APP下载

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实现路径探析

2018-12-15黄玉龙

参花(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体间性实现路径职业学校

摘要: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是主体间性理论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确立和提升学生主体能力的重要体现。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实现路径须在坚持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共在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

关键词:职业学校 主体间性 德育课教学 实现路径

主体间性由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一文中首次提及,是主体活动中“主体—主体”关系中内在的性质。[1]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扬弃,强调的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互动的范畴。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是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德育课教育主体(师、生)之间以教育资源为中介客体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互动,以实现主体间认同和相互理解,并促使双方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2]

一、坚持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原则

(一)共在性原则。共在性原则,即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再是“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主体—主体”关系,师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并且作为主体共在于德育课教学过程的始末。共在性原则是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有效开展的首要原则,因为任何一方主体的“空场”都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沟通与理解。

共在性原则需要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实现。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学生活动的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双方主体共同地建构德育课教学的“大课堂”。

(二)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一致目标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对话交流活动,教师布置主题,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合知识,在课堂上得以呈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双方在主题中介载体中进行,最后通過交流对话达成共识。

(三)共享性原则。共享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的诸主体通过共同开发、探索德育课教学的资源和形式,最终共享成果。在共享性原则下,教师积极开发德育课的各种资源,提升中职德育课的吸引力,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专题作业,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有收获,教师有所得,主体间性德育实现了德育成果共享。

二、探索职业学校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主体间性理论运用到德育课堂的教学中,须在坚持主体间性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

(一)面向学生生活世界。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既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目标的达成必然要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要努力让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参与到课堂规则的制订和评价中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中职德育课教学要走出课堂,融入学生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精神。加强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有课堂活动的方式、社会实践的方式等。

(二)走向主体间的平等交往。主体间的平等交往是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包括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三个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调控者与引导者,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去审视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

(三)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建构应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借助网络等多媒体手段,把德育课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教师主体要运用好这个载体,在这个载体中同学生进行沟通和平等对话。

三、培育主体间德育课教学的新形式

教育形式可以有效地反映教育理念,是德育课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一环。主体间性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一是以红色资源为载体。教师就近组织学生参观伟人故居和纪念馆,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的革命情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二是纳入感恩教育新手段。“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3]感恩教育具有过程体验性、情感丰富性、取材生活化等特点。这些特征有助于主体间性德育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三是充分利用专题作业的形式。教师在学期初选取若干小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共享知识,放大德育课教学的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精神和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38.

[2]张妍.主体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探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9).

[3]张红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黄玉龙,男,研究生,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主体间性实现路径职业学校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让管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