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的步伐更加坚定

2018-12-15邹伟安蓓胡浩

经济 2018年23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

邹伟 安蓓 胡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年份回望,壮阔东方潮深刻改变了中國,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使中国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奋进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稳健豪迈。

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牵动人心。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改革迎难而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日前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必须进行到底。这是关键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坚持改革才能破解难题

今年以来,一些被视为“大手笔”的改革正在破题。

9月11日,在各界的关切和期待中,自然资源部“三定”方案出炉。整合八部门相关职能,告别“九龙治水”,事关中国资源家底管护的这一方案阵容强大。

短短数月,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挂牌、转隶、拟定“三定”方案等工作迅速展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大刀阔斧的节奏令海内外瞩目。

今年以来,一些要啃硬骨、涉险滩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5月,《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出台,直指现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市场化分配程度不高、分配秩序不够规范、监管体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今年以来,一些事关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改革不断释放红利。

在广东,不久前上线的“粤省事”小程序,目前已推出驾驶证、居住证、完税证明等12种高频证照应用,提供266项审批事项和便民政务服务。其中156项事项“最多跑一次”,110项事项“一次都不跑”。

医改聚焦疫苗管理体制等问题,教改向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等方面拓展……一系列民生改革,透出暖人温度。

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照后减证”,减税降费政策举措密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继续发力。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影响,一些改革仍然在压力下坚定前行。

6月28日,2018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外资进入银行、证券、电网建设、铁路干线路网建设等一系列限制将取消。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对世界的承诺依然如期兑现。

着眼当前,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向前的每一步都是挑战,改革措施落实还需要加力,还有许多关隘需要从深处攻克。

舟至中流的“放管服”改革,在放权的基础上,下一步如何提升政府整体效能,避免“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如何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的利益冲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面对“留不下的城市”与“回不了的乡村”,为城乡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让他们“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梦想照进现实?

“新时代,不是缓改革,必须加快推进;不是小改革,必须全面深化;不是虚改革,必须啃硬骨头;不是假改革,必须落地有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说。

坚持改革才能释放活力

近1000万人——这是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人数,距离完成全年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还剩一成。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

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就业影响首当其冲背景下,为什么能稳住就业?

超过200万人的快递“大军”、超过2000万人的微商从业队伍……生动诠释着中国就业的活力和多彩。

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2700多万家民营企业、65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抓住“互联网+”、分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不仅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过去5年,中国市场主体数量增加近80%,跨入“亿户时代”,其中私营企业数量增幅高达146%,注册资本增长近5倍;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连续5年超过60%,民营经济解决了80%的就业,占GDP比重超过60%,撑起“半壁江山”;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民营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走上国际舞台,成为耀眼的中国名片。

从现实观察,民营经济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活跃;从未来着眼,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离场”,而是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

不可否认,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

内外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叠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升级、债务压力陡增、融资支持偏弱……一部分企业经营遇困,一些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靠改革来解决。

近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密集调研,在多个场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明确表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明晰而有力。

“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支持包括民资、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降低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门槛……改革推向纵深,一些更深刻的变化正在发生。

浙江,我国首条民资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线路上半年正式获得批复;大连,民企沙钢集团为主的战略投资者进入东北特钢,通过一系列革新举措,今年一举扭亏为盈;在引入包括腾讯、百度、阿里、京东等民资在内的14家战略投资者后,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144.9%。

改革出“大招”,政策亮“实招”。

有诸多歧视性规定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废止;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全面实施;全年减税降费将超过1.3万亿元。

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在整体投资增速有所下滑的形势下,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8个月民间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全部投资1.4、2.4和3.4个百分点,呈领涨态势。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

在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大潮中,民营经济不会“离场”。在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下,在各种所有制经济百花齐放、日益融合的大趋势中,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弄潮儿”。

坚持改革才能造福人民

利益博弈,始终是改革绕不开的坎。

2017年,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在北京落地实施。其时,“医院难以为继”“看病变相涨价”等反对声不绝于耳。

一年后,这些担心并未成真。全市累计节省医药费60多亿元,个人医药负担减轻,医疗机构收入总量基本稳定。

无可否认,相比改革之初普遍受益的“帕累托改进”,今天的改革面临更多掣肘:要确保效率,也要维护公平;要鼓励竞争,也要保障底线;要尊重差异,也要凝聚共识。

摆在改革者面前的难题还有很多。

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能否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平衡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

电、气等价格改革,能否既确保企业保障供应,又充分兼顾居民承受能力,达到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污染的公共政策目标?

难题很多,但并非无解。改革,必然要经历从激烈博弈到逐步均衡的过程。

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不少人享受了近千个国有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的实惠。这正是各方能够接受的方案:让门票价格既兼顾公共景区公益性,又保证其合理的保本盈利与可持续发展。

博弈,不等于此消彼长,同样可以兼顾共赢。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正是在一步步协调区域、群体利益关系中实现的。

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阶段性发展政策,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带来卓著成效。

40年来,7亿多人成功摆脱贫困;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22.8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承诺掷地有声。

扶贫托底,改革通过保基本以促公平。

乡村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则被认为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环。

因学校条件简陋、缺少师资,河南新安铁门镇陈村小学老君洞教学点一度濒临撤并。得益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推进,这里如今已成为新安县“最美乡村学校”。

削峰填谷,改革通過调分配以促公平。

2018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改革带来第一波减税“红包”: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起征点”调至5000元,并适用新税率表。综合来看,中等以下收入者成为获益最大的群体。

共建共享,改革通过高质量发展以促公平。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拦水筑坝、截江断流的水权之争,上游污染、下游吃苦的生态之殇,曾经触目惊心。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深刻变革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让大家可以共饮一江水。

如果说改革的过程是利益的调整,那么改革的目的则是利益的共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12年的2.88∶1,降至2017年的2.71∶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7.5%,降至2017年的31.2%。配套改革接续推进,民生保障网织密扎牢,亿万人民既是改革的主力,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改革,还在路上。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指明方向: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