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宜居,让乡村生活更令人向往

2018-12-15张灿强

经济 2018年23期
关键词:种养农业农村

张灿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长期以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发展的“短板”,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切实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构建现代循环农业体系

中国传统农业具有“天地合一、因地制宜、用养结合、良性循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成就了中华农业的长盛不衰。近年来,小规模的种养结合逐步分离,种养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快速发展,但种养衔接不够紧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还田率下降,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因此,需要重建种养循环的生产体系,实现物质和能量在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循环利用,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自古就有利用水田、池塘等湿地发展种养结合的传统,比如稻田养鱼是在农田尺度上实现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具有“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的效果。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在稻鱼、稻鳅模式下,亩均纯收益提高500元-1800元。在稻虾和稻蟹模式下,亩均纯收益可提高2000元以上。稻田综合种养的生态效益显著,对南方十省份的稻田养鱼调查显示,亩均化肥使用量减少15%左右,农药使用量减少约40%,同时通过田埂加高、加固,开挖鱼沟,每亩稻田可多蓄水200余立方米,起到抗旱保水、调节气候的作用。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是中国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龙现村有中国田鱼村之称,当地百姓种稻、养鱼、开渔家乐、卖田鱼干,带动了百姓增收致富。

通过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和生态农业技术运用,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链条进行耦合,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胜可家庭农场构建了种养循环体系,农场主老张从10年前开始养猪,并逐步在农场周边流转土地,搞花椒、苗木、蔬菜等种植,猪场产生的粪尿经过发酵后全部还田。但有时也会出现沼液用不完或不够用的情况。2017年,老张购置了一辆抽粪车,开始为周边的养殖场提供抽粪服务,并将这些沼液提供给种植户,经过1个月的试运营,基本能够实现保本经营。老张还准备成立一家畜禽粪污处理的合作社,彻底解决周边养殖场粪污消纳问题。

畜禽养殖大县的粪污处理问题常常是地方干部群众的“心头病”。浙江省龙游县通过建设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实现了种植和养殖的县域大循环。龙游县是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全县生猪粪污排泄量就有10多万吨,年产生COD(化学需氧量)近4万吨,污水290多万吨。从2011年开始,龙游县以开启能源公司为纽带,对全县规模养猪场的猪粪进行统一收集,并作为原料进行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全县三分之二的猪粪实现由开启能源公司统一收集处理,在果蔬、茶叶、毛竹、苗木、水稻等种植业区域建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由沼液专业服务公司统一进行沼液运送和施肥服务,实现“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县域大循环。

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传统农村的现实写照,很多人的乡愁记忆恐怕是农村旱厕,“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快推进环境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享受到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无处安放的农村垃圾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而随意丢弃,沟边、河边、山坡往往成为垃圾的“天堂”。杭州市临安区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上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首先是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每家每户都有两个垃圾桶,分别放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在分类的基础上引入了专业化保洁公司承揽村庄卫生保洁和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处理的物业费采取众筹的形式,农户、农家乐、饭店、村域企业收取不同的物业费。对农药废弃包装物等有毒垃圾建立市场化收处机制,以农药经营店为回收主体,以农资公司为归集运输单位,由专业化公司对废弃农药包装进行专业化处理。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旱厕不仅引发各种传染疾病,而且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今年初,四川彭州市全面启动农村旱厕提升改造行动,统筹考虑农村分布、住房密度、地理地质特征,选择三格化粪池式、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生态微污式,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筹等结合的方式对农户旱厕进行改造提升。2018年,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提升,市级财政按照每户600元标准支持户厕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面消灭旱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不仅导致水体污染,也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三岔湖位于成都高新东区,为加强三岔湖水体保护,今年成都高新区对三岔湖周边涉及农家乐经营的主体开展内部排污专项整治,对排污不达标的农家乐进行限期整改,并督促企业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推动农村景区化景观化建设

山清水秀、推窗见园、瓜果飘香是我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向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城市居民来尝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近5500亿元。实现生态宜居,要加强对乡村环境的规划、优化和美化,通过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不断推动乡村美丽经济发展。

杭州临安区通过开展村落景区创建,培育美丽经济产业,助推薄弱村通过经营村落景区实现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个性化规划设计、社会化投资、企业化运营管理的机制,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把村落景区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美丽经济产业。临安区太湖源镇白沙村成立太湖源头村落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行自主经营,已获得经营性年净收益59万元;清凉峰镇杨溪村利用本村的忠孝文化村落景区,与第三方运营公司合作,每年获得经营收入6万元。

乡村就要有乡村范儿,新村建设要少拆多改,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规划设计要体现村落形态,保持乡土风情。位于成都市浦江县的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松林等良好的生态本底和4口古窑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七改”(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线、改圈、改习惯),“七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吸引陶艺、篆刻、草木染等文创项目及艺术家、文化创客,形成以陶艺手工艺为主的文创项目聚落和文化创客集群,走出一条“生态+文创+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7元。

加强制度改革和政策创设

实现乡村生态宜居,要围绕农业生态系统保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大目标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加强政府投入对乡村生态振兴的支持。小农户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要支持小农户开展种养结合,调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园区发展循环农业。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切实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使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对新型肥料、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的补贴力度,推动新能源补贴、沼气发电上网电价优惠、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主体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地。相关农业补贴向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美丽乡村倾向,在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加强补贴力度,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优先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引入市场机制,調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通过绿色补贴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扶持市场主体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和机械化施肥,鼓励市场主体兴建秸秆、废旧农膜、废弃农药包装回收利用设施,建立按量补贴机制,对运输环节或资源化利用环节实施补贴,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第三方治理。探索水基金、土基金等模式,通过土地托管,引入信托基金,连接农户、投资者和消费群体,实现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和农民增收等多重目标。鼓励农村地区成立环保合作社,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PPP模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

猜你喜欢

种养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