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2018-12-15张卓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

张卓琳

摘 要:《悲惨世界》是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当中雨果主要是想要表达自己对于法国资本主义革命的认识,同时也借助美丑对比的方法表达人道主义思想精神。这对于当时社会以及现代社会当中的人性回归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具有指导价值。雨果在创作当中把悲惨和幸福世界进行了对比,最为主要的目的是要歌颂善而压制恶,从而揭示出人道主义精神。想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要解读其中蕴含着的人道主义精神。

关键词:雨果;《悲惨世界》;人道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更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领导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悲惨世界》特别具有影响力,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小人物在悲惨的世界当中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人性回归。在当时的法国大革命背景之下,雨果想要用人道主義精神对人们进行感化,转变价值观沦丧的现状,救赎堕落灵魂,建立一个充满真善美的幸福世界。本文将着重对《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分析作家雨果创作的特点以及思想,促进人道主义精神的发扬。

一、人道主义定义与表现形式

人道主义是一个进步思想,该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体现出对人的重视。人道主义特别重视的是要尊重以及关怀人,构建以人为核心的世界观,同时也大力提倡人与人的人格平等关系。到了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人道主义拥有了具体化的内容,分别是博爱、平等与自由。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对人道主义十分的推崇,特别提倡要用博爱与感恩化解罪恶。他这样的创作思想也融入到了雨果的大量文学作品当中,成为了雨果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以及灵魂所在。雨果在创作《悲惨世界》时,始终秉持的人道主义理念与精神,以此为出发点,批判黑暗残暴的政治统治,同时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在《悲惨世界》当中,巧妙运用对比原则,诠释个人始终信奉的人道主义,也将人道主义精神贯穿全程,赋予整部作品灵魂与生命力。

在《悲惨世界》这部文学作品当中,诠释人道主义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而选用的具体方法不同,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心灵震撼也有很大的差异。纵观悲惨的世界这部作品,雨果通过统治黑暗腐朽的社会,崇尚发动正义性战争,乐观向上心态这几个方面给出的鲜明态度来表现人道主义精神,也让读者可以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中感受到他的态度。除了在心态上变形表现之外,在情节安排方面也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雨果看来,一个人身上有光明与黑暗这两种力量,而光明可战胜黑暗。情节安排上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主要有以善胜恶和以爱抵恨这两种故事情节安排。

二、从对照原则方面看《悲惨世界》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2.1恶人的反观

雨果在《悲惨世界》这部作品当刻画了三个彻头彻尾的恶人角色,并通过这些恶人的一系列行动反观人道主义精神,衬托人道主义美好。维克多尼昂夫人是好事者,同时还是当时资本主义世道人心的坚决维护者,认可残酷的道德,将为广大群众逼上死亡之路;德纳第夫妇不单单丑恶、卑鄙和贪婪,他们还在一味地剥削贫苦大众,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者。作者就借助这三个恶人形象,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实,反衬人道主义精神的美好,突出人道主义精神,才能够拯救这个悲惨的世界。

2.2不同人间的美丑对比

针对悲惨的世界当中的主人公冉阿让,雨果还刻画了对主人公存在不同态度的两个角色,分别是沙威与米里哀主教,他们对待冉阿让不同的态度,也给主人公的整个人生发展带来了差异化影响。沙威与冉阿让不存在仇怨,但因为冉阿让曾经是苦刑犯,于是他就始终关注他的举动,哪怕他已经成为善良市长,仍然对其不放心,就如同是资产阶级幽灵,给冉阿让的生活罩上了阴影和带来了恐惧不安。米里哀主教收留走投无路的主人公,同时还在他重操旧业之时避免他再次被逮捕,不仅仅让他避开牢狱之灾,同时还又说了他的灵魂。

2.3同一人变化中美丑对比

在《悲惨世界》这部作品当中,作者还特别注意对同一个人的心理与演变过程进行描写,其中他重点体现在沙威和冉阿让这两个人物上。沙威虽然用自己的一生都在维护资本主义的秩序,但他在和冉阿让的许多次的交锋当中逐渐怀疑自身的角色是否正确。冉阿让的仁慈宽容之心也感动了他,让他心中的怀疑与挣扎有所增加,在最终稍微做出了放弃追捕的抉择,完成了由丑向美的转变。冉阿让的整个人生可以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善良阶段、邪恶阶段再到善良阶段。作者想要体现出的是,这两种不同的人物都在,人道主义精神的,影响和洗礼之下得到了拯救,进一步凸显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

三、小结

总而言之,《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全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一个代表作品,对当时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指导作用。雨果借助《悲惨世界》这部作品的创作,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和底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等现状,也想要借助人道主义拯救人性丧失的社会,让人道主义精神重新在社会上扎根。而他在阐述人道主义精神时,主要运用的是对照原则,在善恶对照当中凸显出美,也让人们看到了这部作品中闪耀的人道主义精神光芒。

参考文献:

[1]张静远.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关怀[J].北方文学,2017,(8):34.

[2]李万春.《悲惨世界》对社会与人生的人道主义关怀[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39-41.

[3]黄婧.论《悲惨世界》当中的人道主义精神[J].语文学刊, 2014(5):82-83.

猜你喜欢

悲惨世界雨果
雨果剃发
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
雨果剃发
雨果的“谎言”
从《悲惨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试析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的戏剧性因素
《悲惨世界》:坚持的意义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歌曲特点与演唱风格探讨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人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