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

2018-12-15杨方平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赏析诗歌

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汉语言文学所包含内容较为广泛,除散文、小说等传统文学作品外,诗歌在其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对于诗歌作品的赏析,其关键在于个人不同的视角,进而造成了在诗歌赏析方面的差异。本文以高中生的视角对诗歌这一汉语言文学作品形式进行赏析,在提升自身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同时,还可激发我们高中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赏析;诗歌

作者简介:杨方平(2001.1-),女,汉族,辽西育明高级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

与传统汉语言文学作品不同,古代诗歌的赏析受个体视角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古典诗歌研究过程中,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当根据以往诗歌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选择正确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古典诗歌中的“人物悲情”

在古代经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一些极富有感染力的诗歌能够快速引起我们高中生的共鸣,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他是忠勇义士的典范,虽是一名军事家,却也满腹诗文。然而,在赏析岳飞的《满江红》过程中,与其遭遇相联系,却也感到些许的“悲情”。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篇即一种压抑的情感迎面而来,似乎心头的怒火并没有被淅沥的小雨浇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岳飞心中的矛盾,一声长啸,表达出对朝廷的不满,以及怨恨自己无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经历了许多,岳飞却没有更改最初的意愿,依旧在内心深处坚守着自己的信仰,时过境迁,英雄一世却也过了三十余年,却担心此生空度,不免心生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为之努力的目标,为国雪耻,迎桓、灵二帝回朝,重振国威,却不知何时才能了却心头之恨。“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间将岳飞满腔抱负展现得淋漓尽致,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似乎成功已经是近在眼前。“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众人都说岳飞是愚忠,缺乏政治头脑,甚至在风波亭,岳飞却依然不知错在何处,依然想着为国尽忠。

每当读到岳飞的《满江红》,岳飞那气吞万里的英雄气概令人折服,但是,在想到十二道金牌夺取其性命时,我们才真正能够从心底問自己“臣子恨,何时灭!”

二、诗歌意境的抽象化释义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严格遵守各种要求,否则,极易触犯政治阶层的利益,遭到严肃处理,为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多采用抽象化释义的手法,来表达个人心中的不满。其中,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具有代表性。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是一首写实的诗歌,细致的描述了杜甫当时的居住情况,以及面对狂放时的窘迫局面,这也是当时杜甫境遇的真实写照,只身飘零。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对于杜甫所面临的情况,一些不懂事的孩子竟然落井下石,打破了他原本清净的生活环境,但是,年龄愈发老却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茅屋的破败。在这里,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杜甫对当时朝廷的不满,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导致人们对国家的信任度降低。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无论基于何种情况,杜甫将对朝廷的不满在此进行宣泄,却使用了抽象的描述方法,从而避免了直抒胸臆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因此而失去了生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对于这里,所表现出的是与杜甫具有相同抱负人士的一种无奈,“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一种没有期限的等待,在古代生活中,国家能够给与人民的太少,就算是一个简单的落脚之地,也存在着患得患失的担忧。由此可见,唐朝后期的社会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李氏家族一手创建的唐朝终将毁于一旦。

整篇诗词均是在讲述杜甫所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在其中并未提及任何有关政治的问题,且内容看似积极向上,鼓励人们奋发图强,对统治阶层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但是,通过抽象化释义的理解,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将杜甫对统治阶层的失望进行了放大,这也正好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加以体现,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

三、总结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发展的积淀,我们高中生对应当认真学习包括古代经典诗词在内的汉语言文学作品,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正确的视角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才能够领略汉语言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在汉语言文学作品赏析能力方面有限,在选择对应汉语言文学作品时,应当量力而行,避免难度增加导致其对汉语言文学鉴赏的兴趣降低,影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浅析汉语言文学在诗词赏析中的韵味[J].叶子妍.《报刊荟萃》.2017(12).

[2]强化语言教学,渗透古诗词的美学价值[J].黄勇.《语文天地》.2015(26).

[3]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J].陈衡.《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 (20).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赏析诗歌
艺术作品赏析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不足及对策浅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