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商名镇
2018-12-15田田
田田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南,南依太行山余脉鼓山,北临南洺河,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据《武安县志》记载,远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后来,又有外乡人家陆续迁居此地,垦田稼穑,便有了一座村落,名伯雁村,因村上传颂着伯养侄、侄敬伯的佳话,以及村落形若大雁而故名。不久,又因佳话里的伯父名延年,加之村民也有“延年”之祈求,村民就将伯雁村易名伯延村。
伯延古镇的地势南高北低,加之明、清时局动荡,其街巷设置得考虑两方面:一是依形就势,所谓“自然发展”;二是防御,所谓“意识形态”。由是,此镇街道、支路、小巷层次分明,或丁字形,或L形,或两者组合,高低起伏,曲折蜿蜒,呈脉络状分布;街巷狭窄却平实,以小尺度为特征,街道之宽一般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小巷为一人一马之宽,甚至仅容一人通过,而且,一通到底的小巷极为罕见,大多是几经转折后再延伸下去,交错变化,并在转弯之处砖砌栱券门,把巷道空间分割为不同段落,以加深巷道的空间层次,或辟一片开阔地,以大树、井台、碾盘等为空间特征。伯延古镇的每条小巷都通往民居,其联通方式有二:串联式,比如一条南北向巷道左边连接几座院落,每座院落在东南方向开门;并列式,即中间一条南北走向的巷道,两边对称连接几座院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伯延古镇以院落为代表的民居大都日渐衰老,但至今保存完好的有150余座,其典例有三:一曰徐家庄园,建成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先进街,俗称“九门相照”。与众不同的是,4 个院落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南到北渐次升高。站在庄园大门外,向里望去,九道门层层套叠、贯通虚实。此庄园有99 间房,夹壁墙、地下密室和暗道散布其间,平面结构呈“品”字形。据说,是仿故宫格局建成的。二曰房家庄园,建成于乾隆年间,扩建于晚清民初,位于和平街北端,却显赫于冀南大地。其布局也是“品”字型,但与徐家庄园的大气通透不同,此庄园戒备森严,散发出神秘的氣息。在厚实的墙壁、巍峨的门楼内,一条街道、三条胡同将整座庄园分成老宅区、西宅区、书房区。三曰王顺庄园,建成于民国时期,位于镇南文章村。此庄园中间辟一条东西大路,间隔两片建筑群:大路北侧,为王顺及其子女的居所;大路南侧,为佣工的居所,以及磨房和喂养牲口的场所。此庄园石、砖、木等各种雕刻、各式彩绘工艺十分精美。
伯延古镇风格独特的民居群之间,散布着魁星楼遗址、关帝庙遗址等,尤其是集聚了仰韶、商代、西周、战国四种文化类型的寺垴遗址;遍布着黑阁、丁字阁、白龙庙、玉皇庙、菩萨庙等,位于镇东的龙掩寺建成于唐代中期,悬山布瓦顶,正架梁,敬佛诵经已延绵千百年;纵横的街巷诸如徐家街、清泉街、上万街、下万街,用深情的目光回首着过往的车辙与脚印;大石桥、小石桥、晚丰记碑,以古典的伯延口音讲述着一段历史。堡楼别具一格,砖砌,平屋顶,设在院落大门之上,高于房宇,故名看家楼,又名风水楼。有的堡楼根据地形和街巷的位置,设在其他屋顶上,还有一些横跨在宅间巷道上。无论设于何处,都为所处位置的制高点。
伯延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门匾大都以崇尚节俭、明德修身为主题。雕刻精美,内容多为诗礼传家、喜鹊登枝、五子登科、鲤跃龙门,极尽儒学色彩与韵味。此镇富商巨贾颇多,尤以药材帮、绸缎帮为最。清乾隆年间,其商帮与晋商齐名。清道光至民国年间,此镇置二等邮局,以通全国各地汇往伯延的银两。伯延商帮喜听武安平调、落子等戏曲,爱食熏肉、卤肉等富有当地特色的美味,又向善、尚俭、崇礼、知书,可谓儒商。他们以建筑光宗耀祖时,大多还辟有书房、藏书楼、育德堂、同仁堂等,甚至出资创办学校,在建筑上注入淳朴的民风。伯延富商房锦云“达则兼济天下”,曾捐巨资于北京大学,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书匾额“育我菁莪”,以颂其德。
苍山如黛,往事悠悠。伯延古镇风貌完整,格局完备,仅不可移动的文物就有78处,庙、堂、楼、阁各有韵味,建筑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戏曲文化交相辉映。2014年,伯延古镇名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