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双流:补民生短板 谱治水新篇

2018-12-15车小磊通讯员

中国水利 2018年22期
关键词:岷江双流水厂

本刊记者 车小磊 通讯员 江 睿

锦江黄龙溪段

水景更美 水韵更长齐心绘就双流山水新画卷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生活在双流区的居民发现,近些年来,包括锦江在内的每条河流,水都变得更清,周边环境也更美了。

得益于源头治水、联动治水、长效治水,成都双流区全力以赴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城市水系更完善、水景更美丽、水韵更悠长。百姓反响热烈、纷纷点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双流得到了充分论证和实践。

“碧水战役”加快治理水环境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2017年12月,双流区开始大力推进锦江(双流段)水生态治理,根据“2018年5月底锦江干流和支流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补水工程”的目标要求,尽力查清污染源并完成截污。府河黄龙溪国控断面水质开始不断提升,持续好转。

泉水河从温江进入双流,长年以来垃圾堆积、水体黑臭,九江街道的居民不堪忍受。2017年起泉水河被列为整治重点,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层层督导,水环境治理方案层层细化,管控维护扎实推进,如今的泉水河旧貌换新颜。

府河的水质提升和泉水河的变迁,是双流区“碧水战役”取得初步胜利的缩影。2017年以来,双流区按照“一山一园、两楔多廊”的全域山水生态格局要求和“锦江污水不下河”的总目标,以“因地制宜、远近结合,一源一策、分类治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原则,深入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强化三大保障,打响“碧水保卫”攻坚战,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为强化组织保障,构建高素质治水队伍,双流区构建了全覆盖管理体系,实现了河渠管理四级联动;《成都市双流区关于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强化了制度保障;政府投入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强化了资金保障;河长制APP的推广及应用,更有效提升了河长制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

如今,双流区已与周边崇州、温江、新津、青羊、武侯、高新、天府新区等区(县)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河长制跨区域协调机制,联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合力推进河长制管理工作,共同致力“水清岸绿景美”。

“水下森林”重构水生态系统

深秋暖阳下,微风吹皱湖面,湖底水草摇摆,鱼儿惬意游动。散步的杨大爷由衷自豪:“棠湖公园真正代表了我们双流的宜居环境。”

棠湖公园实施的是以生态控藻为主的水体修复示范项目。治理前,由于落叶沉积、水体交换不畅,湖水水质变差,一度引起市民诟病。经调研论证后,双流区决定重构水生态系统:投入“食藻虫”摄食水体中的蓝绿藻和有机颗粒,为沉水植物建群创造有利条件,再改良培育沉水植物,净化吸收污染物、固碳产氧,最终达到四季常绿,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可达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

“水下森林”景观呈现,公园变得“水清、气净、景美”。以棠湖公园、凤翔湖等水体为示范,双流区不断探索静水湖面水生态治理模式。区水务局负责人说:“治理水环境,生态理念必须是前提。”

城区骨干排洪河道——白河,也长期受到污染、淤积、堤防垮塌等问题困扰,严重影响城区水环境质量和防洪安全。从2007年起,双流区就按照防洪安全、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建设“三位一体”目标,沿白河中轴线先后建成芙蓉海、凤舞湖、凤鸣湖、凤栖湖、月影湖、凤转湖6座人工湖,形成总面积4000亩的生态湿地走廊。施工中特别注重恢复水域景观的自然特征,借以提升城市形象和绿色竞争力。建成的白河生态湿地走廊集防洪、灌溉、观光、休闲、生态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双流城区主要的生态景观走廊和绿色发展的主动脉。

“民间河长”化身河流守护者

“保护水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如果没有全区的共同参与,仅靠‘一头热’,水清岸绿无法实现。”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而“民间河长”的出现,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治水合力。

白河课题组的同学们在凤翔湖公园进行水质检测 摄/车小磊

今年6月,区水务局发起“民间河长”活动,向来自各行业的10名市民颁发了聘书。民间河长们签署履职承诺书后化身为河流守护者,定期定点巡查河流,发现水体黑臭、河道垃圾、排污、河长公示牌缺失或信息不完善等情况及时举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民间河长共发现河道问题48处,其中43处得到迅速有效解决。

除了民间河长,中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水环境治理中来。2009年开始,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成立了“白河课题组”,经过多年社会实践和调查,提出关于白河水环境治理的合理化建议,其课题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全国大奖,并一度受到英国BBC的关注报道。

2017年起,区水务局为“白河课题组”提供科研经费,在第26届“世界水日”和第31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区河长办向课题组的20名同学颁发了“白河小河长”聘书。新一届课题组成员、初二14班的缪依然同学呼吁:“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双流就会更加美丽。”

“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必然大有成效。”总书记的话鼓舞人心。2017年截污、2018年提升、2019年美化,双流人正按部就班,齐心绘就山水城市的崭新画卷。

量质并重 创新服务安全水网护航双流城市发展

岷江水厂净水分厂

水是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要保障。结合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和双流实际,围绕打造水清岸绿的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这一核心,双流区坚持绿色发展,注重量质并重,以供应服务双向提质增效为重要着力点,加速构建安全供水服务网,为城市发展和民生建设保驾护航。

量质并重 构建安全供水服务网

岷江水厂的前身为双流县自来水厂,取自岷江干流金马河的水源,经过这里的各道工序后流向千家万户,供应了全区的生活用水。然而随着双流由卫星城向城市副中心发展蜕变,众多项目落户和人口大量聚集,全区用水增量每年都在10%以上,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水厂扩能增效、保障发展需求迫在眉睫。

2016年,双流区总投资2000万元,历时10个月,实施了岷江水厂一、二期扩能改造项目,改造后的日供水量由30万t增加到40万t。近年,按照双流区相关规划,水厂三期二阶段、四期工程相继启动,全部建成后大幅提高供水总量,有效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局面。

除了在供应量上做“加法”,质量上也同样要保证“含金量”。在整洁的岷江水厂水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化验、仔细记录。检验员表示:“水质安全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健康,丝毫马虎不得。”据了解,水厂早在两年前就建成了全区首个原水水质监测站,利用设在都江堰水文站内的水源监控系统,全程监控源头水的浊度,最大限度保障自来水的水质安全。为了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应对突发状况,岷江水厂还配备了水质检测车,处理应急事件方便快捷。

近年来,双流区更加注重着眼民生,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构建安全供水服务网。2007—2015年,“镇镇通”、“村村通”、“组组通”建设先后实施,供水范围扩大到1057km2,供水管网总长2747km,服务全区100余万居民。今年10月,双流区人民政府与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从事双流区供排水等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进一步提升双流供水安全和供水服务质量。

岷江水厂水质检测室

“121”党员服务队走进社区服务百姓

水厂监控室保障生产安全

先进工作者周彤在巡查设备

创新服务 提升管理服务能级

2017年6月,双流区居民发现缴水费方便了——只要到家门口的红旗超市刷下水卡就完事!原来,这是岷江水厂秉持服务用户的宗旨,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实施了自来水智能缴费系统。从此,58万户居民告别了跑远路缴水费的历史。

以前,双流辖区内居民使用的水表共有七套不同的收费系统,使用三种不同的读写卡器,市民缴水费只能到11个分厂营业厅,收费人员操作也十分繁琐,缴费、收费极为不便。2016年10月,岷江水厂投入449万元启动自来水智能缴费系统平台项目建设,圆满整合了不同的收费系统,研发了多卡合一读写卡器和24小时自助缴费一体机,并逐步向超市、微信、支付宝等推广。

系统平台建成后,不仅实现了海量数据的整合,也为用户提供了多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缴费服务,更为岷江水厂未来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厂厂长张毅表示,“智慧水务为我们提升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供水服务中,也有不少乐于奉献的集体和个人涌现——“一个星期,抽出两天下班时间,服务一个居民小区”,岷江水厂党支部成立了“121党员义务服务队”,义务开展水卡升级、智能水表知识讲解、相关业务咨询等便民服务,做实服务群众“最后一公尺”,赢得交口称赞;水厂生产运行部主任周彤,时刻践行“水量足、水质优、服务佳”的工作理念,“哪里需要哪有我”,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26载,多次被双流水务局评为 “先进个人”。

双流区水务局副局长李琼芳说:“安全供水工作做好了,服务跟上了,才能保障双流在成都的领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按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双流区正全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让群众在未来享受更优质的用水服务,助力双流开启城市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岷江双流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国内首条双流制市域(郊)铁路开通运营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种子醒了
岷江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岷江行(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