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8-12-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2期
关键词:肝部肿块流速

姜 军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2)

原发性肝癌指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引起的恶性肿瘤[1],多发于50岁左右男性人群,患者多以肝区局部刺痛为主要症状,大多患中还伴有乏力、腹胀等全身症状,且肝部肿瘤拥有较强转移性,可移至肺、脑等部位[2],危机患者生命;因此及早诊断,并予以合理治疗为保证患者健康的主要方式,但在实际诊断中,原发性肝癌极易与肝血管瘤(LH)发生混淆,延误患者治疗时机,为提高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准确率,我院特将彩超诊断应用于此二者病症临床诊断中,观察检查结果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原发性肝癌及肝血管瘤患者各52例,设为A、B两组,A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41.2~71.5岁,平均年龄(53.58±3.19)岁,肿块个数61个,平均直径(21.53±5.46)mm;B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0.5~72.6岁,平均年龄(52.83±3.26)岁,肿块个数63个,平均直径(22.68±5.52)mm,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或病理检查确诊病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

1.2 方法:使用彩超诊断仪为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探头选择腹部探头,设置探头频率3~4 MHz,取仰卧位,对患者肝部行二维超声扫查,观察患者肝部肿块分布位置,形态大小等特点及病灶对周围组织累及影响情况;随后通过彩超模式,进一步检测肿块内部及其四周血流情况,并借助PW模式确定肝门静脉流速及动脉最低流速、峰值流速,每位患者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肿块血供分级。Ⅰ级:未见明显血流信号;Ⅱ级:肝部肿块内部及附近出现极少星点状血流信号;Ⅲ级:肿块内部出现连续血管或出现3~5个以上点状血管;Ⅳ级:肿块内部或其附近出现丰富血流信号,将Ⅲ~Ⅳ级视为血流肿块丰富肿块。

2 结 果

2.1 对比超声表现及肿块血流情况:A组中形态规则、回声均匀及边界清晰超声表现肿块显著少于B组(P<0.05),但A组肿块供血主要集中于明显多于Ⅲ~Ⅳ级,血流丰富肿块显著多于B组(P<0.05),见表1。

2.2 对比肝部血流情况:A组肝门静脉流速平均(11.76±3.69)cm/s,明显低于B组流速(14.52±4.26)cm/s(t=3.531,P=0.001);A组肝固有动脉最下流速(32.42±9.87)cm/s,高于B最小流速(26.43±7.93)cm/s(t=3.412,P=0.001);A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97.68±16.52)cm/s,相比B组峰值流速(68.76±15.37)cm/s更高,差异显著(t=9.2423,P=0.000)。

表1 超声表现及肿块血流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为肿瘤科常见恶性肿瘤,拥有起病急,发展快等特点,确证肝癌晚期患者大多将在几个月内死亡,治疗效果极差[3];因此加强肝癌早期诊断,予以治疗干预,是保证肝癌患者后期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而肝血管瘤为良性肿瘤,其治疗、预后与肝癌存在极大差异,对人体健康安全影响相对较低,但若不能及时予以合理治疗,随着其病症发展,则极易出现占位性病变,影响患者健康。

在肝癌与肝血管瘤临床诊断中,多使用磁共振成像、CT检查方式,而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及提升,为肝癌诊断提供了更多选择方案,超声诊断属无创检查,具有操作简便,结果显出速度快等特点,可通过超声技术检查肝部肿块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4],区分肝癌与肝血管瘤差异,并借助彩超技术,观察肝部血管血流及肿块内部血流情况,可进一步为肝癌与肝血管瘤诊断提供临床依据,保证诊断准确率。据相关研究显示,彩超诊断肝癌检出率高达90%以上,并且对于1.0 cm以内的微小肿块病灶依旧拥有较为清晰显著作用,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借助彩超诊断检查可有效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肿块超声表现及肝部血流速度差异,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肝部肿块流速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光学活检法可诊断肝部肿瘤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乙肝患者查肝癌应半年做次B超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爱虚张声势的水
分解脂肪没铜不行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