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上云端——记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

2018-12-15胡玉枝北京

中关村 2018年12期
关键词:紫光芯片

文 胡玉枝(北京)

紫光集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勇气,向着芯片产业的云端冲击。而在这背后,是领军者赵伟国对紫光成为“从芯到云”的世界高科技产业集团的雄伟布局。

最初对于紫光的认知,是从很多年前记者使用的第一个存储量为28K的小U盘开始的。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在2018年9月19日于南京举办的中国芯片发展大会上,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又向上千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从业者展示了一个紫光U盘。

尽管都是个小小的U盘,但重点和含金量已大不相同。赵伟国这次展示的U盘,更重要的是里面的芯片,它是一颗完全由紫光自主设计并生产的三维闪存芯片,也是第一颗闪存领域真正的“中国芯”!

已从“清华毕业”、实现企业市场化转身的紫光,是如何走上芯片产业这条道路的?我们知道的是,紫光集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勇气,向着芯片产业的云端冲击。而在这背后,是领军者赵伟国对紫光成为“从芯到云”的世界高科技产业集团的雄伟布局。

沧桑砺得凌云志

1985年,赵伟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的顶级学府清华大学。这个消息如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家庭可能不算什么,而当时的赵伟国,是新疆沙湾县一中的一名学生。他就此成为沙湾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人。直到今天,他依然是中学母校学生励志的榜样。

2018北京科博会,紫光集团展台

说起得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那一刻,赵伟国笑了笑,他说那时的确挺激动的,但也在意料之内。话语间充满了自信。赵伟国出生在新疆的“大城市”石河子旁边的沙湾县金沟河乡的一个小村子。从小,他和村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养猪放羊,帮大人照看弟弟妹妹,生活简单朴实,但也很有乐趣。

他的父亲曾被错划为右派,从河南“发配”到新疆。经历了那段岁月的父亲,想让他学一门技术,拥有立命之本。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赵伟国选择了很有技术含量的电子通信专业。

再回忆起童年,赵伟国颇为坦然,这或许是每一位成功者共有的自信。记得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讲中说过:所有的苦难只有在你成功之后,才会成为你的财富,没成功之前,苦难就是苦难。也因此,赵伟国只是淡淡地叙述,好像在说别人。

一入清华,他突然发现天外有天。赵伟国坦言,进清华大学以前以为自己是天才,进了清华才知道天才是别人。这样的认知,让他惶恐,更给了他动力。

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赵伟国一直课余给人维修电视,帮人写软件,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大三时,他的一个同学的父亲从海外带回了一本风靡一时的《硅谷热》。这本书点燃了他内心的火焰。英特尔、惠普、苹果等世界科技巨头的创业过程,以及乔布斯等人物的传奇故事,给他带来极大的触动:原来技术真的可以改变世界,技术真的能够让人类社会更美好。

本科毕业后,赵伟国毅然走上了科技产业这条路。他先是在中关村做了三年工程师,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工作。那时候的中关村科技企业方兴未艾,是技术人才历炼的好场所,但他有更高远的志向,因而他并没有在此久留。

1993年,赵伟国又回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师从刚刚回国的龚克教授攻读电子工程系通信硕士学位。那时他边读研,边在当时的校办企业清华紫光集团兼职,同时开始更广泛的阅读和思考。在此期间,既要工作,又要学习,十分忙碌充实。赵伟国回想起来,觉得学会的最重要一课,就是独立思考、确定目标,并对结果承担责任。

研究生毕业,他被正式分配到清华紫光工作,任紫光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一年后,他离开紫光,加入刚上市的清华同方,任研发中心通信研究所所长,当年就参与了同方并购江西无线电厂的第一次资本运作。仅半年后,他创办清华同方电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这是他独立经营的第一个企业。

当时,互联网正在快速升温,赵伟国敏锐地发现了这股浪潮,用50万元建起了中华医疗网,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师资源网站。但他很快就发现,网站无法找到切实可行的盈利方式,于是他果断调整方向,开始探索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并将同方电子公司调整定位于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应用软件服务供应商。

2005年,赵伟国带领团队创立了北京健坤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业务涉及城市燃气、地产、矿产、互联网、软件、新能源环保等领域,从而初步完成了他事业的初始积累。

2009年,清华校友赵伟国被当时的校领导重新召回,执掌当时已陷入发展困难的紫光集团。而这次“回归”的方式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赵伟国以他个人控股的健坤集团成为紫光集团第二大股东,占股49%;清华大学占51%。赵伟国担任总裁,不久后被董事会推举为董事长。

从现在看来,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清华大学进行校企改革、开风气之先的成功案例。彼时,甚至还没有“混合所有制”这个词。“当时的校领导说,就叫混合经济吧!”赵伟国说。

雄关漫道从头越

现在看来,赵伟国重回紫光,也可以说是临危受命。

当时的紫光,因历史上过多的对外投资和多元化扩张,受制于企业内部管理没有及时跟上,特别是风险管控不完善,主业不清晰,经营状况也颇为堪忧。彼时,紫光集团虽然拥有紫光古汉上市公司和二十多家子公司,但几乎没有真正的自主核心技术和产业主营方向,资产规模13亿元,年销售收入仅3亿元,几乎入不敷出,经营陷入困境。

赵伟国执掌紫光集团后,做了一系列调整布局,使紫光集团走出了生存困境,实现了稳定经营。而他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把紫光集团这条战舰,带向了更加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航线——集成电路产业。

选择集成电路为紫光集团的发展方向和产业主线,不仅基于赵伟国对行业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果敢研判,更是他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肩负的使命的认知。正如赵伟国所说,“投身高科技产业是紫光集团的天生使命。”

选定目标后,如何切入呢?赵伟国透露,在2012年到2013年年初,他一直在找切入口和合适的时机,最终想通了:对于一个新领域,切入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其中的巨头展开合作,通过国际并购和合作,快速完成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基础准备,率先抢下产业桥头堡,迅速站稳脚跟。然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立足自主创新扩大产业规模,进而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于是,在随后的三年间,紫光集团以惊人的速度与胆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国际并购和合作:

2013年6月,收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全球排名第三位的通信基带芯片设计企业展讯通信;2014年7月,收购同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全球排名第四的通信芯片设计企业锐迪科微电子;2014年9月,紫光引入芯片巨头英特尔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英特尔以90亿元人民币入股紫光展锐,持股比例约为20%,紫光获得了英特尔x86架构的授权,可以研发和销售相关产品;2015年5月,与全球IT巨头惠普公司签订股权交易协议,收购惠普旗下外资企业华三通信及惠普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器和企业服务业务的51%股权,组成“新华三集团”。

2016年7月,紫光集团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湖北地方国资合作,在武汉新芯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航母级的企业——长江存储科技公司,进军3D NAND存储芯片产业。

2016年9月,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与美国西部数据正式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2016年与台湾封测大厂台湾南茂合作,控股南茂大陆子公司上海宏茂微电子公司;2017年集团参股台湾矽品大陆子公司苏州矽品,进一步布局半导体封装测试业务;2017年8月,成立了北京紫光存储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2月,紫光展锐携手英特尔启动5G战略合作,面向中国市场联合开发搭载英特尔5G调制解调器的5G智能手机平台。

这看似海纳百川、高举高打的系列国际合作背后,是紫光“从芯到云”的产业架构和生态内链的逐步形成,以及从芯片、存储,到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产业最基础的自主技术与产品的掌控。

这种企业战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包括紫光展锐、紫光国微在内的紫光芯片板块,在2017年总共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34亿颗芯片,让紫光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新华三集团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网络产品与服务领军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市场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第一,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合作的确结出累累硕果,迅速抢占市场,完成原始布局,但这却远不是目的。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关键的是自主创新,只有掌握关键技术,才能有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坚强的核心竞争力。赵伟国是这样想的,他带领的紫光集团,也是这样实践的。

2017年,紫光旗下长江存储研发成功32层三维闪存芯片,这是中国首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存储芯片;2018年8月,长江存储公布其创新Xtacking技术,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架构方面的历史性突破;紫光国微研发的PGT180H,是国内唯一的国产自主产权千万门级产品,还研发成功全球首款40nm智能卡芯片THD89;2018年9月,紫光展锐公布“虎贲”和“春藤”两条芯片产线,将在移动芯片和物联网芯片领域持续研发突破。

而在云网方面,新华三推出了业界首款云化集群路由器CR19000、业界首款400G接口商用数据中心交换机S12500,以及全系列自主研发服务器UniServer和存储UniStor,开创计算存储新格局。

赵伟国的最终愿景,是把紫光集团做成一个世界级的科技企业。要实现这个目标,赵伟国有自己的理论:一个企业要长久的发展,须进行三项储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一是资金积累;二是人才储备;三是技术储备。而这三项可以说是矛、盾合一,危机发生了它是你防守的盾牌,机会来临了它就会变成你手中的利矛。

正是基于这三项储备,赵伟国对其旗下公司给予充分信任和激励:首先,向展讯团队无偿赠送40亿人民币的股权,而新华三团队和紫光股份的团队员工持股原始金额20亿,其中新华三12.75亿,对应的股票市值目前接近30亿。

其次,他给予了旗下公司更多的业务自主权。把苹果手机引进中国的、中国联通首席市场官于英涛请来担纲新华三CEO;还说服“存储器教父”高启全加盟紫光,负责存储芯片制造业务;中国FPGA领域的第一人祝昌华也受其感召加入紫光。

赵伟国深深懂得,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业内盛传,没有紫光请不到的人才。工信部电子司原司长刁石京于2018年年中加入紫光;而华为副总裁兼海思半导体首席战略官楚庆,也于2018年9月加入紫光。一时间,紫光几乎将中国集成电路人才纷纷招致麾下,做技术自主创新,紫光正准备大干一场。

目前,紫光集团旗下的员工总数达到3.8万人,其中工程师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拥有各项技术专利总计已超过2万项,其中绝大部分是发明专利;已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紫光集团在全球拥有87家分支机构、48个研发中心、186个运营中心。有来自世界各国的近万名研发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协同技术创新。

2017年底,紫光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已经飙升到2000亿以上;营业收入也突破600亿。紫光集团正在以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实现传统信息技术企业的突破和增长。

日上中天展韬略

2018年4月8日晚间,紫光集团旗下两个上市平台紫光股份、紫光国芯(现改名为紫光国微)同时公告:赵伟国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但是,他仍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一职。

事实证明,赵伟国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将紫光引领到更快更好的发展道路上。赵伟国时刻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每时每刻都忙碌在从芯到云的产业发展上。

今年8月,在重庆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紫光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以“从芯到云,铸就智能科技基础”为主题,亮相智博会,并围绕“芯”、“云”系列成果,全面展示了其创新的产品和领先的解决方案。

智博会上,紫光集团遴选出近百枚芯片,组成一面“紫光芯片大观”墙,涵盖从手机各类SoC到物联网芯片、FPGA等多个领域。其中,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耗资10亿美元,1800人团队历时2年研发成功的国内第一颗32层3D NAND闪存芯片,将在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紫光国微的安全芯片广泛应用于身份认证、金融支付、移动通信以及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紫光展锐首款支持AI应用的8核LTE SoC芯片平台全,全面提升移动终端的智能化体验。

智博会上,紫光集团将云应用方案分为公有云、政务云、行业云和城市云四大模块,重点展示了紫光公有云、智慧政务、数字红墙、智慧水务、智领公共安全、工业互联网、智慧教育、云领智能金融、数字住建、医疗影像云、城市云等众多的云应用方案,以及云网基础架构产品,系统介绍紫光集团在云网领域的强大实力。

从芯到云不仅是紫光集团的宏伟蓝图,更是智能产业生态的缩影。

9月初,紫光系三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微(002049.SZ)、紫光学大(000526.SZ)及港股上市的紫光控股(00365.HK)一起宣布,清华控股将分别向两家国有企业转让其所持有的紫光集团30%和6%的股权。同时,清华控股与这两家国企签署《共同控制协议》,对紫光集团实施共同控制。

清华大学主导的这次校企改革,是在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进行的探索。这次股改,实际上延续了2009年清华着手启动紫光改革的精神,符合高校专注教育、管资本不管资产的大改革精神。

而完成这次股改,紫光也将正式从清华“毕业”。在赵伟国带领下,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和步伐,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勇攀半导体行业高峰。

回过头看,赵伟国始终认为自己身上留着母校的精神烙印,他没有忘记清华的校训,因此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在2015年4月清华校庆时,赵伟国公开作出承诺,将逐步捐赠个人全部财产,其中70%给清华大学,30%给其他大学。截至目前,他已经累计捐赠7个多亿现金给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

从进入校企工作到个人创业,再从个人创业回到紫光集团,赵伟国的人生看似兜兜转转,事业却一峰高过一峰。我们相信,赵伟国将带领紫光继续攻坚克难,乘风破浪,为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发展,为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正是印证了赵伟国经常说的那句话:一山放过一山拦,不破楼兰终不还!其实,立志带领紫光冲向云端的他,还把另一句警示语时刻悬挂在办公室:惶者生存。

猜你喜欢

紫光芯片
芯片会议
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紫光展锐等发布首个PSA认证软硬件—体物联网可信数据上链解决方案
“紫光”商标纠纷案终审判决
威海紫光 质量至上
威海紫光 为人生喝彩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GAN 蓝光LED 正装小芯片和功率型芯片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