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科学城:实现梦想 承载未来

2018-12-15师毅

中关村 2018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城氢能科技

文 本刊记者 师毅

未来科学城位于北京城区的正北方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中间连接点的关键位置,京承、京藏两条高速从未来科学城东西两侧延展出京。

2009年,开始启动“未来科学城”一期建设,当时叫“未来科技城”,同期启动建设的未来科技城在全国还有3家,分别位于杭州、天津和武汉。其中,北京未来科技城的定位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加速打造世界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在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的统一组织协调下,由当时的神华集团等中央企业集中建设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定位给北京未来科技城带来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央企的体制机制也成为园区发展的挑战,央企内部希望能多一些活力,外部的人也期待与国家队共同出力,但是跨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很难找到切入点。

转机来得恰逢其时。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2月,习总书记视察北京,强调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创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未来科学城成为北京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和北京市“三城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视察北京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将未来科技城正式更名为未来科学城。

名称一字之差,带来的却是新定位、新任务、新目标。2017年6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要“搞活未来科学城,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

产业聚能,协同创新

据了解,未来科学城一期范围内已入驻有国家电网公司、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商飞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电子、国家电投、中国海油、中国华能、兵器装备集团、中铝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14家央企下属的近百家科研单位。

通过整合央企未充分利用空间,未来科学城引入了“智创骏驰”“天辰昊桦”等一批央企上下游产业链或央企人才创业项目,有效承接了央企资源外溢;支持了以“跨界融合”为标志性特点的“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清华控股重点打造“产研国际合作和人才交流”项目“太平洋创新走廊”;吸引了“英维克”“新石器”等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入驻;同时支持央企建设“双创”平台,打造未来科学城众创空间。

目前,未来科学城一期共建成博士后工作站6个、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0个。这些资源只有内部可以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科技资源浪费。按照“打开院墙搞科研、资源共享做实验”的总体思路,未来科学城不断推动央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2017年7月4日,北京市科委联合昌平区政府探索氢能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共同推动未来科学城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签约成立,首批签约了12家科研单位、24个氢能研发团队(含1个海外研发团队)、350名直接研发人员。其中,既有氢能研究基础雄厚、优势特点突出的单位,又有近年来新拓展出氢能研究方向的单位。比如,国家电投研究院在氢安全利用及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是国内最早研究氢能的单位之一,具有明显固态储氢材料优势;华北电力大学开展了氢燃料电池、膜电极材料机理研究。

2017年8月22日,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发起成立核能材料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共104家,优势单位包括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汇聚整合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及优势,打造贯穿了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系统,将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今年2月11日,国家能源集团联合17家大型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是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氢能产业联盟,将全面助力提升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和国际竞争力,首批即有50多家单位加入。

截至目前,未来科学城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核能材料、智能电网、海洋能源等领域已建立了5个协同创新平台。这些平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促进了未来科学城入驻央企与高校、民营研发机构、转制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之前的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对提高整体研发效率、加快科研成果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规划,招才引智

引才难、留才更难。科学城是“科学+城”,这个“城”才是关键所在。直白的说就是公共服务配套,宜居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未来科学城在规划之初充分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以“创新、开放、低碳、人本、共生”理念为指引,定位于打造一座“未来之城”“科学之城”。

未来科学城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垃圾气力系统和智能城市试验区建设。2012年开始投用的综合管廊,下穿温榆河及大型输水管线,将给水、再生水、热力、电力、通讯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在实现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的同时,还预留了未来发展空间。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垃圾负压抽吸系统,采用垃圾气力输送系统,将通过隐蔽的管网系统,利用负压抽吸技术,全自动密闭收运生活、办公垃圾,有效解决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创造优美环境。

通过构建景观湿地系统,实现水体自然净化,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的手段,应用示范了生态沟、辐射井、雨水收集等多种综合利用设施。目前,调蓄水厂、再生水厂、能源中心、3个燃气调压站及4个变电站已建成使用。

发源于北京北部军都山麓的温榆河水系横穿了整个未来科学城,依托温榆河的自然资源,未来科学城在一期10平方公里内的中心位置建成了占地3.14平方公里的滨水公园,一期整体绿地率达到56%。

未来科学城的屋顶,可以看到连片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以及绿油油的屋顶花园。国电园区在2014年建成的3万平方米光伏屋顶,结合风能、储能技术形成供电侧微电网系统,综合风、光各自的昼夜出力特性,提高输出电能质量并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实现全天候供电,并可在应急情况下孤岛运行,由此入选了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

通过充分利用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积极推广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地热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未来科学城正在创建全国首个区域性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区,启动了中期评估和建设导则编制工作,探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生态建设模式。据有关统计,未来科学城一期范围内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了100%,绿色建筑达到了100%,绿色建筑三星级和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40%和30%。由于园区在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落实了各项绿色生态规划指标,荣获首批“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的称号。

2017年,北京市首例NB-IoT应用智慧路灯项目也在未来科学城落地,打造了包括网络、控制模块、管理平台、APP等端到端的新一代物联网智慧灯控系统,实现了对未来科学城滨水公园内约600盏路灯的智能单灯控制、编组控制、亮度调节和状态监控等功能。

除了“绿色低碳”“科技智慧”,从“科技园”到“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在规划中还充分考虑了职住平衡的多方面因素。现阶段,未来科学城一期范围内的配套住宅、优质写字楼、星级酒店、精品购物中心、休闲主题街区、公立学校、国际学校、国际医疗中心、展示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均已进入集中建设期。计划未来三年新建成33万平米住宅配套、7万平米商业配套、10万平米公共配套,基本建成8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贯穿北京南北、始发于未来科学城的地铁17号线将于2020年部分通车。

这座实现梦想,承载未来的产城融合之城正在呼之欲出。她将为北京的发展提供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动力。

猜你喜欢

科学城氢能科技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