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
2018-12-14王童
王童
摘 要 各行各业都在广泛利用计算机,因此提升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当前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已经开始广泛的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了移动互联网,人们普遍关注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互联网+语境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对于相关研究起到理论参考的意义。
关键词 互联网+ 计算机 科学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重视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提升。各行各业的人们时刻关注互联网发展情况。其他行业的综合产业链发展会支持互联网发展,因为电子商务和数据是时代具有密切的关系,拉动经济增长点,设置互联网运行发展模式,促进当今社会的发展。
1概述互联网+基本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背景的一种新的互联网新形态,表现出知识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全面深入的影响到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重塑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其中信息技术新形态的主要代表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可以促进知识社会的更好发展。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我国不断普及和应用计算机设备,全面、深入的影响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等,因此需要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发展互联网+语境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现状
1946年美国军方制作了ENIAC计算机,主要负责导弹到实际弹道数据的计算,用于提升美国的军事实力。当时的计算机居于庞大的体积,计算速度比较慢,同时还要承担较高的成本,主要就是在军事领域利用计算机。计算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各个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计算机科学,开始大力培养计算机人才,在其它领域利用计算机。1981年研制出个人计算机,促使商业领域和民用领域利用计算机。研发个人计算机,使硬件成本极大程度的降低,同时在各个领域普及了计算机的应用。
现如今计算机具有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发展为微机化,主要在民用和工业控制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实现计算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超性能计算,例如我国的“天河”,在数字图像处理和军事等重要的领域利用大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同时发展计算机科学,可以促进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相互辅助,共同发展。
3互联网+语境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推进作用
3.1互联网精密化要求对于计算机的需求
互联网+促进各个领域计算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计算机继承电路的精密度,在大数据时代,也提升了数据计算的硬件载体的要求,数据处理需要稳定型号硬件的支持,这些硬件的计算处理能力需要具备快速性和稳定性,充分考虑断电保护等因素,应用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需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链条,满足其精密性需求,这样有利于逐渐提升计算机精密计算能力,提神互联网计算过程中的芯片集成速度,有利于计算CPU的异构协同问题,也将会利用先进的多核处理器技术,因此需要明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程师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设置有关加速服务的互联服务规模,将原有的危机计算能力进行覆盖。
3.2节约能耗
当前人们重视知识经济的进步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需求量都在不断提升,因此需要构建低能耗的计算机基础网络,利用各种核心技术局,使硬件设施的普及成本不断降低,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看减少各个产业和环节的能耗,精确统计工业领域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实际使用量。利用计算机对于复杂项目的建设西街给予智能化的控制,控制使用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科学对应预计消耗量和实际能耗,如果能耗严重超标,需要设置预警设置。
3.3实现智能性发展
互联网发展要实现简单、精简,人们的各种服务需求都是需求体积小,但是要具备丰富的功能,互联网发展核心理念不断发展,在人们各种设施建设过程中都要建设智慧家园。我国在水、电、煤气等方面都已经基本设置了网络,这也是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的具体需要,同时建立城市发展的无线网络,城市发展的公共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人类的智能化发展问题得到改善,提升智能计算机水平,利用各种先进的理论,结合城市化发展需求,利用信息化共享,使城市各项行为的发生速率不断提升,在计算机的控制影响下,城市发展实现智能化,有利于提升劳动力,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都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实现跨行业的合作。
现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到智能化时代,在“互联网+”与核心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智慧家园建设,实现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使城市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因为互联网关系到各个产业的创新,利用普适化计算技术可以促进计算技术的发展,也有利于构建低能耗计算机基础设施,可以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广泛的利用。
4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优化发展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需要满足互联网+发展需求,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实现技术创新,进一步统一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1] 谢晋. “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风,2016(21):68-68.
[2] 马佳琳,李中华. “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位的研究与探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33(04):79-81.
[3] 于海涛,刘洋. “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赤子(下旬),2017(02).
[4] 左海春,王正勤,黄敏等.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创新创业的“生态圈”环境研究[J].时代教育,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