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12-14汤绍林
汤绍林
摘要: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疾病,对于该病的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诊断和病理特点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依靠实验室诊断可确诊。布氏杆菌病预防重于治疗,应该采取加强饲养和消毒管理、免疫接种、加强检疫等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控。
关键词:羊布氏杆菌病;诊断;治疗;病原;预防
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的发病表现为慢性病症,主要是生殖系统和关节部分受到损害,妊娠母羊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等,患病公羊表现为睾丸炎等症状。2014年永胜县程海镇河口村发生了两起由羊传染,导致2人患布氏杆菌病的病例,暴露了目前布氏杆菌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病原分析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形状为球杆菌或短杆菌,没有鞭毛和芽孢。布氏杆菌不耐高温,潮湿高温下,70℃作用10 - 24min可将其杀灭,提高温度灭活的时间也会随之缩短,80℃下7 - 9min即可灭活,煮沸的条件可令布氏杆菌瞬间灭活。光照也能够将其杀灭,但所需时间较长,通常为30min -4h.布氏杆菌能够在羊奶中长时间存活,有时甚至能长达1 8个月。布氏杆菌对消毒剂敏感,常规使用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灭活,例如漂白粉、来苏儿等都能够迅速将其灭活。
2流行病学诊断
羊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羊以及阴性感染的带菌羊,带毒的猪和牛也能够传染该病。健康羊只感染致病菌后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患病,破损的皮肤也是致病菌侵入机体的一个途径,羊只间的自然交配也能够传播该病。人接触患病羊具有感染患病的风险。患病母羊发生流产时,会有大量的致病菌伴随羊水、胎衣、阴道分泌物等进入到自然环境中,患病母羊所产生的乳汁以及阴性带菌的公羊精液中也含有布氏杆菌,都能够造成布氏杆菌病的传播和扩散。母羊相比较公羊来说发病率更高,羔羊自身具有抵御布氏杆菌病的抵抗力,但在性成熟后抵抗力消失,变为易感群体,母畜在首次妊娠时易患病。布氏杆菌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但通常呈区域性流行。
3临床诊断
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患病羊通常表现为生殖系统遭到破坏,大多数的患病羊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母羊在怀孕后一个月即可发生流产,流产前母羊食欲明显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阴道有黄色异常分泌物,随后发生流产。流产母羊通常都伴随着子官内膜炎和胎衣不下,伴随着流产胎儿同时有恶臭的褐色分泌物从阴道内流出,继发感染能够导致母羊不孕。流产胎儿的胎衣上有纤维状物质和脓液。流产胎儿胃内容物病变,表现为白色或黄色。皮下呈胶冻样或血样浸润。其他没有发生流产的母羊会出现早产、产死胎、乳房炎等症状。公羊感染布氏杆菌表现为关节炎、睾丸炎和附睾炎,精囊内有坏死病变或出血的情况。初次怀孕的母羊患病主要表现为流产的临床症状,经产母羊流产的情况减少。
4病理诊断
患病母羊发生流产后,胎盘的绒毛膜下有明显水肿、出血、充血,并且有黄色的胶状物质,严重的出现糜烂。流产胎儿的肌肉、皮下组织以及肠胃黏膜上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肝脏中有大量坏死灶,真胃中含有大量的淡黄色絮状物。公羊患病后,睾丸上有少量出血点、组织增生,但情况严重的会有坏死灶。
5实验室诊断
羊布氏杆菌病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進行初步诊断,结合实验室诊断可以进行确诊。实验室诊断方法为细菌学诊断和血清学试验诊断。
5.1细菌学检查
采集流产胎儿的胎衣、患病母羊绒毛膜水肿液、流产胎儿胃内容物或有病变的肝、脾、淋巴结、胸水、阴道分泌物、脓肿脓汁等病变组织,制作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阳性病例可在镜检中发现红色球杆状或短杆状的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分布较为分散,很少是成对出现的。观察到的细菌没有鞭毛,也没有荚膜和芽孢,无运动性。
5.2血清学试验诊断
通过血清学试验的方法诊断布氏杆菌病通常采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患病羊的静脉血液,放置一段时间待血液凝固后,分离出血清用于检验。使用一次性的0.2mL吸管,吸取待检验的血清,然后将待检验的血清,滴一滴于玻璃检测板的小方格内。将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摇匀后,用新的吸管滴一滴置于待检验的血清旁,并用实验牙签将待检验的血清和虎红平板凝集抗原缓慢搅匀,静置4min后,进行检测对照,对照成立后,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如果为阳性需要做进一步PCR实验。这种通过抗原检测对照的方法常用于大量数据源的筛查,方法简便快捷。
6防治措施
6.1淘汰与治疗
羊布氏杆菌病被定义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并且属于人畜共患病的范畴,危害严重,通常情况下患病羊没有治疗价值,经确诊的患病羊按照规定进行淘汰,并且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的规程处置尸体。该病的防治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在患病前进行预防,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保证人们的健康。
对比较珍贵的品种,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疗。在隔离状态下,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患病羊的阴道和子宫,1-2次ld,直至阴道分泌物正常,同时使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对疑似患病的羊只,给予金霉素、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6.2加强检疫
对疫区的羊群进行定期的检疫,通过血清学检查的方法判定羊只是否感染布氏杆菌,连续2次检验结果呈阳性的及时淘汰,长此以往能够有效地净化羊群,防止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对检疫中发现疑似患病的羊只要立即将其隔离,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此外,检疫还包括引进羊只时的产地检疫和入场检疫,引进羊只时要仔细查验其产地检疫证明,并在引进后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认健康的才能引进饲养。禁止在疫区或受疫病威胁的地区引种。
6.3羔羊处置
对患病母羊顺利产下的羔羊,要进行隔离饲养,4日龄内喂食初乳,而后更换为健康母羊的乳汁或消毒后的乳汁,在羔羊5月龄时,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在其达到配种条件时再次进行检疫,如果检疫结果为阴性,则对其进行免疫接种后正常饲养,如果检疫结果为阳性,则将其归入到病羊群,视情况进行淘汰或隔离治疗。
6.4加强饲养管理
养羊场内应该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减少从外界引进的频率,同时加强健康羊群的饲养管理。提供营养丰富的日粮以保证其体质和抗病能力,做好环境控制工作,令羊只在适宜的环境下生存。其次,对种羊的配种宜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避免自然交配导致的疾病传播。
6.5加强消毒管理
加强羊场和羊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等杂物。尤其要重视疫情发生后的消毒管理,首先要对流产胎儿、分泌物等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其继续污染环境。对发生疫情的羊场内的羊舍、运动场、器具设施等使用来苏儿、石碳酸、火碱或10%石灰乳进行消毒,其他污染物如垫草等按照要求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6.6免疫接种
在布氏杆菌病的高发地区,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能够较好的预防该病,减少疾病的威胁。
6.7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羊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因此,对于能够接触到患病羊的饲养人员或解剖加工人员,要将强个人防护工作,注意洗手和消毒,在接触患病羊后使用石碳酸或高锰酸钾洗手消毒,防止人通过患病羊感染该病。
7小结
羊布氏杆菌病对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和公共安全有较为严重的损害,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准确进行诊断,及时隔离或淘汰患病羊,防止疾病继续扩散。对于健康羊群,要采取定期检疫、加强饲养和消毒管理、免疫接种等措施进行综合性的防控,以减少布氏杆菌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