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投入理论研究综述

2018-12-14姚志坚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因素影响学校

姚志坚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审计监察处,广东 东莞 523808)

近年来国际上成果导向的要求,已经对高等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声音不绝于耳。高等学校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关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讨论也一直未曾停息。就像琼斯(Jones,G.A)讲的:在院校和教育系统层面上,高等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的学习表现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确保大学生学习质量乃是高校的一个核心目标[1]。对此,尹弘飚归纳了现有的对高校教育质量的研究,认为整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课程经历(Course experience)为视角的教学质量调查;另一个则是以学习投入(Student engagement)为视角的学生行为调查[2]。

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国际影响力最大,而且现有的众多研究均表明,学习投入对学习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投入的研究或许可作为学习成效评价的一环,所搜集的信息能帮助了解学校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作为改进教学与学习的参考。学习投入的概念由“投入”(engagement)而来;最早将“投入”一词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学者是 Pascarella与 Terenzini[3],而 Kuh则是将此概念真正引入到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学者。学习投入一词于1990年代中期起受到重视,国内部分学者把学习投入译作“leaning input”,但查阅大量国外文献后发现,用“student engagement”对衔接国内外现有研究显得更为合适。

1 学习投入的内涵与研究架构

1.1 学习投入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学习投入的定义不尽相同。根据Kuh的定义,“学习投入(student engagement)”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感觉与思考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与投入的精力在具有教育性目标的活动[4]。而教育活动需经由与他人互动来展现其意义,也就是说,学生参与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来获得高层次的思考与发展。在Kuh及McCormick等人看来,学习投入的关键要素包括两点:一是对学生来说,获得成功的经验及成果与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相关;二是对学校来说,提供能让学生参与并获益的活动也十分重要,但其中学生努力(devote)是最重要的指标[5]。Handelsman等人指出了解学生投入程度有助于教师个别指导学生及设计教学历程,并且学习投入状况好的学生,会有效刺激教师教学及维持学生自身学习投入的持续[6]。另外,Chapman用学习投入来描述学生自愿参加校内所有活动情形,包含课堂出席、乐意接受学校分派的工作,以及参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等[7]。Kearsley与Shneiderman则认为学习投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必须参与具有主动认知过程的活动;二是学生必须在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中主动去主动学习[8]。

即使多数研究者认同“学习投入”一词包含心理与行为两方面的要素,但对要素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仍没有一致的共识。早期的研究着重在测量进行活动时间,例如写作业的时间,而后期的研究则着重学校活动的参与、特定学习活动的投入和认知策略的运用等[9]。将各学者对学习投入概念的不同定义整理如表 1[10]371-372。

表1 学习投入的不同定义

刚开始时,研究者对学习投入的研究仅限于一个维度,且侧重于行为投入的研究。进入千禧年后,研究转向以包含两个或三个的多维度方式。不过,学习投入在研究上仍有分层维度与测量题项不一致的情况,虽然各维度名称有所不同,但在概念的解释上却常有重叠之处,彼此之间并无太明显的差别。

1.2 主流的学习投入理论研究架构

各学者对学习投入概念的不同定义和观察,从多重角度分析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效的关键,剖析各个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找出其中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逐渐受到学界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很多研究通过学习投入的理论架构进行实证资料的搜集与分析,汇总主流的理论架构如表2。

表2 主流的学习投入理论架构

1.3 美国NSSE的学习投入实证研究架构

彭森明认为学习成效的评估,除了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成果外,更可用于改进课程设计、教师教学,甚至监督学生的学习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予以改进,更是确保大学质量与教学成效的关键[12]。近年来美国开始重视以学生学习与教学促进为重点的评估,强调学生在校学习经验、师生互动,以及学习成效。全美学生学习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问卷区分为五大类:学术挑战程度(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主动与合作学习(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学生—师长互动(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支持的校园环境(supportive campus)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在2016年年度报告中,NSSE为了能反映多因素研究学习投入的结果,在四项学习投入主题(theme)中延续了十项学习投入指标(engagement indicators),如表3[13]所示。

表3 NSSE学习投入主题与指标

2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深度概括的研究模式

Appleton等人探讨学生学习过程并发展出一个解释模式,说明学习投入原因与投入后所产生的影响,涉及个人学习背景、自我学习历程、学习投入情形,以及学习成果产出[10]。模式关联性如图1所示[10]380。

图1 学习投入的自我学习历程模式

虽然Appleton等人所提出的模式能高度概括并解释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算是个有益的总结,然而学生学习投入的相关因素包含甚广,其中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例如学生背景、学校背景、学习条件等;二是学生学习投入产生的影响,例如学习表现、满意度与未来发展等。此模式可以明确界定学习投入与学习发展的因果关系,即学习投入是学习发展的影响因素。然而,不同的背景因素,也会影响学习投入的程度,因此学者们不断地探讨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以及学习投入对学习产出的影响。

2.2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不同论点

一般而言,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甚多,诸如学生的性别、家庭经济、专业、年龄等,以及学校的类型、所在地、规模、公办或私立差别等,而这些背景因素与自我系统通过学习投入塑造出不同的学习产出成果,包括学业与非学业层面各方面的发展差异。

以学生因素而言,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主动学习能够协同作用并相互影响时,学生学习投入效果将逐渐增加[14]。造成不同背景对学习投入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动机、目标、自我效能、信念、推理能力等[15]。因此,性别、专业等可考虑列为学生背景变量。另一方面,美国的Porter分析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的资料发现,女性、西班牙裔、黑人、有补助金、全职、住校,以及主修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学习投入程度较高。女性、少数族裔、想要升学的学生,以及住校生,大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投入,而其学习表现也较理想[16]。同样地,Zhao与Kuh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研究发现,男性、转学生与在职生在校期间较少参与学习社群的活动[17]115。

Elliott,Hufton,Willis与Ilyushin提出四点因素会对学习投入与学习成就产生明显影响:一是学生对目前的课业表现与作业投入的感知与满意情况;二是对解释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侧重于努力,而非能力或外部因素;三是对教育成就与成为有教养公民的价值观;四是朋辈的影响力,尤其是朋辈对高投入所表现出的认同感[18]。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佳是因为学生的努力不足,但Greene、Marti与McClenney认为学校亦有责任创造一个更具支持性的系统,如减少高等校院机构障碍,以协助少数族群学生有效投入学习活动[19]。由此可见,学校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投入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Pike分析NSSE的资料发现,美国的私立学校有较多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其学习投入表现较佳,而公立学校有较少富裕家庭的学生,其学习投入则较低[20]。以学校规模而论,师生比较低的小型学校学生有较高的投入学习表现[16]。此外,若学校经费的运用并不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将无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再如Ryan分析美国142所大专校院的资料发现,学校行政开销(财政资源的分配、各种行政命令的要求与现行管理体制的规范等)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很低,甚至为负相关[21]。因此,家庭经济可列为学生背景变量的考虑,而学校的类型、所在地、规模、公办或私立差别等则可列为学校背景变量的考虑。整理相关论点如表4。

2.3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根据研究结果,学习投入与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经验与未来发展等因素有关。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投入是一项预测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学习投入与学生测验成绩、自我学习评估、学习持续力有正向关系。一般而言,学生学习投入学习活动的频率愈高与投入时间愈长,学生的学习表现愈佳。相较不感兴趣的学习科目,学生在感兴趣的学科将能有较好的学习表现,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表现有相当程度的关联;因而促使学生拥有愈积极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愈能提高其学习意愿,最终愈能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成就[22]。刘若兰以台湾师范大学教育评鉴与研究发展中心建置的“台湾高等教育数据库”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发展成果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学术投入与人际投入对学习发展有显著效果[23]。

表4 学界提出的影响学习投入论点

除了对学习表现产生影响外,研究也发现学习投入有助于在其他层面产生效益。例如认知与智力的发展、校园的适应、道德与伦理的发展、实作能力与技术转移的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社会心理的发展、形塑多元化种族与性别的认同,以及对自我的正向形象等,也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投入的情感判断[24]。一般研究多以学习表现来衡量学习投入的影响,然而新近的研究逐渐由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朝向学生生涯发展、生涯成功预测研究。根据大多数实证研究发现,具有较佳学习表现的学生,其能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架构,故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之间成正相关[25]。由此推测出拥有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强,可以预期他在学习表现上的优异表现。

整理近年来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的国际相关文献如表5所示[17]115-138。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多从不同背景情况加以探讨,如学生个人情况、学校情况。探讨学习投入产生影响方面,除了学习表现外,还有学习满意度与未来发展等。

综上所述,学生投入教育性目的活动的时间与精力可做为预测其学习与发展的指标。不同方面的学习投入影响程度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彼此之间确实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从此多因素来综合探讨与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形,可以更有深度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上有利或不利因素之交互作用影响的复杂问题。

表5 学生学习投入相关影响因素

3 综述小结

影响学生学习表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智力、动机、环境、家庭经济等等。学习投入理论强调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情绪动机,以及对自我的要求等,是近年来广为学界应用的理论。因其涵盖的面比较广泛,并且能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分析,现已广泛运用于解释学习表现的影响因素。因此学习投入的研究在国内外已逐渐受到重视。1991年在帕斯卡拉(E.Pascarella)和特伦兹尼(P.Terenzini)发表的《大学是怎样影响学生的发展》(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Findings and insights from twenty years of research)一书中对近半个世纪来“学生发展”和“学校影响”方面的文章进行了综述,其结论是:学校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参与程度所决定的,学校里所有的政策、管理、资源分配等都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各项活动。前哈佛大学校长Bok认为真正影响教育质量的事仍旧发生在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26]。也有观点认为现今大学教育未能发挥应有功能,未能针对学生面对现代各种挑战提出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目标,作为规划各项课程与教育内涵的指标[27]。学习投入情形可以反映学生对课堂上或学习内容的深入程度,是学习输入重要的关键。

传统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焦点在于对人负面行为的研究,而不是对人的积极行为的研究,然而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兴起,以学习投入作为学生学习心理积极面的重要指标的研究,它能够反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乐观、抗压力、意义感和创造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熟和发展,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28]。卡胡在“构建高等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投入”一文中指出,学生学习投入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其中包含行为、情感及认知投入[29]。行为投入关注学生参与学术性、社会性与校外教育活动的行动及其程度;情感投入考虑的是对其教师、同学、课程以及所在院校情感上的认同及其程度;认知投入反映的是学生在理智方面对掌握复杂观念或技能所做的投资及其意愿。显然,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视野。

学习投入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影响学习的因素,其目的在于更有可能地创造出适合学生投入学习的环境,并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培养成功的学生。DeVellis提出利用理论来指引问卷发展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可能会产生忽略掉实际学习状况学生投入的重要层面[30]。周子敬利用归纳法整合许多学生投入的潜在问题,并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度估计检测,来评估包含起始项目问卷的心理测量特性[31]。

综上所述,当前对学习投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学习投入理论、学习表现的影响因素、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习心理积极面、问卷测量心理特征等几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推动和丰富了学习投入的研究,同时对各级教育部门和学习者本身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多因素复合考量成为主流。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学习投入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考量的因素也逐渐增多。由过去的单一维度因素如学习时间等发展出多维度的综合因素考虑来研究学习投入效果。

二是跨学科综合研究基本成型。除了纯理论的定性分析外,学界逐渐重视引入定量统计的数理分析及心理学的知识来综合研究。

三是各地区共同参与开始兴起。学习投入的研究发源于美国,后来加拿大、欧洲、澳洲、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学者们纷纷开始投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NSSE中国版在实证分析方面更是积累了不少有用数据。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学习投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是研究方法层面,对学习投入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或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上,一般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蕴藏在数据背后的潜在因素,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维度发掘得不够深入。

二是研究内容层面,以上都是基于学习过程、动机、心理层面、学校层面的研究,而对于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课堂参与度、课外阅读量等因素则缺乏关联考虑。

三是研究区域层面,不同的区域经济形态、状况和文化等大环境都会影响到研究的结果。现有的文献都是针对大区域范围内的学生,没有考虑到研究对象所在的区域特征。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会逐渐形成共识,针对特地样本群体设计出信度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后,能够有效体现不同地区群体学习投入的差异性,为各方提供决策参考。

猜你喜欢

因素影响学校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解石三大因素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学校推介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