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全科临床路径治疗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效果
2018-12-13曾李军
曾李军
摘要 目的:探讨全科临床路径用于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患者107例,分为全科路径组55例和参照治疗组52例。全科路径组施行全科临床路径治疗,参照治疗组施行常规治疗。结果:全科路径组患者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参照治疗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患者施行全科临床路径的相关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 面神经炎;带状疱疹;全科临床路径;疗效
临床路径即指对于某种疾病构建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療程序或模式,其属于综合性临床治疗的模式之一。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试验研究证实,利用临床路径对患者施行科学治疗,可提供更为规范、高效的卫生资源及医疗模式。本文将我院接收并行治疗的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患者107例作为研究对象,评估全科路径对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患者107例。所有患者均由医生遵从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展开疾病鉴定,剔除不配合治疗者、并发其他面神经炎或非带状疱疹疾病者及对治疗药物过敏者。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全科路径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56.7±7.29)岁。参照治疗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55.9±7.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全科路径组对患者施行全科临床路径的相应治疗,具体操作:(1)通过基础检查及病情评估,按照每例患者的个性化状况确定系统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体系。(2)主治医生遵循路径开具医嘱,护理人员引导、辅助患者完成不同项目的诊疗。(3)治疗操作:①针对带状疱疹的相应治疗: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并联合拔罐、体针、红外照射及微波等辅助性治疗。口服阿昔洛韦片,0.4g/次,3次/d,持续用药5 d;口服甲钴胺片,500μg/次,3次/d,持续用药2周;若病情较重可适当增服卡马西平片;然后配合开展辅助性治疗,如体针或拔罐,穴位主要以对应夹脊穴、局部阿是穴为主;如果出现肝经郁热症状,还需对阳陵泉、大敦、行间穴实施治疗;出现脾虚症状,还需对隐白、血海、内庭穴实施治疗;依据患者病情的改变状况,可辅以微波或红外线照射等有关治疗方法。②针对面神经炎的相应治疗: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的口服方法和上述相同,此基础上增服泼尼松1 mg/(kg·d),最多80mg,每天早上顿服,连续口服1周,之后逐日减少剂量,在10~14 d内减到停药,然后配合开展针灸治疗。将手、足部的阳明经穴视为主要针灸穴位,足部太阳经穴视为辅助穴位,基本穴位有印堂、百会、风池、太阳、上星、四白、迎香、颊车、合谷、牵正等,按每例患者的实际病情增减不同穴位。参照治疗组对患者施行西医常规化治疗,不构建病情评价体系,治疗药物及用药方法基本同于全科路径组。
疗效判定标准:(1)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标准:①良好:皮疹消失,无水疱或者创面已经结痂,也没有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状;②差:治疗2周以后无好转或者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状。(2)面神经炎的疗效评价标准:①痊愈:面瘫症状彻底消失,患者面肌功能归转至正常;②显效:面瘫症状彻底消失,但面肌功能仍存在一定异常现象;③有效:面部平静时外观正常,但笑时口角轻微下垂、眼睑闭合较慢;④无效:症状没有改变或者治疗2周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状。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达为[n(%)],采用X2检测,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疗效情况:全科路径组总体疗效优于参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规范化、标准化的全科诊疗模式体现出“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理念,使患者在接受综合性治疗的条件下提高了痊愈率。实施全科路径治疗期间,按患者实际病情状况拟制了详尽的规范治疗处方、操作步骤、辅助性治疗项目及护理干预内容,将全科理念贯穿于临床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与此同时,全科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当中,医护人员注重向患者细致讲解病情情况和治疗规划,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检查项目及护理知识等有较全面的认识,以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本研究中发现,以全科临床路径对带状疱疹与面神经炎的患者施行治疗,是相当可行的一种方法。此治疗方式不但能提升患者痊愈率,而且有助于及时掌控患者病情的具体变化,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安全、更科学的治疗服务,有助减少医疗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全科路径组患者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总体疗效优于参照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和面神经炎患者施行全科临床路径的相关治疗,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