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颅骨修补对脑外伤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12-13陆万流叶静农胜德
陆万流 叶静 农胜德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期颅骨修补术对脑外伤患者神经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行颅骨修补术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的手术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2例,给予早期颅骨修补术(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行修补术);对照组48例,给予晚期颅骨修补术(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后行修补术)。于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功能状态(KPS评分)、预后情况(GC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后2个月,观察组KPS评分及恢复良好患者所占比重明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颅骨修复术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复术; 脑外伤;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4.0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4-0-02
颅脑损伤多因外界暴力作用于脑部所导致,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1]。随着我国交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颅脑外伤可引起恶性颅内压升高,使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甚至意识障碍等,如若患者未接受及时且适当的手术治疗,极易引发严重后果[2]。因颅脑损伤外科治疗的过程中,需暂时切除患者的部分颅骨组织,使得患者在术后出现颅骨缺损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常通过颅骨修补进行再次治疗,效果较佳[3]。但目前临床上对颅骨修补开展时机的选择尚在异议。故本研究对比观察了早期及晚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明确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行颅骨修补术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未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无意识障碍;入院后经初步诊断病情稳定,短期内无生命危险者。排除脑损伤时间≥4个月者;存在手术禁忌者。根据患者行颅骨修补术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35~54岁,平均(46.79±8.42)岁;致伤原因:工伤21例,交通意外伤25例,跌打损伤6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6~53岁,平均(47.13±8.56)岁;致伤原因:工伤20例,交通意外伤23例,跌打损伤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展。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同一手术小组进行操作,围术期均由我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及配合,以保证两组患者接受的手术和护理水平相同。观察组于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行修补术;对照组于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后行修补术;两组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记录结果,根据术前CT三维成像和重建结果,制做手术所需的三维成钛网。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如下:在两组患者的骨窗区域帽状腱膜处注入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根据首次手术切口方向,切开头皮同时处理瘢痕组织,在腱膜下采用锐性分离皮瓣后掀起,于骨窗上做标记;对钛网 消毒并塑形后契合于标记处,采用自攻钛钉对周边进行固定,根据患者骨窗修补的尺寸,选择略大的三维钛网,依据两组患颅骨外形加以手工塑性;修復完成后,常规进行止血、分层缝合及无敷料包扎等操作。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行护理,并对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
1.3 观察指标
于实施颅骨修补术之前及术后2个月时,采用卡氏评分(KPS)分别对患者功能状态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状况越佳。
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分的高低分为3个等级:13~15分为恢复良好;9~12分为中度残疾;低于8分则评定为重度残疾。
根据Fugl-Meyer评分对患者颅骨修补术术前和术后2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加以评估;根据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判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包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2个月,观察组KPS评分为(81.53±11.2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67±1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GCS预后评分方面,观察组恢复良好40例,中度残疾12例,无重度残疾病例;对照组为恢复良好20例,中度残疾21例,重度残疾7例。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所占比重(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93,P<0.01)。
2.2 两组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Fugl-Meyer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头皮血肿、脑震荡及颅内血肿为临床上常见的颅脑外伤类型,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致残率位列全身外伤的第一位[2]。临床上脑外伤患者常出现视觉、运动和语言等多功能障碍,而不同损伤部位的脑外伤所产生的病症也通常有所不同[4]。因人类颅腔空间结构相对固定性,于颅脑外伤后所引起的脑出血或脑水肿等能够使患者颅内压升高,进而损害神经功能,故对此类患者积极采取对症治疗至关重要[5]。同时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以及脑积水的增多,脑组织所产生的并发症也越来越严重,预后也往往恶化,因此应尽早采取手术措施逆转神经病变,促进神经恢复和改善预后[6]。目前临床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颅骨修补术是治疗脑外伤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手术方法,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脑内积水,同时可改善脑组织膨出过程中所产生的继发性损伤;另外还能够有效降低癫痫的发作[7]。传统观念认为,于完成去骨瓣减压术后的3~6个月,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基本稳定,颅内高压的症状已缓解,同时脑积水及脑组织肿胀情况已改善,适合行颅骨修复术[8-9]。但由于在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内空间结构可因颅骨的长期缺损而持续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诱发颅内结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损害[10-12]。故对于行颅脑修复术的最佳时机临床上尚未确定。
本研究对观察组采取早期颅骨修补术(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发现术后2个月,观察组KPS评分及恢复良好患者所占比重明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显著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于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及运动功能,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田爱民等[13]对43例脑外伤疾病患者开展了早期颅骨修补治疗(颅脑外伤术后3个月内),结果显示,早期修复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修复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更低,与本研究所得结论一致。
参考文献
[1]钟诚.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3):1680-1681.
[2]季平.早期颅骨修复术对脑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3):1454-1455.
[3]徐才邦,向迅捷,孙力,等.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对脑外伤患者致残和恢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0):62-64.
[4]刘宇梁,伏光辉,李凤利,等.脑外伤后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5):2806-2808.
[5]王伟.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129-130.
[6]兰轶.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6):60-61.
[7]王家悦,王革生.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6(3):314-316.
[8]陈小军.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 14(6):27-28.
[9]陈铁铮,周俊雪,荣广成,等.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颅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的预后影响分析[J].医疗装备,2015,28(8):92-93.
[10]王亮,张建富,乔金燕,等.用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7):29-30.
[11]张英华,陈晓晶,张慧娟.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8(3):42-44.
[12]黎海滨,任燕华,徐志锋,等.早期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20(8):364-365.
[13]田愛民,齐再利,李玉强.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临床疗效探究[J].中外医疗,2017,37(4):84-85.
(收稿日期:2018-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