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文化相对主义及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

2018-12-13马振超

理论观察 2018年7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

马振超

摘 要:作为一种理论方法,文化相对主义对于争取民族平等和民族解放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同时文化相对主义具有与生俱来的理论缺陷,反对文化具有普遍的价值标准反而陷入绝对主义的怪圈。因此,需要对文化相对主义深刻反思,科学、辩证的扬弃和运用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方法,对于妥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民族问题;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7 — 0141 — 03

一、文化相对主义的提出

文化相对主义最初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反对法国科学理性和进步观念的运动当中。其后,它被德意志东普鲁士时期的一些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挥。最早提出文化相对主义的是英国伦敦大学社会学学者韦斯特马克。〔1〕20世纪初,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使之由一种思想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类学理论流派,后来经过赫斯科维茨的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从而使文化相对主义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最终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文化思潮。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殊性,都是一个民族所处历史的反映,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衡量文化没有共同的等价物,不能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去评判其他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作为一种理论批判工具和人文关怀,文化相对主义在反对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倡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地位,保护弱小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弱势民族争取民族平等和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二、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缺陷

文化相对主义由学术领域转向实践领域的过程中,由于其与生俱来的理论上的缺陷,在反对普遍文化主义的同时走向了绝对的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实质上是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理论产物,具有一系列严重的形而上学谬误和自身不可消解的悖论性症状,成为文化和学术研究发展的障碍。〔2〕以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在推行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时遭遇了民族分离主义和新种族主义的困扰。文化相对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悖论,一些民族打着文化相对主义的旗号,反而走向了以自我民族为中心的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的对立面。

欧美国家在处理不同文化族群间的关系,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文化相对主义在中国已经激起了以民族中心主义为实质的民族主义思潮激荡的同时,也诱发了自由主义思潮的狂欢。〔3〕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应该科学、辩证的扬弃和运用文化相对主义理论方法分析中国的民族问题,避免民族分离主义和地方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产生,维护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三、文化相对主义的消极作用

由于文化相对主义具有一定的理论缺陷,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文化相对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以及当代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突出表现为极端文化相对主义的消极作用,尤其是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构成一定的阻碍。文化相对主义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多元和平共处的愿望,但它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经历了从学术到政治层面的演化,在此过程中文化相对主义演变成为了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潮,表现了其理论价值的迷失和现实缺陷。〔4〕先期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如今都面临着“族性迷失”、“种族差别”扩大、民族和文化群体之间隔阂加深的困扰,我们应在对其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提倡一种更为合理的主张,这一主张似应称之为“多元一体主义”。〔5〕

文化相对主义的价值取向是通向“民族中心主义”的,所以,一旦向极端化方向发展,它会过分强调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独特性或特殊性,从而又对“落后”民族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自然产生一种阻抑性力量,甚至会导致“文化保守主义”。〔6〕极端文化相对主义所导致的“我族主义中心观”,片面和盲目的以本民族利益为唯一价值取向,狭隘的对本民族的利益患得患失。因此,文化相对主义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研究极端文化相对主义阻碍多民族国家民族交往互动、诱发民族问题的内在机理,对于开展民族工作实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文化相对主义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

1992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7〕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等特点。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民族国情,中国各民族、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往往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相互交织。因此,科学的、批判的吸收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合理内容,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旗帜鲜明的反对狭隘的、陷入绝对主义的文化相对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发展

文化相对主义否认评价人类文化存在统一的价值标准,反对文化普遍主义的价值观,坚持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的二元对立。那么,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民族文化是否有相通之处呢?换句话说,作为意义之网中的人是否有共同之处。答案不言自明,人类对安全、舒适、幸福生活的向往,人类亲情的感召等都是人类本性的使然。通过考古等科学发现重构人类远古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由蒙昧、野蛮到文明的发展史,即使不是循着单一方向发展,但是人类社会的总体向前发展性是不能否认的。如果片面的坚持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很可能导致人类社会发展陷于停滞,人类远不能像今天这样取得如此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习近平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关键是要靠发展。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少数民族群众对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改善生存条件有着强烈的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上,要科学、辩证的看待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既要反对西方国家站在文化相对主义的道德制高點,在自身享受人类社会高度文明成果的同时却要求其他民族自甘落后,对中国政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无端指责。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要站在“他者”的角度,从中国各民族的历史、现实、文化和所处生态环境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决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要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民族关系

文化相对主义坚持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文化间没有可比性,但它忽视了文化传播与采借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对民族间的交往产生张力。当文化相对主义过分强调多元文化间的差异,否定了它们之间的可比较性和可通约性时,便可能滑入多元文化间的对立而极易导致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孤立主义和文化静止主义等,甚至可能会激发某些人猎奇或掠夺异族文化的心态,在消除了旧的不平等的同时又建立了新的不平等。〔2〕文化相对主义的根本矛盾和缺陷在于它以保守态度强调本民族文化优越而排斥文化交往。〔4〕片面坚持文化相对主义容易产生“我族主义中心观”,强化民族间的界限,民族成为“独立王国”,在民族交往间筑起高墙,阻碍民族间的交流,影响民族关系。

费孝通指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大树和枝干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借鉴,创造了多样的民族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从而实现了民族关系的稳定,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要坚决反对片面解读文化相对主义思想,防止出现民族文化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重新审视和批判反思文化相对主义理论下的多元文化主义。

(三)民族与阶级

民族与阶级属于不同的范畴。民族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特征的人们的共同体,而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民族与阶级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新中国建立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同时受到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剝削阶级的双重压迫。在阶级社会里,文化相对主义对于被压迫民族反抗剥削统治、实现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既具有争取民族平等和反对阶级压迫的双重属性。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各民族内部和民族间消灭了剥削阶级,各民族成员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从而消灭了阶级社会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因素。在社会主义阶段,各民族都面临着争取民族发展、实现繁荣富裕的共同任务。我们既要鼓励繁荣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努力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同时又要坚决反对少数人打着文化相对主义的旗号人为制造民族对立和阶级对立。一些人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幌子,实质上是从事民族分裂和破坏国家统一的阴谋活动,已经站到了广大各族人民群众的阶级对立面,必须引起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警惕,旗帜鲜明的予以反对,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四)民族与国家

民族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具有相同文化的人群构成的共同体。按照斯大林的观点,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组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当今世界上存在数量众多的民族成分,这些民族都以国家为载体,分布在一定的国家区域内,具有国家公民和民族成分双重身份。受近代西方民族主义国家思想的影响,狭隘的文化相对主义以自我民族为中心,单纯强调对自我民族身份、民族文化的认同,忽视和抵消了国家认同——更高层次的认同,这在当前多民族国家表现尤为突出。双重忠诚造成了双重认同,进而容易产生思想混乱和认同危机,如果任其发展极易形成民族分离主义和狭隘地方民族主义,对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构成严重威胁。

国家与民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国家的强大才是实现民族发展的坚强后盾,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反观当今世界,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和叙利亚,国家的动荡甚至使民族丧失了基本的生存权。中国各民族应该倍加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处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关系,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加强民族间的互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应坚持“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加强各民族“四个认同”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既要解决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也要不断完善国家的各项配套评价体系,解决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问题,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邓小平曾经指出,民族宗教问题无小事。现阶段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要以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方法平等对待各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我们还要旗帜鲜明的反对极端民族文化相对主义,尤其是要警惕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幌子演变成民族分离主义、自我民族中心主义,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各民族间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使各民族在互动多元主义中实现和谐共存。

〔参 考 文 献〕

〔1〕李安民.试论文化相对论〔J〕.中山大学学报.1987.

〔2〕王健,胡娟.试论走出文化相对主义——一种生成整体主义的尝试〔J〕.前沿.2010,(1).

〔3〕张良村.慎“谈”文化相对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6).

〔4〕伊克巴尔·吐尔逊.文化相对主义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问题——关于多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一些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5,(4).

〔5〕王希恩.从多元文化主义到多元一体主义的思考〔J〕.世界民族,2013,(5).

〔6〕丁立群.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相对主义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

〔7〕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49.

〔责任编辑:谭 蕊〕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