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正向作用探究与培育路径
2018-12-13杨成念宜准贾晓丽柏晓林王晨戴亿绵
杨成念 宜准 贾晓丽 柏晓林 王晨 戴亿绵
摘 要: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原有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养老问题日益从家庭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颐养天年。本文以医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对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分析医学生志愿服务对社区养老的正向作用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养老背景下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养老;医学生;志愿服务;正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7 — 0078 — 03
一、社区养老模式背景
目前,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使我国“未富先老”现象日益严重。再加上“4+2+1”家庭模式的巨大压力,许多老人迎来了长长的空巢期,使原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弱化和冲击。除了家庭社区便是老人最熟悉的生活环境,于是新的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社区养老的概念是相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而提出的,老人既可以和家人居住在一起,还可以得到社区专业人员的照顾。这弥补了家人照料老人时间上的不足,同时还避免了老人与家庭的脱离。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社区养老问题随之凸显。
二、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慰藉不足
已住进社区的老人,儿女由于工作和照顾下一代等种种原因,不能够时常去探望老人,老人跟家人交谈的机会少之又少。许多老人丧失了自理能力,加上社区护理人员分配不足等原因,导致一部分的老人得不到相应的照顾。老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社交圈越来越小以及受周围老人的负面情绪影响,让老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精神安慰的缺失。
(二)休閑娱乐项目单一
目前各养老机构可供给老人休闲娱乐的设施有限,社区原有的休闲娱乐设施也不能被很好地利用。以我们所进行志愿服务的沈阳某养老公寓来说,该养老公寓虽建立在社区内,却距设有健身器械的位置较远。通过与老人交谈得知,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般仅仅在公寓室内活动。那么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休闲项目就仅限于公共场合的十几本书籍、棋牌游戏及寝室内的电视机,休闲形式十分单一。
(三)自我保健知识匮乏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状况也越发重视。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的各个机能在不断地降低,所以老年人的保健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由于老年人观念落后、意识不足,以致其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太重视。据老年人健康现状调查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知识纬度得分为(52.30±8.13)分、自我保健纬度得分为(57.88±8.90)分,达标率分别为15.6%和29.1%〔1〕。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呈严重匮乏的状态。这将导致老年人不能形成良好的防病意识,某些老年疾病也不能得到较好的预防和控制,从而使得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
三、社区养老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老人群体的身心问题,是引发社区养老面临压力的客观原因
随着老人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在不断下降,在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的同时,也伴随着心理落差感增强,从而使老人自身主动寻求精神慰藉的机会大幅减少。特别是从工作岗位离退休之后,老人的社交空间和活动强度急剧减少,从而出现了被需求感降低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进而产生了孤独、自卑、敏感等消极心理。此外,还有一部分失去感官机能老人,例如:白内障患者、聋哑老人以及因患慢性病处于常年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其平时只能通过看别人聊天来寻求少许精神慰藉,能够主动获取精神慰藉的可谓微乎其微。加之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一些老人抱着享清福的观念,很少出去锻炼,身体质量不断下降,如此恶性循环。
(二)现代社会的就业方式和家庭结构,是引发社区养老亲子沟通弱化的社会原因
在当今快节奏时代,很多子女因工作繁忙、工作流动性强等因素,致使其陪伴父母的次数和有效时间都减少,老人的一些私密话题无人诉说,在一定程度上也致使其精神上的空虚。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家庭独生子女化以及少子女化,使得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多了一份宠溺,而传统孝道中尊老爱老的价值观导向作用日益淡化,从而导致子女忽略了对老人精神上的关怀。此外,即使一些子女有空来看望老人,聊天时也会因代沟,价值观不符等而产生分歧,也会致使老人产生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特别是对一些失去伴侣的老人来说,子女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三)老人保健知识的相对匮乏,是阻碍社区养老普及健康宣教的重要原因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社区养老的老人保健知识相当匮乏。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他们大多未能接受高等教育,更没有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以“劳动最光荣”为工作理念,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付出,由于生活水平较低、缺乏保健意识、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这些“40后”“50后”为主体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有慢性病和不良生活习惯。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日益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人们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于社区养老的老人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没有网络媒介的操作和使用能力,获取知识较为单一,这也造成了老人们保健知识匮乏,对自身健康维护的乏力。
四、医学生志愿服务在社区养老中的正向作用解析
(一)有助于丰富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
医学生秉承“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作为医药卫生行业的生力军,其未来救死扶伤的职业追求,也与为患者提供正向的精神支持息息相关。在社区养老中,医学生无疑也成为对老人提供精神扶助的重要力量。医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探望社区老人,与老人多沟通交流、多倾听老人的心声、安抚老人的情绪,给社区老人带去温暖和关怀。有才艺的医学生还可以为老人表演些节目,为老人带去欢快和幸福。
(二)有助于提升社区老人的幸福感
医学生的职责并不仅限于除人类之病痛,还要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奋斗。在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医学生可以从老人的心理角度出发,带给老人们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项目,以此来改善由于休闲娱乐项目单一而造成的社区老人缺乏幸福感的局面。在进行志愿服务之前,医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多种类的才艺节目,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展现给老人们。对棋艺感兴趣的医学生还可以在志愿服务中与老人现场博弈,积极参与和老人之间的互动,使老人的幸福感提高。
(三)有助于提高社区老人的自我保健能力
医学生参与社区养老过程,可以从两方面提高社区老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一方面,医学生可以将自我保健知识融入到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中,以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传授给社区老人。同时,还可以将自我保健知识制成宣传单,分发给社区老人,并张贴到养老机构的宣传栏内。另一方面,医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中,与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交流老年保健知识,让其了解老年人掌握自我保健知识的重要性,并呼吁工作人员加入老年保健知识宣传的行列,使老年人学习自我保健知识日常化。
五、社区养老背景下医学生志愿服务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塑造正确的医学生志愿价值观
医学生作为医疗队伍中的后备军,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医学生的道德品质仅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培养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以及思想引导。但如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态度,普遍仅仅是浅层意义上学校规章制度里的志愿学时。要知道医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自我的奉献精神,互助精神,以及进步精神等来获得自我价值,通过加入社区养老志愿服务,医学生更可以深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与老年人的交谈中,培养个人耐心,用个人专业知识认真地向老年人解答他们遇到的问题,促使社区内的和谐,也可以使个人更加理解老年人这个群体,从而提升自我修养,实现自我发展。
(二)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比于其他院系的大学生,医学生参与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将其专业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每一次志愿服务中去,从而使社区养老志愿服务不仅仅停留在卫生清扫,文体活动的层面,而是真正地走进老人的生活,真真切切地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因此,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就成为使社区养老志愿服务高效完成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医学院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针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护理、常见心理问题的疏导、以及身体机能的康复训练等方面开设相关选修课程。这让医学生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使其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专业化。此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医学生基础技能的培训,使其学以致用,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志愿者的不安心理,使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进行。
(三)培养健全的医学生综合素质
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人在先天享赋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的主体性品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而医生这个职业又赋予医学生一份特殊的责任,需要更加完备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健全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的改革、社会的助力和大学生本人的自觉。作为医学院校,它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合格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为实现这个目标,它必须顺应医学发展的趋势,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医学人才〔3〕。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完善,其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也将推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确,培养健全的医学生综合素质不是通过简单教学改革和社会推动就能够实现的,最终还是有赖于个人的自我发展,而在社区养老背景下,医学生们自发的通过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真正的投入到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不仅培养了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身体力行地展现着当代大学生的新风貌。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医学生通过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不仅有助于发现社区养老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帮助老人们解决问题,为养老机构提升自身服务提供合理化建议,更使其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地走近老人,傾听他们的所需所求。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医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和人文关怀,为以后进入医药卫生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陈美容,高红霞,吴善玉.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03):495—498.
〔2〕王盛,白雨晨.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 科学发展,2014,(03):101-112.
〔3〕胡伟红,郑建中,张持晨,郭继志,苏纯惠.潍坊市养老院老年人幸福指数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14,(08):522—526.
〔4〕余梦瑶,罗彩凤,邬文强,吕妃,袁秀婷,陈敏凤. 养老院老年人幸福度与自理能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 科教文汇,2017,(04):185—188.
〔5〕李曼,班娟. 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7.(21):18.
〔6〕林锦秀,林楠.志愿服务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融合之道〔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02):244-259.
〔7〕Italo Vantini, Luigi Benini. Models of learning, training and progress 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J〕.Clinica Acta.2008,(393):13-16.
〔8〕李瑛.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9〕游金辉,陈耀辉.以人为本——注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N〕.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04):363-365.
〔10〕秦泽华,张云英,甄苗.敬老院老年人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以长沙市敬老院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1,(12):
75-78.
〔责任编辑:孙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