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其治理
2018-12-13胡杨子
胡杨子
摘 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传播迅速并且带有时效性的语言方式,体现使用者的思想活动,研究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对把网络流行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7 — 0035 — 03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90后”愈加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是与网络共同生长的一代,就像依赖阳光和水一样依赖网络。而且随着网络载体的丰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油然而生了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人们价值的一种态度、一种思想倾向,是人们对实际生活的一种反映。大学生年轻并且追求新潮,好奇心强且思维敏捷,所以大学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接受者、使用者、传播者,网络流行语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与特点
关于网络流行语,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汤玫英提出,网络流行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1〕。于根元认为,“网络流行语主要指的是由网民创造,一定时期内在网络中广泛流行的语言符号”〔2〕。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中产生的,并且不断发展的一种简洁、生动、有趣的语言形式,深受广大网络使用者的欢迎。网络流行语虽然把社会流行元素和语言结合在一起,流行范围广,但是消失的速度比传统语言快。
每年年底之际,各大娱乐媒体都会对这一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比较,选出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如2017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freestyle”“扎心了!老铁”“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请开始你的表演”等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总结了以下特点:
(一)娱乐性
网络流行语具有娱乐性。与日常流行语相比,网络流行语更加生动有趣、表达形象,是一种网民娱乐的方式,一般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人最先使用,比如2017年的“freestyle”,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英语词汇,一般指即兴的、随性的、随意的发挥,例如HIPHOP说唱中的freestyle就是即兴说唱的意思。2017年6月,因吴亦凡在说唱综艺《中国有嘻哈》中屡次提起freestyle而火遍网络,然后网民跟风使用,使这个词迅速火起来。通过分析,发现一些词虽然原本意思很普通,但是通过一些特定场合的影响下后,会更具有娱乐性。
(二)简洁性
大部分情况下,网络流行语比较简洁清晰,传播迅速。有些以英文为主,如“freestyle”“打call”等;有些比较短,以词组为主,如“比心”“尬聊”“戏精”等;还有些以短句为主,如“小拳拳捶你胸口”“我可能是个假人”“扎心了!老铁”等。这些词大都不超过十个字,简洁好记,朗朗上口,将文字浓缩或与字母、字符组合,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创新。
(三)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盛行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具有显著的时效性。这是网络流行语的一大特点,从这个词的出现到沉寂,体现出人们对这个词的关注度由高到低。如“洪荒之力”,中国选手傅园慧在里约奥运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结束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并做出搞怪的表情,使这句话快速走红网络,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流行语的出现,“洪荒之力”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下降。时间推移和社會环境的变化,一部分符合语言规范、适应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会被保存下来,沉淀为日常用语;另外一些网络流行语,则会在事件过去后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
马克思指出,物的价值属性是“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3〕。我们可以把价值理解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表示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意义”。衡量价值的尺度是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由价值的有无以及大小来界定。网络流行语的盛行和迅速传播说明它对人们而言具有价值。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快速流行的原因就在于这种语言形式能满足人们某些方面需求。人们对于价值的认识又会形成价值观体现在网络流行语上。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提高祖国认同感和话语权
当前社会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关注轻松愉快、娱乐性较强的新闻和社会热点,对时事新闻关注度较低,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流行语把时事新闻变得生动有趣来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祖国认同感。通常表达崇高的爱国情怀都会使用一些庄重严肃的词语,但是用“厉害了我的国!”来表达立刻变得亲切、接地气。还有微博上一些关于国家发明创造方面的事件,网友会用“为祖国打call”反映对祖国强大的赞美之情。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使大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提升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话语权的机会,利于提高他们的认同感意识。
2.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创造力
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网络流行语具有强大的娱乐性,大学生在交流中使用,如“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等网络流行语,便于排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更好的适应校园社会生活。其次,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吸收来自各方的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如“no zuo no die”,把中文和英文相结合,拓宽了使用语言的方法。同时,网络流行语在使用中会流露出诙谐幽默的氛围,大学生创造并使用网络流行语有助于提高交际水平,拓宽交际范围。
3.加强社会认同感,提升自身价值
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来源于他们对寻求新鲜事物和呈现本身的天性和特点;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法,打造出适合自己的交流方式,达到与周围人或陌生人交流的目的。而用网络语言交际,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圈,迅速拉近彼此的间距,建立精彩的交际关系。在流行语飞速传播的社会,大学生关注的问题更多,在部分问题上如“扶不扶”,大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的正面效应,提高学习者道德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
(二)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
1.传播低俗信息,诱发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由于其隐匿性和隐私性,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网络中被各种信息所充斥,一些鼓吹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思想也在网络中传播,尽管网络流行语可以表达大学生的一定诉求,但它所包含的一些腐朽文化和错误价值观需要大学生仔细辨别。一些水平不高,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如“逼格”“撩妹”,从表面上看在网络交流中使用无伤大雅,但实质上,当大学生把这些语句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就显得学生的文化素养不高。同时,语言是思想反映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词,会展现出一种低俗的不良心理,降低道德水准,时间长了会让自身道德观念下降,社会风气会受到潜移默化。
2.造成价值选择的盲目性
网络流行语在高校学生范围里使用较好,但是并没有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大学生对于尊重需要和实现自我成功比一般人更强烈,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强调个性和个人利益的需求,经常包含着消极负面的思想,甚至产生了阴暗扭曲的价值观。同时,一些包含拜金、色情、暴力的流行语还会影响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首先,网络流行语中的“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暗含着金钱至上的思想,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网络流行语中暗含的消费主义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即使“吃土,也要剁手。”的消费价值观渗透到高校中,这种“吃土”导致部分大学生深陷借贷风险中,酿成了不少惨剧。这种拜金的消费看法会使大学生的价值看法产生异变。
3.代际沟通与教育产生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的日益丰富,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流行语交际中,渐渐与他人在日常交流中产生了隔阂。而网络流行语的交际并没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故而盛行语的频繁使用阻碍了日常生活中与亲人、朋友的交流,导致大学生愈加依赖使用流行语在网络中交际,逐渐脱离现实社会,导致有些学生的性情日益孤僻、冷漠。并且,网络流行语中夹杂着暴力、消极、错误的思想,这种语言方式,部分地消解了主体的理性自律,盲目的恶搞,冲击着华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受到这种流行语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能形成正常的伦理观,影响其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4〕。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网络流行语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事实,并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虽然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经过分析负面的流行语,也给我们有一定启发。
(一)治理网络空间,形成绿色、健康的交流空间
由于网络空间的随意性和自由性,网络中充斥着虚假、低俗的、不符合主流的信息,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政府相关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校园网络环境的清理控制,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鼓励引导广大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同时,国家主流媒体应当坚持主流引导,限制不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不给负面消息传播提供网络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净化网络空间,给大学生一个绿色、健康的交流空间,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当前大学生活跃在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际软件中,发布和接受信息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这些信息与学生相关联,是学生的思想反映。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软件关注国内外的热点事件,创造出不少网络流行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师应当积极主动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将这些网络流行语收集起来,辩证地分析后,将其运用在学生的讲堂上,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互动氛围,还能使讲堂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往往是某个时间段的时事热点,了解网流行语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合传统文化,提高网络流行语创新能力
泱泱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创新出反映大学生需求的网络流行语。遏制负面网络流行语,必须紧紧抓住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宣扬主流思想,压缩负面网络流行语的生存空间。网上曾流传过流行语的诗词版本,如“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逝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經”,用诗词表达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诗词版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么美丽的诗词,用在交流中,会显示出自身丰富的文化底蕴〔5〕。
虽然网络流行语给大学生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一些负面结果,高校可以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鉴赏力,使大学生自觉使用文明用语,厌恶且抵制低俗粗劣的语言表达,学会通过理性鉴别去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76.
〔2〕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5.
〔4〕倪建均.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流行语泛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76-78.
〔5〕王延隆,蒋楠.网络流行语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6,(06):87-92.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