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018-12-13齐淑珍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华民族

【摘 要】 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保持温情和敬意;认真分析和辨别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化的对话中,使中华文化长久屹立,并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肯定、践行自身文化价值,并对自身的文化抱有持久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源泉之一,我们应该对自己文化的来源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一、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获得民族认同感,增强向心力的思想源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所在,在全部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文化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沃土,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民族性和时代性,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促进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追求、上善若水的情怀、修齐治平的境界以及朴素的审美标准。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终极关怀,也使我们独立而不受外界左右,以向上和自信的态度接受竞争和挑战。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文化价值建构,这种文化价值建构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是中华文化不同于外来文化的坐标,是我们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穿越数千年,发展到今天,它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我们当前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坚持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否定和歪曲自己的传统文化无异于“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我们应该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上,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这种根源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才具有真正持久鲜活的动力。

二、对传统文化保持温情和敬意,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将不同派别的文化融会贯通,奠定了其后的发展道路。至魏晋时期,北方民族南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同时,儒、释、道三家合流进一步发展,至唐宋时期其核心价值观已基本形成。至元明清时代,传统文化日益成熟并努力寻求突破。晚清的鸦片战争迎来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一时期是传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当时的士子学人开始重新审视以前毫不怀疑的的传统文化。随着“西学东渐”之风越来越猛烈,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几经起落,最后我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了文化上,认为是文化的落后导致落后的局面。其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更是掀起了反传统浪潮,反对旧的文化和道德,批判旧的思想和伦理一时成为一种潮流。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失去了起码的敬意和温情。

晚清以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社会积弱积贫,这种状况使得我们无法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是迅速提升,同时,与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相对应,在精神生活上,我们也越来越感到迷失和茫然,社会的焦虑感日益加重。在新的困惑面前,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重新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过去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支撑,它仍然是我们目前前行的精神力量,它也必将在以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长久不衰的源泉,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的根与魂,是我们价值观的来源和自身的文化基因,它涵养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本。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持有坚定的自信,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温情和敬意的态度,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不合时宜的糟粕。

要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还必须认识到现代文化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对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立场、发展方式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并积极传承和发扬,必须固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是否能够坚定文化自信,能否保有我们的文化底气,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至为关键。我们必须接受“五四”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要承认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也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争取在世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保持自己文化的自信。因此,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今天能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

三、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晚清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们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走过了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当前的话语情境中,文化的时代性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被我们吸收利用?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它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对目前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引领,都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十世纪90 年代,我们国家的国学热开始蓬勃发展,进入21 世纪,传统文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孔府参观考察,2014年参加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在讲话中,习总书记把传统文化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都足以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传承并发扬。我们逐步认识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上,两者并不存在着矛盾关系,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有益于现代化的东西,以更好的促进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可以相辅相成,同样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传统社会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传统社会是典型的農耕社会,农耕文明的自给自足、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中的负面、落后部分与优秀部分是同时存在的,是在所难免的。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并传承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贯的态度,“精华”和“糟粕”掺杂在一起,将其截然分开并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将传统文化放到具体的语境当中,把对实践有用的部分吸收进来,把不利于现代化的部分剔除出去。例如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概念,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内涵分析清楚,传统社会中,中国古人对故土的热爱、对自身文化的坚守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吸收利用继承发扬,而古人的三从四德等概念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将其剔除。因此,谈到传承问题,我们必须在传统文化前面加上 “优秀的”,我们传承的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对于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是我們应有的态度,对传统文化认真、理性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当前传承和弘扬,有利于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实践。传统文化既具有民族性,也具有时代性,认清民族性和时代性并将两者结合,就会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据。

我们应该看到,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话语权,完全有能力,也有权力和义务参与到世界文明的对话当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同西方文明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在接受西方文明平等自由的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强调以民为本等观念。我们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并坚持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并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找到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力量所在。

今天,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联系、了解、传承并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来源之一,它是我们的根。坚持住自己的根,坚守民族的魂,我们才有可能有信心,有能力坚守住自已本民族的信仰和价值观,同时,在世界文化的对话中,敞开心胸吸收外来文化,并促使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长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定位[N].光明日报,2016-09-05.

[2] 赵霞.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西部理论版,2015(18)194-197.

【作者简介】

齐淑珍(1970—)女,汉族,山东陵县人,硕士研究生,鲁东大学历史文献学硕士,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