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8-12-13施大宁梁文萍
施大宁 梁文萍
摘 要: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部属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探索。学校重点围绕构建航空航天工科专业新结构、航空航天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南航新工科建设实施体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对传统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型专业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行业特色;工程教育改革
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与部署。“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奏响了新工科建设由思到行的“三部曲”。“复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天大行动”以“六问”直击塑造未来的新工科: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生志趣变方法;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北京指南”作为系列理念落地最重要的抓手,以“五个更加”理念强力推动新工科建设研究和项目实践并肩前行,融合创
新[1-5]。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部属高校和工科优势高校,聚焦国家发展战略,面向特色行业培养工程专业人才,努力探索新工科背景下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满足行业和产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有的职责。根据新工科建设的新范式、新内涵、新要求,学校需主动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面向世界的高度,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办学的特色及优势,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的航空航天和民航工程科技人才,在航空航天民航相关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上发挥核心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拟在面向新经济的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6]、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等方面有所作为,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航空航天新工科专业教育
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学校结合航空航天特色和国防特色,秉承“航空报国”“献身国防”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国防使命感。积极探索以“徐川思政工作法”为核心,主渠道引领与常态化渗透相融合的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发扬“川流不息”思政教育优势,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航空航天新工科专业教育。学校探索构建以“家国情怀”为引领的航空航天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建设高标准严要求的核心通识教育主干课程,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形成一批种类齐全、内容丰富、规模适中的通识课程,特别是加强传统文化类、中国特色和世界比较类、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建设,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提升学生文化自信。
二、以产业需求为基本导向,积极推动专业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
新工科的“新”有两层含义。一是专业的存量调整,即推动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造。近年来,国家航空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航空航天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传统工科专业亟待根据产业需求,不断拓展、调整专业的内涵和建设重点,为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数控机床、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需求和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人才支撑,切实提升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能力。二是专业的增量优化,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专业。学校按照“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同步进行”的指导思想,以“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依托,探索建设“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包括飞行器总体与气动、飞行器结构与动力学、航空航天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航空航天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制造工程、飞行器信息感知、控制与电气、飞行器一体化技术等学科交叉、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新型工科专业。服务国家国防重大需求,为我国新型直升机、无人作战飞机、舰载机、宽体客机、空间飞行器、高推比发动机、组合发动机等先进航空航天装备研制培养工科人才。
三、以多方协同为重点,构建航空航天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
新工科建设强调推进政校合作、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科教结合、国际合作等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强调建立信息融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校企协同机制,形成行业产业与学校之间共同创新、系统育人的生态环境。学校探索建立与产业部门及国内外产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分析研究国内外高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经验和典型做法,以作为“G7联盟”(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联盟)校企协同机制牵头单位为契机,发挥与行业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建立国防军工集团-南航创新人才培养联盟,加强与国防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研究重点难点问题,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协作层次,强化和激活行业产业资源融入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经济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需求的校企协同机制。在直升机、发动机、无人机、材料与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行业部门、军工集团的深度协同,构建一批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程領导力、战略意识和国际视野等工程核心能力和素质。
四、以跨学科为平台,探索航空航天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产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工程教育改革拓展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按照这种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新的工程教育改革内涵,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强势打造“卓越计划”的升级版[7]。按照航空航天新工科学科专业设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目标、标准、方案、模式以及课程和教学内容等,保证所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不是滞后而是超前于国家和产业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制定多学科交融、柔性化的专业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根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灵活设置专业方向,以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跨学科专业、跨院系的合作与融合。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和国际化培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的院系利益格局,鼓励学科之间融合,强调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
五、以多层次建设为重点,构建南航新工科建设实施体系
新工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学校不断总结和完善。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三级实施体系。国家层面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等3项被认定为国家级首批“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8]。省级层面有《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重中之重)等4项入选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9]。在学校层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指南中设立了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专项[10],最终有7项课题立项建设[11],分层分类对新工科建设进行研究。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12],我校航天学院在原有的探测制导与控制(航天)、飞行器设计工程(航天)和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方向基础上申报的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2008T)、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代码082001)、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代码080908T)等3个新工科专业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
学校将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面向新经济的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路径探索以及构建航空航天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等方面做更多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实现新工科专业建设由学科导向向产业需求导向的转变、由专业分割向跨界交叉融合的转变、由适应服务向支撑引领的转变,在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建设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 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J]. 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
[2] 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
[3] 吴爱华,侯永峰,等.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Z]. 教高司函〔2017〕6号.
[5]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北京指南)[Z].
[6] 林健.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4.
[7] 林健. 新工科建设:强势打造“卓越计划”升级版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7-14.
[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Z]. 教高厅函〔2018〕17号.
[9]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评选结果的通知[Z]. 苏教高函﹝2017﹞48号.
[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通知[Z]. 校教字〔2017〕69号.
[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公布2017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Z]. 校教字〔2017〕88号.
[12]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Z]. 教高函〔2018〕4号.
[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 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中之重立项课题“航空航天特色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2017JSJG002)]
[责任编辑:夏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