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2018-12-13付传,谢敏敏
付传,谢敏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之下,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文章将主要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阻力并提出机制创新路径,以期为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改进提供参考,促进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
关键词:高校;思政;机制创新;教育工作
十八大以来,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有助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课堂之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的阻力和路径的研究,以期帮助高校思政教师掌握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规律,为我国新时代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接班人。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机制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政教育强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人本性、全员性、层次性和系统性,是以人为本的人本哲学思想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二)进行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1.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前提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有不足,却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忠报国人才,更是塑造了爱国、尊老爱幼、敦厚友善和诚信待人等良好品质。这些美好的东西值得也应该被传承下去。进行思政工作机制创新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良傳统和红色年代革命精神,有利于全党全人民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扭曲党的领导和否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所有割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行为,更加自觉地保障人民利益和国家主权。
2.是适应时代特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取得预期成效,有赖于其能否适应时代特征和受教育者的思想特点。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利益化风气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使学生人格庸俗化,这集中体现为利己主义。另一方面,现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同时要迎接高科技对人的挑战。对利益的过于重视和高科技便利化的诱惑使大学生的意志日渐松懈。
3.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帮助学生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近年来,大学生乃至社会各阶层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主要表现为抵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领导。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欧美国家惯用的和平演变战略,其基本思路便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创造一场“和平竞赛”,促使社会主义制度从内部解体。我们必须加强警惕,通过思政教育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内涵,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4.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可以从“课堂——寝室——社交媒体(微信、微博平台等)”全程育人以及“德智体美”全方位育人进行创新,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拥有健康的身体,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心理素质。并可注重以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为主要形式的思政教育新载体建设,实现“课堂、寝室、社交媒体”全程、全方面的思政工作渗透。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阻力及对策
(一)社会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了社会价值导向的变化。社会不再崇尚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明,在以利益为中心的快节奏社会之下,大学生存在丧失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的问题。另一方面,西方某些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潮和落后的价值文化也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
针对这一社会性的问题,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批判讨伐害群之马的同时温故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社会对优良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不随时代变化而消褪的,具体可以利用红色题材的电影、书籍,利用网络媒体的实时性和普遍性进行宣传。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腐朽文化的抵抗力,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领会。
(二)高校教育方面
过于强调考试结果而非学习过程的思政教育课程、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当且脱离实际的思政教育内容都易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逆反心理。思政课程不应是“出勤-作业-期末考试”这种亘古不变的形式,而学生也针对这种情况总结出一套“上课-下课-抄作业-期末临时突击”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高校得从源头抓起,寓教于乐,使思政教育摆脱形式化。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路径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创新
这一机制的建设要综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有机整合学校教育的多重要素,以思政教育基本原理为依据组合更新,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组织的新结构和运行新机制。
一方面,学校可成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将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生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等部门整合为委员会的特设小组。另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其了解学生的优势承担双重角色,在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以互化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和工作职能。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创新
从人员、资金、场地设施、时间等方面入手,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保障机制,维护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长远健康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证。
1.整合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全员育人制度
“全员育人”,顾名思义,是指育人的“全员性”。过去高校的思政工作队伍主要由党委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以及各级辅导员组成。现如今为实现全员育人,思政工作应扩展到与学生发生联系的高校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学校所有部门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所有课程的高校教师,各类辅导员及其助手(学习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公寓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卫生清洁人员等,以做到教书、管理、服务各方面育人。
2.建立思政教育工作专项资金。
高校应提供必要的思政教育专项经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同时,学校的总体预算应考虑到思政工作开展所需要的经费,并积极的提供资金支持,保证合理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投入。
3.建设思政教育工作实训平台,充实纸质和电子化图书资料
高校应当切实增加投入,加强以基层党校、团校、干校等阵地为主的思政教育工作实训平台的建设。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需要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思政部门并配备各种宣传工具。此外,为学生提供必备纸质化和电子版图书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4.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充足的实践课程时间
目前我国思政教育工作以思政课为主体,而思政课的形式較为单一,以思修、近代史等理论课程为主,缺乏实践课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必须注重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充足的修读课程时间,加强实践课程的开发建设,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教育效果。主要可以从大力加强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入手。
(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监督机制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监督机制,依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考核。
1.建立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制度
学生群体是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的潜力股,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思政工作者可以对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监督,高校也可以对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下而上的监督举报制度。
2.建立舆论监督制度
校报、校广播台、新闻中心等部门应当充分加强宣传舆论工作,同时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网络舆论和网络的实时性和超时空性等特点,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创新
创设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客观、及时、公正的评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有效的激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发展。主要可以完善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自我考评制度、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测评体系,从而规划教育目标、界定教育内容与优选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郑运旺.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微思政”模式[J]. 红旗文稿, 2017.
[2]栾淳钰.基于大学生情商培养角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着力点[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3]张澍军.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 教育研究, 2015.
[4]卜叶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2014.
[5]刘莉,秦玉婷.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