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氤氲
2018-12-13云谷易木
云谷易木
如今青海湟水谷地一脉村村落落里,曾经风光过的戏台基本上都不演戏了,为了保留下来,它与庙宇结成连理。缘于它们的合作,每隔几年总要彩绘一新,里面的物什不断添进来,也不过是用绸缎扯成的红、做成的宝幢,绣成的小鞋,以及泥佛、铜佛、经书之类,因而显得格外古板、庄重、神秘。而往日人山人海的火热也许一去不复返了吧!
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曾经的岁月里,年年秋尽冬临之时,锣鼓响起,钹儿、铙儿、磬儿齐鸣,一二主将、三四偏将、五六龙套,一脸油彩粉面,他们把天才的联想与想象巧妙复活,一个个乔装打扮,或缁衣行头,或衮服皂靴,亮几个相,挥几面旗帜,扬几下马鞭,转几个圈圈,翻几个跟头,就像亘古不变的湟水河一样,忽儿进入了汉唐宋元明,忽儿来到了胡儿番邦。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员们已进了角色,渐入佳境,生命怒放,时空就穿越了前世今生。戏台上演员在忘情地演绎历史,台下纯朴的观众融入剧情,台上台下,生活和历史在戏台上、在众人的心中再一次演绎,戏和人生都一样,异曲同工、沧海桑田;这哪是在演戏、看戏,分明是演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刘邦对白:“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长亭,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辱胯下,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秦始皇出巡,旌旗蔽日,虎贲如云,将相簇拥,谁何以堪!刘季见之,暗羡:大丈夫临凡浮世,命若蚍蜉,有生之年,该当如此。有如此的凌云之志,于是催促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用韩信,兵权尽付之,疑而不用,用而不疑,这赌注下得太大了吧!不大!不大!太值了。垓下对决,韩信“十面埋伏”疑兵计配上张良“四面楚歌”攻心计,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高、富、帅项羽摧残得虎落平阳被犬欺,龙于水池遭虾戏。陪他烽火七年的虞姬从丈夫腰里抽出宝剑,边舞边唱:“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力气尽,贱妾何聊生。”舞之至极,唱至极情,声如裂锦,泪雨滂沱,毫不犹豫将锋刃往嫩白的酥颈上一抹,一缕香魂欣然西去。乌江边,高傲的项王拒绝了亭长东山再起的美意,赠送了乌骓马。自己不能不如爱妻,亦不能辜负了她。他徒步杀敌一百多后,自刎相随。几百年后的宋代婉约派旷世美女词人李清照对尊贵的项羽爱意绵绵,写了一封五言情书流芳百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鸿雁锦书,败在战场、胜出情场的项羽您收到了吗?汉高祖城府在胸,胜券在握,捋着胡须,款款宝座。一介韩信最后苍凉悲壮的吟唱惊天动地、鬼神哭泣:“到如今一统山河富贵安享,命运却把我诓,前功已尽被困在未央,这就是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百万大军,摇如意,指挥倜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末了却被一老妇人像狗一样吊起来随意宰割,了得武功呢!文韬武略呢!手下如云战将呢!这是何等的大悲咒啊!冤冤相报,冤冤相报何时了,叹汉献帝的结局,因果相袭,短命韩信在天有灵乎!汉高祖在天幡然醒悟乎!
除却巫山不是云。戏台的成长与戏的成长相辅相成,而戏台与戏的成长与社会的喜好息息相关。湟水一脉的戏台大多兴建于康乾时期,那时的清朝堪称“大清帝国”,一个“大”字何生了得,周边国家都想臣服,皆来朝贡。那时看来何生了得的“日不落帝国”也主动派使者前来交流,揣摩其心思,了解其家底。盛世的人们又一次开始从戏台上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欣赏揣摩历史。每一朝总会有个守不住如画江山的帝王,于是就有八方英雄为了这“如画江山”赴汤蹈火,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乎,无数豪杰粉墨登场,背井离乡、别母离妻,运筹帷幄、杀伐骁勇、威风八面,都想过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日子。结局如何呢?大多轰轰烈烈登场,潦潦草草收场,或死于疆场,或泯于草野,或死于阳谋,或灭于阴谋。成功者有几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极其稀罕,比比皆是的是寇。英雄们晓得的历史肯定比平民百姓多、看过的戏亦多,可他们就是看不破,放不下,自在不了,随缘不了,因为他们是英雄,他们的平台在战场,战死沙场为荣,好活好死为耻。平凡人冥想:看来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还是活得最惬意,戏里的英雄们过的是啥日子啊!一夜白头,长夜无眠,头悬城门,身首异处。给人一点点安慰的是,戏台上的英雄们瞑目时,都有或慷慨激昂或婉转九曲的挽歌陪伴,有绝代佳人为其殉情,天地为其悲,看戏的人也为其陪悲伤,陪眼泪,陪难受,陪义愤。而现实中的末路英雄,陪伴他的大概是如血残阳,怒号阴风,浊浪排空,凄凄野草,森森白骨无人收吧。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不过是带了个头而已。说得多经典!
湟水一带的旧戏台毁于“破四旧”时期。号令起处,凡传统的、封建的都得“破”。于是那些受时代点化、血脉贲张的基干民兵挥舞二战退役的汉阳造、铁把冲锋冲了过来,哪个老封建、老传统敢挡。“文化革命”时期,岂有歌舞升平之理。一座座戏台颓然倒地,而与戏台相依的庙宇毁得更快,柱梁檩椽、镂空鸟兽、雕栏玉砌或做成了小学生的桌椅,或成了集体食堂的烧柴,或堆在阴暗潮湿的墙角风化为腐朽。而那些毁戏楼、庙堂最积极的马前卒在后来的日子里,结局都不怎么样。为人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难道冥冥之中真有个“神明”高高在上,慧眼安排着小虫虫们的浮沉。
为伊消得人憔悴。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缕春风,激活了湟水谷地老百姓勤劳、勇敢、智慧的禀赋,劳动、生活积极性空前高涨,劳动生产率蒸蒸日上,只五六年光阴,大地母亲就赐予她的淳朴子民不计其数的宝物,农家院里粮满仓,油满缸,马牛羊满圈。富裕了的百姓,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百废俱兴,一座座戏台又神奇地、古色古香地矗立在原基上——那是村子里最繁华的地段。
湟水谷地的戏台,建筑一般为歇山顶,有单檐的,有重檐的,还有十字形的。石头垫基,水泥浇筑,柱梁檩椽一律松木,镂空鸟兽、雕梁画栋为青杨材质。外墙墙体砖混构成,内里板壁花鸟兽彩绘,藻井呈放射状斗拱八卦形组成,盘龙圆形结顶,四围复套小八卦,龙、狮、麒麟石雕压脊。《霸王别姬》《窦娥冤》《十五贯》《狸猫换太子》《宫门挂带》在巍峨的戏台又开演了。这时的湟水人太爱看戏了,每当夜幕降临,早早吃饱了拉面,兜了零食,架子车里铺了被褥,载着老幼,拿着凳子、垫子齐聚台下。中老年人大都能看懂戏文的内容,给身边的人滔滔不绝时,核桃皮脸舒展成国光苹果般的光滑。一个村子里开戏,这个村的人的脸可就阔了,看着成群结队的外村人来看自己村的人演的戏,打听戏名,了解剧情,便把头颅抬得高高的,胸膛挺得翘翘的,打个招呼也梗直着脖子,因为戏他们风光了好几年。
衣带渐宽终不悔。村村通电,电视普及,不知不觉中戏台败给了电视,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戏台成了村子的一处文物古迹,那曾经辉煌过的一段念想谁都舍不得遗弃,于是又一次与庙宇攀亲。里面请来一幅幅神佛案子或安顿上一尊尊泥塑神佛,戏装已尘封了好久,各种旗子、长枪大刀似乎完成了本来的使命,现在却成了神佛们手上的点缀或镇邪之物。神佛的法力无边,由它们守护着寺庙,无须保安、公安、摄像头、报警器操劳,一根草木都丢不了。四季香火袅袅,糖果点心供养,神佛们的起居餐饮好着呢!
今电子科技发达,通信方式越来越多,从电报、电话、传真到短信、电子邮件、QQ、微信、二维码、大數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每个人都有好几种通信方式,好多新玩意儿小孩大人都会玩。甚至通过GPS,可以准确定位出某个人所在的位置。交通工具日益发达,出行更加方便,千里之遥指日可达。但这是要付费的,于是人人都为钱而辛苦,使劲往钱眼里钻。在如此辛苦的年月里,也许湟水谷地一脉的村村落落里再也演不起一场正儿八经的古戏了,雇来戏班子,看的人稀稀松松,演员们努力着,但总是进不了角色,找不到感觉。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