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剥落,剩下“生活”
2018-12-13陈莉莉
陈莉莉
邦达机场,晴空万里。
海拔4300米,距离市中心100多公里,邦达机场被称为“世界上离市区最远”“世界上氣候最恶劣”的民用机场。时代总是在飞速变化着,未来会有其它机场打破属于它的纪录。
这次去昌都,是采访体验中第一次因为感觉路途遥远、辗转奔波,而心生忐忑,甚至退意。
不过,也许追寻和记录辽阔,可以让人的世界更辽阔吧。最终一路颠簸,到了昌都。
所以,比起正常的秩序,在阳历10月,就经历了“手脚冰凉,但被窝里暖和”的寒冷。在“昌都不用空调”的形势下,电热毯真是这个世界上的伟大发明。
很多时候,一座城市的著名景点,除了是城市厚重历史的见证,在绝大部分慕名而来的外人眼里,它们不过是一眼的风光,就像跑到戏剧院的游客一样,买一张票看一场演出,不过是娱乐罢了。
昌都的很多地方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但对我来说,我真愿意自己的一生都能钻在里面,永远都不用出来。
但我终究还是一个局外人。作为一个局外人,怎么来记录表达一座城市?
慢慢地会发现,越接近一座城市,它魔幻化的标签就会被剥落,剩下的还是我们最常说的两个字:生活。
是人,是故事,是温度。是老百姓、官员,是教育、一日三餐、生老病死。是所有的停下、离开,以及安定、动荡。
离开那些宏大的主题,近观日常。如同,细节越多,人生越有意思,细节越多,这个城市也越好玩。
除了成人间的故事外,我在昌都看到了花季少女的故事。
跟世界上所有花季雨季的人一样,这里青少年的青春期也同样在经历酸酸涩涩的情感。
所以恋爱现象在高中校园再正常不过。因恋爱而生的种种问题也此起彼伏。
一个老师焦虑地对学生说,我结了婚,生了孩子,还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你们会知道吗?
但是,没有用。
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依然在发生。但是细想,这世界,什么是该,什么又是不该呢?
比如那个怀孕了的高一女生。有其他女生认为,连恋爱也不会谈。恋爱嘛,就是聊聊天、吃吃饭嘛,为什么让自己的肚子里有孩子呢?老师说,女生是个孤儿,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的村子里。按说也是城区的孩子,只是少女成长的过程中,双亲缺失,走进校园后,性教育匮乏,一切都在朝着不可阻挡的方向奔涌。
无论是监护人,还是教育,抑或是当事人,如果非得要说责任,责任在谁呢?
怀孕女生成绩本来很好,后来一落千丈。她有一个一直在关心她的外地老师,她与老师之间有一个小承诺,约好一个时间,老师去看她。但是她没等到。
她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是不是因为我出丑了,你就不来看我了?看到短信那一刻,那位老师在一个公共场合,找了个隐蔽的角落,嚎啕大哭。事实上,那位老师并不是没去看学生,而是在去看的路上,因为各种原因,时间上差了一点。
我的手机里也有一条类似短信。短信里,孩子们问:老师,是不是因为我们成绩不好,你就不来看我们了?
在那个好像是切断某种关联的机场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想我一定是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