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硫酸从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动力学
2018-12-13陈若葵唐红辉乔延超
李 强,王 杜,陈若葵,唐红辉,乔延超,陈 欢
(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600)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会用硫化钠进行深度除铜,期间产生大量除铜尾渣。这些渣中,镍、钴含量较高,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难以回收。大型废旧锂电池回收厂会采用酸浸工艺处理除铜尾渣,但鲜有处理效果的报道;小型废旧锂电池回收厂的除铜尾渣因技术和场地问题一般不做处理。
从除铜尾渣中浸出有价金属镍、钴可采用硫酸作浸出剂[1-5]。目前,国内外针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的硫酸浸出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因此,研究了除铜尾渣中镍、钴的硫酸浸出机制,并推导出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为从此类废料中回收镍、钴提供参考依据。
1 试验部分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XMTD-7000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永光明仪器厂),JJ-1増力电动搅拌器(江苏金怡仪器厂),WFX-130A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分瑞利仪器厂)。
试验主要原料:浓硫酸,镍标准溶液,钴标准溶液,均为分析纯;废旧电池除铜尾渣由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化学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除铜尾渣主要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
在烧杯中配制一定浓度和体积的硫酸溶液,将烧杯置于水浴锅中,升温至指定温度;准确称取100 g除铜尾渣放入烧杯中,搅拌浸出一定时间后,取出烧杯,过滤溶液,滤渣干燥后分析其中镍、钴质量分数,按式(1)计算镍、钴浸出率。
(1)
式中:η—镍、钴浸出率,%;m1—原料中镍、钴质量,g;m2—浸出后滤渣中镍、钴质量,g。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试验
2.1.1温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在硫酸浓度1.80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 h、搅拌速度900 r/min条件下,温度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温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1看出,随温度升高,钴、镍浸出率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随温度升高,活化分子数增加,分子间的化学碰撞概率增大,故反应速率加快,从而有利于钴、镍的浸出。温度为80 ℃时,镍、钴浸出率分别为85.19 %和81.01%;继续升高温度,镍、钴浸出率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温度以选择80 ℃为宜。
2.1.2硫酸浓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在温度80 ℃、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 h、搅拌速度900 r/min条件下,硫酸浓度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硫酸浓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2看出:随硫酸浓度升高,镍、钴浸出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硫酸浓度为1.80 mol/L 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85.73 %和81.19%;继续增大硫酸浓度,镍、钴浸出率变化不大。综合考虑,硫酸浓度以选择1.80 mol/L为宜。
2.1.3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在温度80 ℃、硫酸浓度1.80 mol/L、浸出时间5 h、搅拌速度900 r/min条件下,液固体积质量比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3看出,随液固体积质量比增大,镍、钴浸出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提高液固体积质量比可降低溶液黏稠度,有利于提高固液相之间的传质速度,从而有利于镍、钴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0∶1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85.06%和81.93%;继续增大液固体积质量比,镍、钴浸出率变化不大。综合考虑,液固体积质量比以选择10∶1为宜。
2.1.4浸出时间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在温度80 ℃、硫酸浓度1.80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搅拌速度900 r/min条件下,浸出时间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浸出时间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4看出:随浸出时间延长,钴、镍浸出率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浸出5 h后,镍、钴浸出率分别达85.11 %和81.54%;再继续浸出,钴、镍浸出率变化不大。综合考虑,浸出时间以选择5 h为宜。
2.1.5搅拌速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在硫酸浓度1.80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 h、温度80 ℃条件下,搅拌速度对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搅拌速度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
由图5看出:随搅拌速度增大,镍、钴浸出率先升高后趋于平缓;搅拌速度为900 r/min时,镍、钴浸出率分别达84.23 %和80.96 %。综合考虑,搅拌速度以选择900 r/min为宜。
2.2 浸出过程动力学分析
2.2.1浸出过程扩散控制步骤的确定
用硫酸从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的反应属于液/固相化学反应,反应在固相与液相之间进行,主要经历浸出剂扩散、界面化学反应、产物扩散等几个阶段。总的反应速度取决于最慢的环节,称为控制步骤[6],包括化学反应和扩散。结合相关理论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分析反应过程中的控制步骤。硫酸浸出镍、钴正交试验条件及结果分别见表2、3,其中反应时间均为5 h,搅拌速度均为900 r/min。
表2 硫酸浸出镍的正交试验条件及结果
注:A×B×C指正交试验空白列。
表3 硫酸浸出钴的正交试验条件及结果
注:A×B×C指正交试验空白列。
由表2、3看出:体系液固体积质量比和硫酸浓度效应值r较大,温度效应值r相对较小,即温度对硫酸浸出镍、钴的影响小于体系液固体积质量比和硫酸浓度的影响。化学反应控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7]为
(2)
式中:v为浸出速率,%;m为镍盐、钴盐质量,g;t为反应时间,min;k为表面化学反应速率常数;s为反应界面面积,mm2;c为浸出剂浓度,mol/L;n为反应级数。
当反应体系硫酸浓度不变,反应界面面积稳定时,温度是影响浸出速率的主要因素,即温度的影响远大于体系液固体积质量比和硫酸浓度的影响。但试验结果却与此相反,因此判断硫酸溶液浸出镍、钴的过程并非受化学反应控制,而是受扩散控制。
2.2.2浸出过程固膜扩散控制步骤的确定
根据冶金过程的液/固相反应动力学,扩散控制分为液膜扩散控制和固膜扩散控制。控制步骤为液膜扩散控制时,在硫酸浓度、体系液固体积质量比、温度和时间一定条件下,随搅拌速度由低至高,镍、钴浸出率可提高40%以上。但从试验结果(图5)可知,搅拌速度由300 r/min升高至1 500 r/min,镍、钴浸出率仅提高10%~15%。由此可判断,硫酸溶液从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的过程,固膜扩散为反应控制步骤。
2.2.3固膜扩散过程中收缩核模型
浸出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时,反应遵循固-液反应固膜扩散控制下的动力学方程[8]:
(3)
式中:ke=8Dc/(d2αρ),综合速率系数;η为浸出率,%;t为反应时间,min;D为扩散系数;c为浸出剂浓度,mol/L;d为固相颗粒直径,mm;α为比例系数;ρ为反应体系密度,g/L。
固定液固体积质量比10∶1,硫酸浓度1.80 mol/L,搅拌速度900 r/min,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浸出试验,考察浸出时间对镍、钴浸出率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按1-2η/3 -(1-η)2/3对浸出时间t作图,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1-2η/3 -(1-η)2/3与浸出时间t之间的关系
根据式(3),控制浸出温度不变,综合速率系数为常数。由图6看出,所得曲线近似为直线,遵循固-液反应固膜扩散控制下的动力学方程模型。由此判断,硫酸浸出镍、钴的反应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遵循收缩核动力学模型。
2.2.4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
Arrhenius方程为
(4)
式中:k为反应表观速率常数;E为反应表观活化能,kJ/mol;R为气体常数,J/(mol·K);A为频率因素。
将lnk对1/T作图,结果如图7、8所示。按照文献[9]的计算方法,根据图中直线斜率,可求得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29 kJ/mol(镍)和10.02 kJ/mol(钴)。活化能的值较小,表明硫酸溶液浸出镍、钴的过程不受化学反应控制。
图7 镍浸出过程的阿仑尼乌斯曲线
图8 钴浸出过程的阿仑尼乌斯曲线
上述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浸出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镍、钴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浸出剂由流体相通过边界层向除铜尾渣颗粒表面扩散;
2)浸出剂经过固相产物膜层继续传质扩散;
3)浸出剂与镍盐、钴盐进行化学反应;
4)被溶解的镍盐、钴盐经过固相膜层由颗粒表面向外扩散;
5)被溶解的镍盐、钴盐经过边界层向液相扩散。
整个浸出过程的反应速率受固膜扩散控制,即2)、4)阶段是总反应速率的限制性阶段,改变这2个阶段影响固膜扩散速率的条件,即改变硫酸浓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固膜扩散速率会发生变化,对浸出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10]。根据液/固相反应动力学,反应在常温或低温区进行,当浸出剂浓度较高、搅拌速度较快时,化学反应可能成为限制性步骤,所以硫酸浸出除铜尾渣中的镍、钴不应该在常温或低温中进行,应适当加温。
3 结论
用硫酸从废旧锂电池除铜尾渣中浸出镍、钴是可行的,浸出反应受固膜扩散控制,反应遵循固-液反应固膜扩散控制下的动力学方程:
浸出过程表观活化能为11.29 kJ/mol(镍)和10.02 kJ/mol(钴)。在温度80 ℃、硫酸浓度为1.80 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浸出时间5 h及搅拌速度900 r/min条件下,镍、钴浸出率分别为85.73 %和8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