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站间接空冷凝汽器施工技术探讨
2018-12-13张慎富
张慎富
(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031)
1 概述
火力发电厂间接空冷系统,就是指经过汽轮机排汽加热过的循环水经循环水泵加压送至空冷凝汽器的冷却三角散热器,散热器与大气通过表面接触换热,冷却循环水,冷却后的循环水再次被送入与低压缸相连的凝汽器水侧,冷却汽轮机排汽,如此形成一个闭式循环。此系统的优点就是循环水不直接与大气接触,减少循环水的蒸发损失,理论损失率为零。间接空冷系统由补水稳压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散热器排水和事故排水系统,散热器清洗系统组成。
间接空冷凝汽器施工工序:空冷冷却三角(散热器)组合吊装、空冷钢结构组合安装;空冷凝汽器密封;循环水管道、支吊架配制、安装。空冷凝汽器虽然节约水资源,但是初期的投资施工工程量都非常大,例如2台30kW·h的空冷机组,只是凝汽器的总重量就有约3300吨。正因其工程量非常巨大,所以施工周期就比较长,对过程中的质量的控制要求非常高。
据悉,在以往的项目施工中,基本都是直接将设备、材料运至施工现场进行配制安装,这样就会导致现场文明施工混乱、交叉作业面增多的情况,最终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即便个别企业采用委托专业加工单位进行工程化预制,由于施工安排无法与现场进度完全匹配,导致配制的管道供货顺序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造成现场窝工或停工现象。由于间接空冷凝汽器技术在国内发展没几年,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而且,由于设备形状不规则、体积庞大,厂家都会以半成品或者零散部件的方式供货至现场。这样就增加了现场的施工工程量,因此,确保施工现场的空冷凝汽器施工进度就成为整个工程进度的重点监控对象。所以,若要保证工程的工期按时完成,首先要保证空冷凝汽器的工期,而要保证空冷凝汽器的工期,在施工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每一个设备、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好充分的规划。在新疆神火2×300MW机组施工中,通过改进施工方法,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使得工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工程质量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
2 施工准备
结合现场的施工场地,将现场划分为设备组装区、材料堆放区、管材下料预组装区等区域,并根据每个工序配备专用的工器具(坡口机、扭力扳手、卷板机、焊机等),在设备组装区,按照空冷冷却三角散热器的设计尺寸,配制6组空冷冷却三角的组合架,并对每个工序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每个工序的施工人员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作业,只是单纯完成自己负责的工序,这样就实现了一套完整的流水线作业。最终实现的目标是:工艺美观、质量创优、施工速度快。
3 施工方法
对于设备安装,空冷凝汽器冷却三角是工程量最大的一类设备,厂家都是以散热片的方式供货,组合好的冷却三角也是超长、超宽的设备[2]。为此,我们不但配制了6组组合支架,而且改装了一辆半挂拖车用来运输组合好的冷却三角。在冷却三角组装环节上,我们把散热片的组合划分成框架组合、散热片组合、冷却三角预紧力紧固、冷却三角水压封堵、水压试验等5道工序,每道工序配备专业人员作业,这样做的优点是:既能保证组合速度,又使得每个施工人员都是做重复简单的工作,保证了组合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流水化作业。水压完成后,由专业吊装人员装车,运送至安装现场进行吊装作业。通过新疆神火的工程实践,这一施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对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管道的配制安装,施工技术人员按照设计院图纸,在便于机械运输及现场吊装的前提下,尽量加大组合范围,减少现场的高空施工工作量。在管道配制前,利用CAD绘图软件,绘制二次配管图纸,配管图纸上明确标注:管道、管件(弯头、三通、异径管等)、特殊部件的详细尺寸和管线号,复杂的管线必须绘制主视图、轴测详图、局部剖面图和侧面图,要求能够确定现场焊口及配管焊口管件方向、能够满足施工现场实际安装需要。另外,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工具及仪器,确保定期检查维护,保证材料的加工精度。这种工厂化配管,使得大部分焊口都是在组合场地完成,安装现场的工作量大大减少。组合场地的施工速度要远远大于现场配制的施工速度,所以,在配备同样施工人员的情况下,工厂化配管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节约了施工工期。
4 结语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应用,使得新疆神火2×200MW机组工程间接空冷凝汽器的施工工期减少了45天,为工程圆满完工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我们基本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①空冷冷却三角的组合实现了流水线作业,达到了模块化施工的效果。
②机械化施工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施工成本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③管道的二次设计,使得焊口预制率占总焊口数的70%以上,管道预制率98%,管道坡口率100%,管道内部喷砂除锈率100%。
随着我国的火电建设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空冷技术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水资源越来越珍贵,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会越来越多地采用空冷技术。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施工技术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