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理念和能力探析

2018-12-13

江苏教育 2018年88期
关键词:助人心理咨询辅导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班级管理中融合心理辅导,不仅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也能改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单力薄的现状。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内涵及理念

提到心理辅导,很多教师都会和心理咨询联系到一起。确实,两者都是为了帮助求助者,但在助人关系、方式、对象和内容等方面却有些许差异。

曾有班主任向笔者反馈:“我又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为什么要使用一对一的个别心理辅导技能?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不就行了吗?你这样一直探究,实在是太专业和复杂了,我做不来。”实际上,这与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差异,缺少恰当的心理辅导理念有关。什么是心理辅导?学校中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内涵非常丰富,简单来讲,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心理辅导则是建立在良好的互动关系基础上,并有心理学专业理论和技术支撑的,旨在促进来访者心理人格健康和自我成长。学校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的一部分,是一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以自助、他助、互助为机制的自我教育活动。

学校中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差异包括:

在助人目标上,心理辅导注重的是对学生各种问题的指导、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学生自我的发展性过程,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以解决当下问题为主;而心理咨询则更具治疗性的特点。

在来访对象上,心理辅导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更加重视大部分正常个体的心理发展,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是学科融合的,且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范围更广,并且可以是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

在讨论内容上,心理辅导以教育为重,虽然也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需要,但在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结果;而心理咨询则更加注重学生自我体验的过程,一般不会直接给出结果性建议,而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侧重情感的培养和人格的重建与发展。

在活动方式上,心理辅导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而心理咨询多是个别的咨询。

在互动方法上,心理辅导的方法往往带有预设的成分,谈话和活动的结构化成分较高;心理咨询则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

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能力和技巧

(一)助人技术的理念

个别辅导技能是心理辅导技能中的重要部分,适用于大部分的咨询场景,并能推动整个心理辅导的进程。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艾维提出的助人技术包括:专业道德与多元文化;语言和身体语言;倾听能力;情感反馈;谈话过程的结构性内容(包括建立咨访关系、收集资料、确定咨询目标、探索与改变、结束等技巧);面质;聚焦问题;意义的反应;行动取向技能。班主任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有完整的助人技能的理念与意识,明确自己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步骤有哪些。

(二)对学生的觉察能力

除理念外,班主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成长档案中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成长观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行为进行及时记录。

(三)促进师生关系的基本技能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主要职责在于关心和了解学生的需求,以谈话和活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提前预防的作用,激发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理念与技能的运用,促进自己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持,进而发生情感上的表达和行为上的改变,最终达到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见图1)

1.专注与倾听。

专注与倾听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专注需要班主任身体前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注意的,体会到自己的倾诉是有价值的,能更加开放地谈论自己的问题。在心理辅导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身体语言反馈,及时知道自己的辅导效果。如:学生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不停地抖脚、掰手指、转头张望或打哈欠,传达的就是一种无聊和无意识的拒绝。

图1 班主任促进师生关系的基本技能

倾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专注,更需要捕捉学生表述的信息,包括口语或非口语的、清楚或模糊的信息。强调要用“第三只耳朵”倾听,不仅听“故事”本身,更要关注故事真正的含义,学生的身体、语言、动作、神态等都在传递其深层次的想法和感觉。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拉·E·希尔强调专注与倾听的过程需要有10种技巧。(见图2)

图2 克拉拉·E·希尔强调专注与倾听的10种技巧

2.同理心。

同理心又称作“共情”,班主任应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认知层面了解学生想什么、说什么,在情感层面了解学生的感觉是什么。这不是一种特定的反应形态或技巧,而是一种不加评论、真诚关心的态度。班主任的同理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也能为学生提供情感的支持。

3.内容重述。

内容重述是班主任用较少的字复述学生所讲的内容,一般讲的比学生更具体明白。荣格提出,帮助他人时,自己要成为镜子,没有评价地让来访者听到他们自己所讲的内容。通常来访者在想自己的问题时是非常困难的,困难在于他往往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或放弃思考自己的问题。中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找到问题所在,班主任需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重述,更好地帮助双方澄清、聚焦问题所在,进而深入地探讨主题。

班主任此时要做的不只是倾听,还需要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足够了解,这样才能精准表达。虽然看起来只是进行了被动的表述,实际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投入,将碎片化的信息重新进行整合,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生遇到的事情。

4.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的重点在于重述来访者的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是学生直接表述的,也可以是从其非口语行为中推论出来的。无论是在授课中还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班主任往往会非常关注事件的细节,而忽略了事件背后的情感要素。班主任要带着同理心走进学生,并从情感的角度去解释学生的经验,而不是将自己的假设强加于学生。一旦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接纳了自己的情感,可能就会对此产生新的情绪体验,并发生改变。班主任的情感反应不仅能促进双方的关系,还能在心理辅导中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

猜你喜欢

助人心理咨询辅导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助人谁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