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慢性咽喉炎当疏肝理气

2018-12-13张会永

乐活老年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唇生理功能经脉

文/张会永

1.解剖形态

口,指整个口腔,包括口唇、舌、齿、腭、咽等,下连气管、食道,为消化管的起始部分。食物经咽至食道,口是饮食物摄入的门户。口唇,又名飞门,位于口之前端,分上唇、下唇两部分。上唇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浅沟称为“人中”,为人中穴所在。口为脾之外窍,唇为脾之外候。

2.生理功能

口腔为消化管的始端,具有进饮食、磨谷食、知五味、泌津液、助消化的功能。口腔也是气体出入之门户,有助肺呼吸和发声音的作用。

3.与脏腑的关系

脾开窍于口: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津液上注口腔,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腐熟水谷、输布精微的功能。脾主肌肉,口唇为脾之外候,故脾的生理病理常常从口唇的变化反映出来。

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口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不仅为脾之窍,而且还与心、肾、胃、肝等有密切关系:舌为心之苗;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经食道,咽而直通于口齿,为胃系之所属;肝脉环唇内,络舌本,其气上通舌唇。所以,口腔的病证常常涉及到心、肾、胃、肝等脏腑。

咽喉

1.解剖形态

咽喉,是咽和喉的总称,中医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咽喉上连口腔而通于鼻,下通肺胃,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喉在前,连于气道,合声门称作喉咙,通于肺脏,为肺之系。咽在后,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咽喉向上与鼻相连的部位,称为颃颡,下通肺胃,有会厌覆盖,以使水谷各行其道。张口时软腭向下后方倾斜的突起物,俗称小舌头,中医称为悬雍垂,又称帝丁。左右两侧位于咽前柱、咽后柱之间的扁桃体,中医称为喉核。由扁桃体、悬雍垂、舌根组成喉关,形同关隘,古代又称咽喉为嗌。

2.生理功能

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与喉的要道。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通利水谷为其主要生理功能。喉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要道。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声器官。声音的发出是在肺气的推动下,由喉咙、会厌、舌、口唇、悬雍垂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与脏腑的关系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

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其中,咽喉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之经脉循喉咙入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肝气郁结,最常见的表现为咽喉异物感,中医称为梅核气。一些慢性咽喉炎,也常常通过疏肝理气等治肝的方法来治疗。

1.解剖形态

目,即眼、眼睛,又称精明。眼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组成,为视觉器官,由白睛、黑睛、瞳仁、两睑、两眦五个部分组成。

2.生理功能

张会永,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中医学专业。2004年拜国医大师李玉奇先生门下,随学8年,系统学习传统中医理法方药,并研习舌诊、脉诊。2007年起,师从杨关林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研究。2008年始,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至今。临床之余,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并从事生存质量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目具有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为脏腑先天之精所成,后天之精所养。眼又是望诊察神的重要器官,神为生死之本,得神则生,失神则死。“目为神窍”,目可以传神。眼之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谓之有神;活动迟钝,目无精彩,目暗睛迷,为无神;若目光突然转亮,为假神,乃“回光返照”之危象。因此,望眼神成为望诊中望神之重要内容。

3.与脏腑的关系

肝开窍于目:眼为肝之外候,肝开窍于目。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风内动,可见两目斜视等。眼睛的视觉功能,既依赖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充养,又需要肝之阴血的濡养,所以许多眼科疾患在治疗上既照顾整体,又突出强调治肝,体现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

目与五脏:中医有独特的五轮学说,五轮,为气轮、风轮、水轮、血轮和肉轮的统称。根据五轮学说,目与五脏相互对应: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白珠属肺,称为“气轮”,因肺生气,气之精为白睛;瞳仁属肾,称为“水轮”,因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仁;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用五轮学说来说明眼睛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成为眼科的独特理论,指导目疾的治疗。

猜你喜欢

口唇生理功能经脉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苦荞抗性淀粉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口唇性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