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要的“耽误”也是为“墩苗”

2018-12-13张桂辉福建厦门

清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举张居正年轻干部

文_张桂辉(福建厦门)

日前,湖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1978年12月出生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含冰,涉嫌严重违纪和职务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3年前,该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时,37岁的他出任董事长,成为省管干部。3年后,他就出事了。纵观王含冰的履历,“年轻有为”可以成为其代名词……读着这则消息,真为王含冰而惋惜。

此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时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总书记还巧妙地比喻:“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以适应新时代要求,推进新时代事业,确保继往开来,持续奋斗,显得尤为重要。只是,年轻优秀干部,既要创造条件,又要善于发现;既要自身努力,更要组织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形容如何培养年轻干部。

墩苗,就是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让庄稼能耐得住旱涝,扛得住风雨。实践出真知,墩苗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苗期管理措施。其作用在于“历练”幼苗,促使植株茁壮生长,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和“庄稼不墩苗,就没有好收成”一个道理,年轻干部也需要“墩墩苗”。

用人之道的最高境界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毫无疑问,对德才兼备、成熟较早的年轻干部,不但要大胆使用,而且要破格使用。但 “大胆使用”,不是“火箭提拔”;“破格使用”,并非“不设门槛”。选人之风,影响干部作风,乃至影响党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也要把握好度。反之,“一帆风顺步青云”,可能导致“头重脚轻根底浅”。换句话说,年轻干部成长,也要一个“墩苗期”。

由此想起顾璘“耽误”张居正的轶事。顾璘和张居正都是明朝官员,但顾年长张近半。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在荆州府颇有些名气,人称“江陵神童”。嘉靖十六年(1537),13岁的张居正从荆州到武昌参加乡试。当朝著名才子、身为湖广巡抚的顾璘,得知“将要录取的头名”是少年秀才张居正时,反复琢磨着:一个人13岁就中举,以后可能会因为自满而消磨了上进的志气,不利于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于是,他极力主张给张居正一些挫折,让他记住教训,促其发奋。最终,张居正未被录取。

一晃三年过去。嘉靖十九年(1540),16岁的张居正如意中举。恰巧这年顾璘在安陆督工,张居正遂赶往安陆拜见。顾璘高兴地解下腰间的“犀带”,送给张居正:“我耽误了你3年时间,这是我的错误。但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负,要做伊尹、颜渊,万万不可做一个仅会舞文弄墨、吟风唱月的腐儒。”后来,张居正果然做出一番事业,不仅没有因被“耽误”而断送仕途,反倒成为国家栋梁——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对顾璘的“耽误”,不仅毫无怨言反而心存感激:“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今天看来,假如张居正当年顺利中举,也不过早了3年时间。但不经历那次挫折,不给他一点刺激,他未必会静下心来发奋读书、博取众长储备能量。那样,世间可能多了一个轻浮式的人物,而他的人生和事业,则可能在诗酒风流中消沉。从这个角度讲,对年轻干部有目的、有意识地“耽误”,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墩苗”?

猜你喜欢

中举张居正年轻干部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张居正宽待对手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