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绝不应离场,更不能离场
2018-12-13盘和林广东广州
文_盘和林(广东广州)
近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声音指出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应当逐渐离场,激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不过,诸如此种荒谬的言论自然激起大片批判声。
今年年初,社会上也曾经出现“消灭私有制”的言论,这些鼓吹遏制民企,盲目扩大国有经济的言论,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质疑。
中国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国家依据社会性质及基本国情,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秩序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做出明确规定的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明确指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合理合法性,同样也证明了民企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基本国策。
更重要的是,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也强调,党中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9月28日,总理李克强在浙江考察时也指出,今后会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
因此,我国从制度上、政策上已经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民企绝不应离场;而且,在当前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的宏观环境下,市场更需要民企注入新鲜活力,民企更不能在此时离场。
有关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国家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自从1980年以来,非国有部门产值以平均每年递增20%~3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国有部门5%~10%的年平均递增率。民营企业还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我国约50%以上的出口交货值均为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创造。可以说,民企及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当之无愧的功臣之一。
在“民企离场”文章中的所谓“国进民退”,实为“国解民困”。如今国家正在推行金融机构降杠杆,银行为了降低风险,也出现了对中小企业抽贷限贷的现象,民企面临着资金荒,此时,广东、浙江等民资大省确实出现了国资高歌猛进、大量入股私企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是国家在吞并民营企业,而是给民企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伸出的援手。
既然金融市场的“水”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尚待进一步畅通,银行融资也较为困难,那么不如国家出手解民企一时之困,只要贯彻落实资本与企业经营相分离的原则,正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所说,在如今经济低潮时介入国企,经济好转之后再出手,不仅能解民企之困,还会使国有资产升值,这实为一项双赢的措施。
当然,不仅要看到我们在帮助民营企业脱离泥淖所做的努力,也应当看到我们的不足。在民营企业中还需更加深入地推进简政减权减税改革。既然国家指出要完成营改增,计划减税5000亿,就要让政策落到实处,尤其要关注在市场中处于相对弱势的民企及民营经济。我国企业总税率在世界范围内依然较高,这都体现出减税的迫切性。重建地方税制,降低并简化增值税税率,适度降低社保缴费率等,都是我们当前应当重点做的工作。
此外,当前出现所谓的“国进民退”与此前一些地方的行政直接干预不同,此次更多是因为民企资金不足或断链,国资接盘所致,表面看是一种纯粹市场化行为,但实质上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缺陷所致,即国企在资本市场容易获得大量、成本低廉的资金,而民企则融资难融资贵,说到底是金融制度的原因。这必须通过改革金融制度才能避免“国进民退”。正是因为以上原因,改革金融市场、改善民企融资困境也是高层近期十分关注的内容之一。
客观地说,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这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怀疑与犹豫的原因,而应当成为我们更加坚定支持民营企业的激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民营企业在历尽铅华之后一定会重新焕发活力,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