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患者血糖控制对重症胰腺炎预后的观察

2018-12-12陈莉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4期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血糖控制

陈莉婷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ICU患者血糖控制对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其中参照组患者行静滴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研究组患者行微量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血糖控制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血糖控制后,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血糖值达标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微量泵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后,能进一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普及并应用。

[关键词] ICU;血糖控制;重症胰腺炎;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76;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b)-0010-02

胰腺炎是指胰腺在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下所导致的疾病[1],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将之分为轻症、中症与重症;而重症胰腺炎往往伴随着脏器功能衰竭或坏死等症状,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上腹部压痛、腹胀、肌紧张等。该病症病情发展快,后期合并感染等不良反应多;因此做好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有相关研究表明,血糖升高对该病症患者预后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改善预后就要做好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因而在该次研究中,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ICU患者血糖控制对重症胰腺炎预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参照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41.0±7.0)岁,其中高脂血症12例、特发性4例、胆源性9例,行静滴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0±9.0)岁,高脂血症15例、特发性3例、胆源性7例,行微量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该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②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③伴持续器官功能衰竭;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②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者;③遗传性特发性胰腺炎者;④因雌激素或其它药物致药物性急性胰腺炎者[2]。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每2 h进行1次末梢血糖检测,当期血糖水平达到目标后,则4 h进行1次末梢血糖检测。其中参照组患者行静滴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胰岛素,以1 g:4U的比例将葡萄糖与胰岛素混合[3];当患者血糖值高于12 mmol/L时,给予其临时皮下注射胰岛素,确保血糖值保持在10~14 mmol/L;若患者血糖低于3.8 mmol/L或在临床中呈大汗淋漓、心悸但血糖值在3.8 mmol/L以上,则可给予50%高糖行静脉推注。研究组患者行微量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当患者血糖值在10 mmol/L以上,则行普通胰岛素50 U与50 mL 0.9%氯化钠进行静脉泵入,并设置流速为4~6 U/L/h,确保患者血糖值始终维持在8.3~10 mmol/L之间,持续干预15 d。

1.4 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进行血糖控制后的预后改善情况,包括低血糖、肠梗阻、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以及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即患者每日的血糖值均在目标血糖范围内且持续8 h以上。

1.5 统计方法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血糖控制后的达标情况

所有患者经血糖控制后,其中参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63±0.31)d,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1.12±0.27)d。经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患者行血糖控制后,其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65,P=0.000,P<0.05)。

2.2 两组患者经血糖控制后的预后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血糖控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参照组为40.0%,研究组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预后效果更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胰腺炎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腹胀、腹痛、呕吐、恶心及发热症症状,其胰腺则会出现充血、水肿、坏死等情况;导致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患有胆道疾病、细菌感染、手术损伤及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该病症根据其病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之分为不同类型,而重症胰腺炎作为其中的一种,在胰腺炎中占比达10%~20%[4],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中往往病情更加凶险,且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若不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由于该病症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会导致患胰腺呈異常激活状态,大量的细胞因子激活会对远处器官细胞因子受体形成刺激,进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甚至会引发多个器官功能出现衰竭;同时在细胞因子与炎症因子介质增多的影响下,会导致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效果降低,从而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而应激性高血糖又会对机体产生刺激,并形成促炎作用,在此恶性循环的影响下使得患者病情加重。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报道中多认为,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所存在的应激性高血糖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观点则对这一结论提出挑战,即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病情发展及预后均有着直接关系;而患者的入院血糖水平还能作为判断其病情发展与预后的重要指标,多数学者认为将该病症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6.1~8.3 mmol/L范围内,即可有效抑制因血糖增高导致的促炎作用,从而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伤害[5]。但有学者提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适度的高血糖水平,即8.3 mmol/L较之6.1~8.3 mmol/L血糖水平,其两者之间所达到的预后效果相差无几;因此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血糖控制后,将其目标控制水平设定在8.3~10 mmol/L。因而加强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控制,对改善患者预后,控制病情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重症胰腺炎患者在对其治疗初期,均处于禁食及肠外营养状态,因此在对其行胰岛素静滴或皮下注射时,血药浓度不能对三餐后生理剂量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6],这主要是因为其中高血糖、胰岛素的持续对抗会导致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虽然能延长血糖控制时间,但由于胰岛素水平不稳定,使得患者血糖波动大,不能真正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而微量泵入的方式则能持续并准确的将胰岛素注入到患者体内,从而稳定控制血糖,并进一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使患者的机体内环境逐渐趋于平稳,最终达到改善预后的效果。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行微量泵注胰岛素方式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后,其血糖达标时间较之参照组行静脉滴注、皮下注射的方式,时间大大缩短,且低血糖、肠梗阻、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也明显减少,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微量泵注射胰岛素行血糖控制,提高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常德,魏向颖,王健,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CU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23.

[2] 耿佳莉.重症急性胰腺炎在ICU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02.

[3] 张媛媛.肠内营养在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258.

[4] 林秋劲.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ICU综合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7,41(5):407-408.

[5] 朱承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ICU治疗及临床意义[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77-78.

[6] 罗柳青.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室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4):58-59.

(收稿日期:2018-06-21)

猜你喜欢

重症胰腺炎血糖控制
细胞因子等的变化以及OFR在SAP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改善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营养状态的效果研究
舒适护理在重症胰腺炎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应用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观察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
社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