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8-12-12马秀丽刘伟昌冯园终陈庆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2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膀胱

马秀丽 刘伟昌 冯园终 陈庆明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无症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国内该肿瘤报告病例以女性多见,而国外却多见于男性。组织学特征与发生于肾上腺的副神经节瘤相似。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在外科诊疗前,须经过全面的观察。准确的诊断仍然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三方面的结合。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膀胱;鉴别诊断

膀胱副神经节瘤(PUB)是一种罕见肿瘤,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占所有膀胱肿瘤的0.06%~0.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最常见于11~40岁的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泌尿系统中,常见发病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膀胱、尿道、盆腔及输尿管等。患者可无典型临床表现,临床中常与高血压及膀胱癌混淆,而PUB和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本文对1例PUB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50岁,以“间断性肉眼血尿10d”入院。患者于10d前因间断性肉眼血尿行膀胱彩超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一大小约2cm×2cm的实性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见一大小约2cm×2cm的类圆形红色肿物,与膀胱壁广基底相连,考虑为膀胱肿瘤。血常规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无尿急、尿频、尿痛等表现。腰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凸出于膀胱内,大小约2cm×2cm,基底较宽,表面光滑,边界清,触之不出血。术中切除肿瘤及周边1cm正常膀胱组织,深达肌层,术中血压波动高达182/100mmHg,应用药物控制。术后血压在7d内降至正常范围。

方法:标本采用4%中性甲醛固定,脱水处理,石蜡包埋,4μm厚切片,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免疫组化选一抗CK、NSE、CgA、Syn、S-100和Ki-67,免疫组化过程中所选一抗、二抗及DAB显色液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结果

病理检查:灰红灰褐色肿物1块,带部分包膜,体积2.3cm×2.0cm×1.2cm,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红色,质软。光镜下见部分膀胱黏膜存在,肿瘤组织主要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靠近黏膜的间质内肿瘤细胞排列成巢团状结构,周围部分包绕单层排列的梭形支持细胞,部分瘤组织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肿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多角形或圆形,胞质丰富、透亮,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可见散在分布的大细胞核,核分裂象缺乏,部分瘤细胞浸润到肌层,呈条索状排列。间质内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免疫组化瘤细胞显示Syn、CgA、NSE阳性,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不表达CK,见图1。

病理诊断:PUB,瘤组织浸润膀胱壁肌层。

随访情况:术后8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进一步随访中。

讨论

肿瘤起源:胚胎期各种组织中的副神经节细胞是副神经节瘤的起源,发生于动脉感受器者称为化学感受器瘤,其发生率约6%;发生于肾上腺髓质者则称为嗜铬细胞瘤。PUB起源于迷走到膀胱壁的副交感神经节细胞。94%的PUB累及膀胱肌层,多见于前、后壁和膀胱顶,37%累及膀胱外甚至骨盆,本例发生于膀胱左侧壁。10%~20%的副神经节瘤有家族性。

临床表现: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副神经节瘤。功能性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以及高血压、出汗及排尿后血压升高,甚至晕厥等症状。本文中患者临床表现与此类似,患者8年前夜间排尿后突发心悸、头痛、出汗及晕厥。无功能性则常无症状,仅表现为血尿,但在肿瘤较大时,可产生肿瘤局部压迫而引起症状。

病理诊断:①组织病理学:光镜下见瘤组织在膀胱肌壁间生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边形,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内含丰富的血窦。核空泡状,核分裂象少见或缺乏。瘤组织亦可呈弥漫性和假菊形团状排列,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似,细胞核多居中,大小不等,核分裂象少见或缺乏。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弥漫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NSE、CgA、syn;部分肿瘤细胞和(或)肿瘤细胞巢周围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本例除支持细胞呈强阳性外,瘤细胞S-100呈弱阳性,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

鉴别诊断:应与以下肿瘤鉴别诊断。①尿路上皮癌:尿路上皮癌是膀胱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多灶和易复发的特点。形态学上尿路上皮癌中癌细胞表现为有黏聚力、浸润性的细胞巢。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有单个或多个小核仁或大的嗜酸性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可见。而PUB则往往在移行上皮下或肌层内生长。②神经内分泌肿瘤:与PUB在组织学形态上重叠性高,且神经内分泌标记均阳性,二者之间易混淆。但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皮性标记也阳性,具有重要鑒别意义。

治疗及预后:PUB在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方面缺乏一致性,肿瘤的良恶性难以通过组织学形态鉴定。肿瘤出现坏死、血管浸润,肿瘤细胞出现怪异核、Ki-67指数增高、核分裂象增多等特征,提示肿瘤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应定期随访。唯一的恶性诊断指标为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

PUB通常生长缓慢,对放化疗不敏感,首选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疗效确切。但是,术后20年复发的病例仍有报告,因此应做好定期复查。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膀胱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膀胱镜引导下经耻骨上气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附1例报告)
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疾病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