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与PFN治疗的对比
2018-12-12谭扬帆
谭扬帆
摘要 目的:探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和PFN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PFN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Ham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與PFN治疗方法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了下床时间。
关键词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PFN;临床疗效
老年人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密度降低,支撑力降低变脆弱,甚至会造成患者骨折,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就是因骨质疏松引发的一种严重的后果。我国国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临床治疗中应用传统方法的治疗时间长,患者恢复慢,应病情需要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开始利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术。本文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2~89岁,平均75.39岁;其中跌倒损伤28例,车祸致伤10例,2例为砸伤,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脑卒中5例,存在脏器感染或功能衰竭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71~89岁,平均76.92岁;其中跌倒损伤27例,车祸致伤9例,4例为砸伤;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脑卒中4例,存在脏器感染或功能衰竭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对骨折部位进行皮牵引,使用局部冰敷和服药方法进行疼痛治疗。随后使用CT检查患者肢体关节,用以确认大小转子和骨皮质骨折破裂情况。最后测量患者各个脏器功能、心电图和血脂血糖情况等身体各项指标。①试验组患者接受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选取仰卧位,采取经典髋关节外侧做切口,沿股骨大粗隆前缘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隙将骨折部位及关节囊分离并充分暴露,注意保留臀中肌止点。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转子骨折块及附着筋膜,用铁丝捆绑固定小转子骨折,注意不可完全收紧钢丝。依据术中测量的股骨头直径及扩髓使用的髓腔锉大规格选择适宜的加长柄假体,安装方法为标准第3代骨水泥技术,严格依据操作规范进行。②对照组患者接受PFN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带牵引床及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满意后与股骨大粗隆上5cm侧方做直切口,在梨状窝、大粗隆顶端偏内侧开孔,于骨髓腔中向外侧成交6°~7°插入T型把手并植入导针。主钉在扩髓完成后放置,深度为拉力螺钉凹槽重点延长线下1/3股骨颈纵轴线上,全程通过C臂X线机监视,完成相应操作后,在远端置入2枚交锁钉。手术结束后,在合适位置置入连续伤口引流管,并将伤口缝合。所有患者于术后均接受药物止痛和抗感染治疗,在1周内连续注射抗血凝药物。术后1d患者可进行适当肢体活动,待患者无新引流物后可拆除引流装置,1周后方可下床,由人辅助搀扶走路。
统计学方法: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优良率比较: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下床时间、并发症及Hams评分比较:分析比对下床时间、并发症及Hams评分,试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而PFN特点在于在股骨部分使用螺钉,用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拉能力。但是手术过程中使用了两枚螺钉,存在引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PFN主张在闭合下进行骨折复位髓内内固定,对血运破坏较少,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但需要患者长时间卧床,骨折部位易发生畸形愈合,对髋关节功能有不良影响。骨水泥人工置换术将骨水泥注入骨松质不规整表面,用微内锁固定,将骨松质界面的剪切力转变为压应力,可改善骨质界面强度,明显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骨水泥人工置换术可显著增强股骨头稳定性,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上述结果表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骨水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PFN治疗方法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了下床时间,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