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2018-12-12卢莉陈森黎红友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

卢莉 陈森 黎红友

摘 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关键因素。研究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与变化,对于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从大学生纷繁复杂的选择中发现隐藏于表象下的规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定量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单位、就业区域的选择可以折射出他们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以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预测,把握当代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提升和改进就业质量。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大数据技术描述了一个技术和体系的新时代,被设计于从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中通过高速捕获、发现和分析技术提取数据的价值[1]。这是国际数据中心2011的报告中对大数据的定义。随着21世纪以大数据为背景的信息时代的来临,许多基于大数据的新技术正快速地、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方式。大数据是一场社会革命。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们获取资料的方法日益多元化,数据量也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基本实现了“样本=总体”,研究者不必再担心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从数据的处理流程来看,大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预处理、解释四个步骤[2]。

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需要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在大容量、多样性和高增速方面,全面考验着现代企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带来了获取更丰富、更深入和更准确地洞察市场行为的大量机会。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人才资源,大学生日益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大大加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在选择与被选择的竞争中,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发生了剧烈变化,呈现出多目标、变化性、不连续性、层次性的非结构化数据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小数据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分析需要,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大容量、多样性、高增速等优势则较好地契合了目前分析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要求。在信息化的今天,通过对全部或几乎全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我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观察和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更好地挖掘其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潜在联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得原本抽象、繁杂的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工作,从而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妥善解决人才流失和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成都地区各高校选拔熟悉学生工作的部分高校老师及部分责任心强的学生志愿者组成调查小组,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在各高校的QQ群、微信群里发放问卷并回收,少部分问卷是由辅导员带领学生志愿者在各高校采取到寝室或教室现场填写采集的方式进行。参与调查的高校涵盖了综合性大学、工科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医科类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从而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参与调查的老师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保证了调查的数据质量。

调查问卷的设计由项目组结合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项目组前期开放性调查、学校工作实际经验,由相关专家带领分别进行设计,通过汇总讨论,把每项问题对应相关选项,重复问题通过讨论后进行合并与优选,初步形成的问卷,由辅导员向同学们征询意见,形成调查问卷最终交由社会学的专家进行确认。最终问卷包含19个问题,设置了大学类别、专业、年级、性别4个变量分类,15个有关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包括就业区域流向、职业倾向、薪酬期望以及关注焦点等。

调查问卷回收完毕后,调查员对问卷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包括:剔除无效的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数据录入(Excell)、整理分析,去除可信度较低以及存在明显问题的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930份,并使用专业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存储和管理。本次调查从人员构成、问卷的设计、调查实施、数据的汇总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能够支撑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差异化分析

通过数据汇总情况分析,在1093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性大学生有5459人,女性大学生有547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9.95%、50.05%,文科类大学生占23.47%人,理科类大学生占9.5%人,工科类大学生占34.79%人,医科类大学生占32.24%人。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单位、就业区域的选择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

1、不同性别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1)性别与就业区域倾向

在就业区域倾向方面,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虽然都是以家乡附近二三线城市为主要的选择目标,但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具体选择上存在差距。从图2中,我们发现,相比女性,男性明显偏向于去往一线大城市发展(男性选择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的比重为39.60%,女性比重为32.36%),而相比男性,女性则更愿意回到家乡附近的城市发展(男性选择毗邻家乡二三线城市的比重为42.88%,女性比重为49.36%)。

究其原因,这一现象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展现。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男性需要肩负起赚钱养家的责任,更需要敢闯敢拼的精神,所以男性的求职意向更多会考虑就业城市的发展空间。去北上广一线大城市是在兑现梦想,从自己事业发展角度来讲,北上廣集纳的优秀、优质资源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是不可比拟的。而女性,相对于男性,她们对家庭的依恋更深,更多地希望留在家人身边以便与家人互相照顾。同时,在毗邻家乡的地方就业,有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渠道,事业往往更容易起步[3]。所以,在就业区域选择上,总体上出现了一种“男性北上广,女性回家乡”的现象。

(2)性别与就业单位倾向

除了就业区域倾向,就业单位倾向也呈现了性别的特点。从图3可以看出,在求职单位意向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政府及事业单位是男性的主要选择,比重分别为26.46%、26.12%、17.53%;女性的主要选择则是外资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以及国营企业,比重分别为31.80%、25.52%、19.67%。外资企业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一大热点,这与大学生理想的期望值是分不开的。在许多大学生的想象中,外企意味着丰厚的工作报酬、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多的晋升机会以及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活力、有热情,也不缺创造性,所以男女性都非常青睐外资企业。而政府及事业单位、国营企业成为大多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选择,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思想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受家庭、社会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依然青睐工作与收入比较稳定的职业,在对私营企业以及自主创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在选择职业时出现一种盲目跟风的状况,很少能根据兴趣和能力进行清晰的职业选择[4]。

从图3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出,相比于男性,女性更愿意选择政府及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因为政府机关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收入和就业状态较为稳定,让人有“安全感”。相比于女性,男性则更倾向于选择民营企业和独立创业,但是总的来说,所占比重都较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民营企业不稳定、不规范、缺乏保障等现实问题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管理经验、社会资源的不足,自主创业难免存在较大的风险。对此,大学生迫切需要改变就业观念,认清形势,摆正心态。

2、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差异

(1)专业与就业区域倾向

大学生把获取理想的就业地域列为就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称这类大学生具有就业地域价值取向。从数据分析看,大学生对地域选择主要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对个体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相关[5]。从图3可以看出,文科类学生就业选择毗邻家乡的二三线城市的比例远远高于选择北上广一线大学生的比例,这与文科专业特性的文化承载,从而影响大学生择业区域倾向是契合的。

从图3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问题,不论专业如何,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和毗邻家乡的二三线城市是广大大学生的主要就业区域选择,边远地区及其他则乏人问津。一方面,源源不断地新鲜血液不断流进高水平人才的过饱和的一线大城市,另一方面急需人才实现发展的边远地区人才却不断流失,就业过程中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就业流向地区不平衡现象[6]。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信息化时代成长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深知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制度机制在较大差异,无论是北上广一线大城市还是毗邻家乡的二三线城市,相比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薄弱的边远地区,都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

(2)专业与职业倾向

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上来看,大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他们所认为的导致求职成功与否的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图4中,我们发现文、医科的学生更偏向政府、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理、工科同学喜好外资和民营企业。理工科同学认为除自身综合能力之外,专业技巧最为重要,而文医科同学相对更注重求职技巧。这两方面的不同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期望都是经过对自己能力和优势的衡量之后得出的结果,他们认为在对应的领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这一理性考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这一事实,即目前大学生就业中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现象极为普遍,并且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表现更为显著。因此,就业专业对口的重要性不应该被过分重视、过度夸大。

四、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构建价值观教育引导策略

1.搭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平台

大数据时代下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需要形成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分析管理平台。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专业技能的深浅,求职的经历甚至入职后的体会都是可能影响就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而这一部分在多数研究中都是缺失的。因此建立一个长期的分析管理平台至关重要。它不但能够动态地监测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变化,也有利于高校、政府及时对某些需要管理的现象进行应对和处理[7]。

2.将就业价值取向引导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自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多矛盾[8]的变化特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要素众多,在大学学习期间,这种就业价值取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呈渐近性,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更科学、更规范、更明确地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及人生发展目标,引导大学生在职业发展实践中逐步实现人生价值。要将就业价值引导的内容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各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贯穿价值观的教育的新的职业生涯课程体系,构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各有侧重的课程内容,加强针对性强的在日常咨询与辅导。用课程的形式覆盖教育更多的学生,用辅导咨询的方式应对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9]。

3.创新就业教育与指导形式,强化因材施教,分类引导

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大学生个体的家庭教育、思想认知、心理状况、能力结构紧密关联并表现出较大的区别,大学生个体的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他们的选择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学生对就业指导与教育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要根据数据分析学生的潜在需求,创新就业指导与教育的形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充分结合,可根据需求多的特点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工科生的求职技巧》、《文科生的求职技巧》、《工作的艺术》、《人际关系学》、《团队建设》等;加强学生感兴趣的实践環节的训练,如通过辅导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小组讨论、定期的研讨会、参观访问、就业市场调查等;引入校友及人力资源相关校外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帮扶与指导;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就业咨询互动平台,将教育的形式进行有效延伸,既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指导,选优塑型,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了指导与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运用大数据记录及回溯方式探索建立终身职业发展及评估档案,构建职业发展及价值观引导反馈评估教育方式及内容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大数据涉及的点面很多,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数据源:基础数据(姓名、性别、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职业素养数据(专业成绩、各类成就、特长、职业发展意愿),职业发展数据(人生理想、职业目标、职业规划),将非结构化的数据逐步结构化,标准化。依据数据,记录职业发展轨迹,研究各类人力资源选才及职业预测模型,建立指导个体并适时做出调整。要用对社会的贡献度来评估与反馈职业发展及价值观引导的方向,构建一个闭环的人才培养引导的评价机制,以指导教育的持续改进。

总的来说,在价值观形成的学生时期,国家和高校应该用好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发现隐藏于表象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规律,采取更为精细化的方法,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干预。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引进国外的价值观教育理念,以隐形的教育方式,科学地、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 冯文全,马星光,张倩.论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基于大数据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2016(8):29-31.

[2] 孟小峰, 慈祥. 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 50(1):146-169.

[3] 吴蔚.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14(2):91-94.

[4] 陶永明. 问卷调查法应用中的注意事项[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0):305-306.

[5] 王天营, 李玉淑.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4(2):33-38.

[6] 贾佳. 高校毕业生区域流向研究[J]. 商情, 2012(47):162-162.

[7] 李婵, 钟伟, 赵广亮,等.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才智, 2016(8).

[8]李长吾,张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青春岁月,2015(17)期,179-181

[9] 刘树春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文教资料.2017.13,111-113

作者简介:

卢莉,女,四川大學计算机学院,教授

陈森,男,四川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黎红友,男,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数据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