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段旧时光,从金陵烟雨说起

2018-12-12越声

小演奏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贡院夫子庙秦淮河

越声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南京是六朝古都、江南水乡,当我真的走进南京,却发现南京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她淳朴又多元,具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又不失贯通古今的文化张力,既有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又有让人眼界大开的景点,令人流连忘返。

江南贡院看古今

坐落在南京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是夫子庙地区的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贡院大门边有一副楹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据记载,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四年(公元1168年),后经历代扩建,到清代时规模最大,与北京贡院并称“南闱北闱”,堪称全国考场之冠。

现在的江南贡院是在原址上修建的,院内修建了四十间号房,号房内有一高一低两块硬木板:低的为座,高的为桌。如今,院内专门摆放了四个考生电动模型,他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闭目沉思,有的挥笔书写,姿态各异。

尽管夫子庙内熙熙攘攘,但到贡院来参观的人却不多,显得院内冷冷清清。贡院的正厅是一间陈列室,墙上贴着一张考试规则,规定考生的帽子和衣衫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去面,毡衣去里,鞋、袜、坐具、砚台、笔管和饭食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十分严苛。在陈列室的玻璃橱里展示着一张考生作弊用的薄如蝉翼的棉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蚂蚁大的字,极具讽刺意味。在陈列室左面墙上有一张《宝祐四年登科录》,是同榜进士所编的纪念册。自隋代推行科举制到清代前后一千三百多年间,共产生了一千多名状元和九万多名进士,贺知章、王维、文天祥等都是钦赐状元,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都是进士出身。科举取士注重选拔人才的公开性与公平性,与以往的养士、察举等选拔人才相比确实进步了不少。

我站在贡院中,忽然听到一阵狰狞的笑声,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个范进中举的电动模型,那似哭似笑的声音令人深思。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第便飞黄腾达,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就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情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出贡院,我思绪万千。科举考试的年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在选拔人才方面我们依然离不开考试,因此每年一度的高考成为全国的一大热点。时至今日,如何更好地选拔人才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问题。

夜游秦淮河

闪烁的霓虹灯把秦淮河装扮得流光溢彩,一艘艘船静静地停泊在河道内,如梦似幻。

我们乘坐的船轻轻划开水面,灯光与波光相互映衬,两岸的大红灯笼在风中摇曳,河水泛起了层层涟漪,似乎让人看到了曾经繁华的秦淮河之夜:画舫凌波,姑娘们倚靠船头,或弹琵琶,或拉二胡,船上的俊才或端坐饮酒品茗,或吟诗作赋,好一幅迷人的秦淮画卷!

秦淮河上的桥特别多,且风格各异。想象着当年无数才子佳人在这一座座桥上相会,一同赏灯游玩,赠诗以诉衷肠,眼前的桥也变得非比寻常起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在诗词中的意境尤为深远。历经雨雪风霜,桥身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游人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感受着孔尚任“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的悲伤,以及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愤懑。

我们的船在秦淮河内绕了一圈又回到出发地,意犹未尽上岸后,又立刻被夫子庙前汹涌的商业气息所淹没,一时间让人不知身在何处,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我们下船走到秦淮河边的乌衣巷口时,这首刘禹锡的诗浮现在我脑海里,佳人已逝,繁华散尽,幸好有诗句流传了下来。

“蜗牛”的乡村

我们从南京南站驱车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国际慢城桠溪。

桠溪镇被人们称为“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2010年11月27日在苏格兰国际慢城会议上,桠溪生态之旅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国际慢城”称号,桠溪也是迄今为止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际慢城。

“慢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对一个区域特点的概括。蜗牛是慢城的徽标,意味着一种新的城市模式。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同,这里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散步,也有更便利的商业设施供人们娱乐和享受。

据介绍,在桠溪慢城区域内,六个行政村分布在一条长达四十八千米的风光带两旁,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形成了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高效农业、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旅游观光景区。

我们乘坐观光车,车动景移,时而依山傍水,时而穿林越山,沿途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尽显田园风光、山林情趣。在桥李、蓝溪等观光园区和竹基地、葡萄园、有机茶园等农业示范园里,点缀着桃花村、杏花村等众多景点。优美的景色不禁令游人放慢了脚步,我们也纷纷拿起相机将美景定格。

同样有着慢节奏的还有被称为“金陵第一古街”的高淳老街,街上的一间间店铺展示并传承着传统手工艺,其中有一间扇子铺收藏着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高淳羽毛扇,曾为皇家贡品,有八十多個品种。店内,老爷爷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悠闲地抽着一袋烟,老婆婆在厨房里摆放锅碗瓢盆,悠然自得。

离开老街,我们又来到了被誉为“江南孔家第一村”的漆桥古村,古村四面环水、超然独处,自宋代起,孔氏第五十四世孙就来到这一带繁衍生息,迄今已繁衍出六十多个孔姓村庄。古村有一条长五百米、近两千年历史的老街巷,汉代古桥、宋代古井、明清建筑历历在目。最老的房子建于元代,青石路面一线天,小巷深处有人家。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打铁铺、老式手工木雕,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桠溪的慢和高淳的慢相得益彰,和谐共生,这里只用有机肥料,不用化学肥料;只有农家乐,没有快餐店;只有鸟语蛙声,没有工业噪音,真实地展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贡院夫子庙秦淮河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南京夫子庙
夫子庙的小吃
诗意秦淮
夜航
Jiangnan Style
贡院:一场梦一场空
夫子庙游玩记
贡院墙根街下的科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