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古国,探秘历史

2018-12-12刘安鲁

读者欣赏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国铭文青铜器

刘安鲁

在西周晚期到战国时期的齐鲁大地上,存续着众多的山东古国。这其中既有耳熟能详的春秋霸主齐国,也有西周的礼仪典范鲁国,还有诸如“泗上十二诸侯”这样的中小国家。小邾国即是这众多小国中的一个,其又因与邾国的特殊关系和独特的生存之道而备受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关注。2018年10月12日,“大君有命 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展览以140余件套青铜器,通过东江惊梦、小邾遗珍、古国探秘3个展示单元呈现了小邾国的历史面貌。

小邾国的由来

邾国是西周的子爵国(周王朝将贵族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是周代著名的东方古国之一,其故城在今山东省邹城市纪王城村周围。邾国在邾武公(夷父颜)之时,因对周王室有功,周王室封他的次子友父(名肥)于郳地,史称小邾。周宣王时,夷父颜因故被杀,宣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公元前782年,叔术让国于夷父颜之子夏父,自己移居于滥(今山东滕州东南),建立滥国。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小邾国是邾国分化出来的一个诸侯国,其地处齐、鲁、宋、楚等大国之间,国小势微,文献典籍记载简略,关于小邾国的历史文化我们知之甚少。2002年初夏,枣庄市东江村一处墓葬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24件有铭文),揭开了那个在史书上仅有寥寥几笔的小邾国神秘的面纱。

在东江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中,最珍贵的当属4件“邾友父鬲”,4件形制相同,腹部饰3组卷体夔纹。青铜器口沿面逆时针铸有铭文16字:邾友父媵其子胙曹寶鬲其眉寿永宝用。由此可知,这是小邾国的第一代国君邾友父为其女儿做的陪嫁器皿(媵器)。据记载,邾友父生两子,后分为两支:长子继位为小邾国君;次子邾爽,到鲁国任下大夫的官职,邾爽的后裔,以祖父邾颜之名为氏,称颜氏,此即后世中国颜氏的由来。

2016年4月,枣庄市公安局山亭区分局接到横岭遗址被盗掘的案件,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破工作,在两个月内追回被盗文物10件,其中4件青铜器铸有铭文。由铭文初步判断,这批青铜器与小邾国有关,是研究小邾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中一级文物邾寿父铜鼎,经专家鉴定为春秋时期小邾国青铜器,鼎内腹部有铭文16字。

2017年3月前后,位于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的大韩村东周墓地发生盗掘。滕州市公安部门追缴回出自大韩墓地的青铜器多达150余件(套)。其中最珍贵的当属春秋时期的“倪公克父”戈,属一级文物,上有铭文“倪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据专家分析,小邾国又称郳国,青铜戈可能是馈赠或征伐过程中的战利品,这件戈是研究小邾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还发现了4件编镈,属于大型打击乐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配合使用的乐器。在小邾国遗迹中出土的青铜器上,蝉纹、夔纹、水波纹、云纹等均为周代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这些器物表面布满绿色铜锈,但其实青铜为铜锡铅的合金,制作完成之时为金色,古称为吉金,生锈之后变成绿色,我们称之为青铜。

小邾国的“朋友圈”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资料来看,小邾国作为在夹缝中生存的弱小国家,其对外关系的处理尽显生存之道。针对霸主强国、近邻大国、小国微国3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小邾国采用的政策是不同的。对于齐国、晋国这样的霸主强国,唯命是从,竭力侍奉;对于宋国、鲁国这样的近邻大国也是尽力拉拢,或攀结姻亲,或朝见纳贡,因为这类国家有灭掉小邾国的实力,且地缘临近;对于铸国、滕国等这样的小国,则尽力联合,共同侍奉同一强国。此次小邾国墓地出土的有铭青铜器中,许多青铜器上的铭文都佐证了这样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到有“霝父”“毕”“铸”“滕”等字样,这些小国或与小邾国相仿,皆国小势微,或已经亡国,后世来到东方为官,但均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友好关系。铸叔为小邾国夫人秦妊作器,毕仲为小邾女子作器,滕侯将其礼器也随葬于小邾国墓地等,皆可看出小国之间的结交联合。

其中,鲁酉子、鲁宰虤铜簠、鲁正叔铜簠都为盛食器,它们的出土展示了小邾国与鲁国的关系。《左传》记载小邾国国君先后朝见鲁君共5次,此外,鲁国与小邾国还长期保持姻亲关系,小邾国墓地出土的鲁正叔铜簠和鲁宰虤铜簠都为鲁国的器物,这两件簠盖铭文中的“鲁酉子安母”可能就是鲁国嫁往小邾国的女性,文献中也有鲁国与小邾国联姻的记载。

昆吾国与小邾国关系密切。展览展出昆君妇媿霝铜壶两件,颈饰垂鳞纹,腹饰瓦纹,中部饰简化蝉纹。颈内有铭文18个字(昆君妇媿霝作旅车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昆”是国族名,即昆吾国,昆吾国原在今河南一带,商代时被灭国,其遗民迁往山西一带,与鬼方的少数民族杂居生活在一起。媿霝是人名,媿是姓,是位于鬼方的小部族。小邾国与媿姓有着悠久的通婚历史。

东江遗址M1出土的一件佥父瓶,盖器合成一体呈鸟卵形,盖顶有一圆饼形立钮,子母口,盖器有相称的双贯耳,可以穿系,素面。盖、器对铭(霝父君佥父作其金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铜器自名为瓶系首次发现。

展览中还配合展出了山东博物馆藏邳伯铜罍,属于战国酒器。其肩饰蟠螭纹,腹饰垂叶纹,口沿有铭文一周。邳国是一个东方小国,但其历史非常悠久,原在今江苏省邳州市一带,战国时,受到楚国的压迫,邳国迁移至薛(山东省滕州市),称为上邳,原来的地方称为下邳。

小邾国墓地所出青铜器的时代,正值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西周礼仪制度衰退时期。同时,小邾国地处东夷与华夏、荆楚与中原的交汇区,所以小邾国墓地所反映的丧葬制度、媵嫁礼仪、册命礼仪等,为研究春秋早期诸侯国的礼仪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展览中展出的文物集中反映了小邾国的媵嫁礼仪和随葬制度。

媵婚制(陪嫁)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婚姻形态,在春秋诸侯国政治关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陪嫁对象和“媵”(即陪嫁之人)的身份地位不同,媵婚又分3种形式:媵者是嫡夫人同姓(异姓)诸侯国之女;媵者是嫡夫人的侄女或妹妹;媵者和嫡夫人间没有血缘关系。小邾国墓地出土的媵器中,有一批邾庆为其配偶秦妊、华妊、奏妊所做的媵器,其中秦妊为邾庆之夫人,而华妊和奏妊应是秦妊随嫁之娣(妹)。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媵嫁礼仪是二娣相随的同辈婚。展出的这两件春秋邾君庆青铜壶,便是邾庆为其配偶秦妊所做的青铜壶了,颈内有铭文16个字(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

从出土于小邾国墓地的郳庆青铜鬲铭文可以看到,对小邾君的称谓有邾友父、邾君庆、郳庆等,均为称名,而不涉及爵位。据专家介绍,应该是因为当时还未得到周天子的册命,没有相应的爵位。《春秋·僖公七年》载:“夏,小邾子来朝。”说明至迟到鲁僖公七年(公元前653年),小邾君才被周天子册命为子爵,可以被称为“小邾子”。鬲是用来煮饭的器具,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多有精美的花纹,不宜火煮,应当多用来盛饭。郳庆匜鼎,器内底铸11字铭文(郳庆作秦妊匜鼎永宝用)。其作用有专家认为是食器,也有专家认为是小型温器或盥洗器。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载:“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3号墓出土了4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都有“邾公子害”,为小邾国第四代国君,“害”为其字。铭文大意是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做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

小邾国的工匠技艺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小国逐渐被大国兼并,然而在鲁南地区的泗水流域却仍然是小国林立,包括莒国、薛国、滕国、邾国、小邾国等在内的小国被称为“泗上十二诸侯”。对于像小邾国这样的小国来说,其生存之道不仅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艺,同样彰显了这个周代小国的生存本领。展览中展出了众多具有山东土著东夷风格的青铜器,专家称之为东土青铜器,其形制独特、花纹优美,将镶嵌、镂雕等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参观者为之惊叹。

展览中“纠结龙纹提链青铜罐”和“兽钮方形青铜奁”特别受到女性观众的喜爱,“纠结龙纹提链青铜罐”类似于现代的荷包,主要是用于携带一些首饰、化妆品,这类铜器出现在春秋早期,这一时期随着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随葬器物开始摆脱束缚,为满足贵族阶层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意识开始出现新器型。特别是在女性贵族墓中出土了较多的类似这种小型青铜罐的特殊器型,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特殊器型是女性所钟爱的器物。这类小型青铜罐主要出土于中原和山东地区,而山东地区出土青铜罐的列国大都分布在东夷之地的淮汉流域、汶泗流域、沂沭流域等,而且在中原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了提链和立鸟装饰等东夷文化特色。“兽钮方形青铜奁”顶部有两扇可开的小盖,以面对的卧虎和蹲兽为盖钮,青铜奁中还发现两枚玉玦以及一枚玉耳勺。青铜奁同样为古代女子所用,作用基本为首饰盒。周代贵族墓葬随葬青铜器一般为礼器、兵器和车马器,像这种不合礼制的个性器物出现在陪葬品之列,让我们看到在礼制严格、男权至上的周代社会,贵族女性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09年5月,枣庄市徐楼村一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两座古墓葬,其中北面一座(M1)已被破坏,部分文物流失,南面一座(M2)已暴露出填土。经抢救性发掘,两座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和陶器。两座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器物铭文来判断,两座墓为夫妻异穴合葬墓,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铜蟠螭纹鼎”,鼎盖面外饰两周波曲纹,内饰一周卷体龙纹,立钮两端饰兽面,腹上部饰一周蟠螭纹,中部有一周绹索纹,下饰一周三角纹。腹部有黑色,这是为了让铜器更漂亮而在其纹饰上填饰的一层黑漆。髹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青铜器装饰工艺,髹是往器物上涂抹的意思。除了髹漆黑色,有的还填饰朱红色的漆,两种色泽对比,构成绚丽多彩的装饰效果。

展览中的宋公鼎,平盖,盖面中心有一环钮。鼎盖面及腹内壁铸有相同的26字铭文,大意为殷商后裔宋公为自己的第三个女儿所做之鼎。铜鼎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食器,在古代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象征。早期铜鼎基本都没有盖子,春秋以后,带盖铜鼎逐渐增多,可能是为了起到卫生和保温的作用。

宋公铺是盛食器,与豆相似,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存在时间较短。这两件铺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盖顶花瓣内饰镂空交龙纹,柄、圈足部饰长方形镂孔纹。盖内、器内底铸有相同铭文。

展览中的一组铜盒,具体用途還需考证,但在河南固始侯古堆“勾吴夫人”墓出土了一件形制相似的铜盒,铜盒出土时装有花椒。花椒在先秦社会生活和丧葬观念中具有熏香洁体、驱邪厌胜以及降神通灵等作用,由此可知铜盒应该是墓主“勾吴夫人”所用的香盒。而枣庄徐楼M1墓主夫人和“勾吴夫人”都是出身于宋国,随葬的铜盒几乎完全相同,其用途很可能也一样。花椒是中国原生性植物,古称申椒、椒聊,先民对花椒的利用可以追溯到商代,西晋末年,由于花椒的实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加之社会需求的增加,我国开始栽培花椒。先秦时期就有许多关于花椒的文献记载,如《诗经》《楚辞》《山海经》以及诸子著作。而有关花椒的考古资料,目前所知发现有花椒的墓葬有10余处,其时间范围上自商代,下迄东汉,其地理范围多为江淮以南。

诗经·唐风·椒聊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枣庄市徐楼东周墓葬出土文物非常丰富,为研究山东地区周代古国历史与文化增添了新的重要资料,但关于墓葬国属问题还是众说纷纭,目前有费国说、滥国说和邳国说3种观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墓中出土的众多精美青铜器。

铜提链罐,平盖,中间立一展翅欲飞的鸟,两侧各有一半环形钮,钮内各衔一环,盖底部周围内凹,中间凸起与器口相扣。腹上部有一对称的环形系衔提链环,提链两侧各有10个对称的环与上部一环相衔,使提链可转动,设计精巧,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铜附鸟罍,器形近椭圆形,内空,顶中部立有一只展翅的鸟,肩及腹部各饰一周涡纹带。其用途不明,有专家认为是取酒用的汲酒器。

该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大量运用镶嵌红铜技术,红铜镶嵌青铜器多见于春秋中晚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器物,展现了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精湛技术水平。红铜镶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铸镶法和嵌镶法两种,徐楼村出土的7件红铜镶嵌青铜器与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勾吴夫人墓)出土的红铜镶嵌青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特征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属于红铜铸镶工艺。其工艺是将表面的红铜纹饰预先铸好,再嵌入器体内,在浇铸过程中即可连成一体,这种铸件经磨砺加工后,既牢固又美观,金红辉映,别具风采,这种制作工艺是铸铜技艺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现存铸镶红铜的青铜器有六七十件,而徐楼两座墓出土了7件铸镶红铜器,是一次性出土最多的,这次展出的铜盘、铜敦均为其中的精品。

随着枣庄东江小邾国墓地的发掘,引发了小邾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高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小邾国的历史,还有很多亟待研究的地方。期待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不仅能再一次掀起小邾国文化研究的热潮,也能推动对枣庄徐楼墓地的深入研究,为山东地区古国研究带来新的契机。

猜你喜欢

小国铭文青铜器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夜郎自大
阿九正传之寻亲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