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靖学功夫谈到如何学写作
2018-12-12边建松
边建松
1
我若问一个问题:写作是一种知识,还是一种技能?
不仅很多同学回答不出来,就是很多老师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回答不出,或者说出错误答案。
因为不知道写作是一种知识,还是一种技能,所以在学习写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困惑:
——为什么我一直在观察,就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细节呢?
——为什么我学习了那么多描写方法,就是刻画不好一个人物呢?
——为什么我有了一个观点,就是无法写出完整的论述类文章呢?
——为什么老师只修改了一个结尾,我的文章却有“点石成金”的感觉?为什么我想不到那个修改方法呢?
……
在同学们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会遇到这些困惑。“解惑”,本来是老师的责任,那我先从学习谈起吧。
2
同学们进校之后就开始“学习”了,但可能很少有同学会思考什么是“学习”。
刚才这个句子里的两个“学习”,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是“学习活动”,后一个是“学习的概念”。若把“学习写作”当作一个“学习活动”,那我们对写作本身就会所知甚少。
“学习写作”不仅是学习活动,更是掌握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的途径。
学习的一般过程,是知、懂、会、用,这里有一个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前两个知和懂,是关于知识方面的;后两个会和用,是关于技能方面的。具体说,那就是:初步了解知识,懂得知识的原理,熟悉技能,最后运用技能。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他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至知。”一种知识,若不能转化为技能,那不仅可以说没有掌握这种技能,更可以说还没有掌握这种知识;学会一种技能之前不知道这种技能蕴含的知识的,可以在自己实施技能的行为过程中明白。
人生,就是学习的过程。写作,只是学习内容的一小方面而已。
凡是学习,必有相通之处。
3
于是我们就先来谈谈郭靖的学习之路。
郭靖,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和《神雕侠侣》中的重要角色。我读金庸小说,常常感慨郭靖学习功夫的艰难。在此,我想借郭靖学习功夫的过程,来谈谈对我们学习写作的启发。
你若要具体了解郭靖的学艺之路,请去读读我刚才提及的金庸的那几本小说。简略说,郭靖是这样一个人——
他生性单纯刚直,重孝义、勤奋、爱国,具备一切金庸笔下最模范的侠义精神,是“侠之大者”。他巨大的人格力量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及《神雕侠侣》的男主角杨过,无形中带领他们走向正面的人生路、改邪归正的康庄大道。
他融合“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和“左右互搏”三大盖世武功于一体,遂翩然翱翔,号令武林群雄,守护着南宋襄阳城的前线边境。
当然,郭靖不仅人格伟大,而且功夫高强,两者结合,才能说是“侠之大者”,否则,不仅不能被称为“侠者”,甚至连“武者”都不配称。
所以,凡是写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作为一个人呈现在大家面前,要体现自身伟大高豪迈的人格,让人敬仰;其次,写作水平高,值得一读。或者说,好文章、好作品都是人格与文采的统一。我们迷醉于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便是这个原因;当今余华写的《活着》、陈忠实写的《白鹿原》,我们读得震撼至极,也是如此原因。
4
我们先来看看,郭靖是怎么样的一个学武者。《射雕英雄传》第三回“大漠風沙”里,有这样的句子:
这孩子学话甚慢,有点儿呆头呆脑,直到四岁时才会说话,好在筋骨强壮,已能在草原上放牧牛羊。
从这里的描写我们就可以看出,郭靖确实不聪明,“呆头呆脑”。《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的话:
我太师父言道,武学钻研到后来,成就大小往往和各人资质有关,而且未必聪明颖悟的便一定能学到最高境界。据说贵派创派祖师郭女侠的父亲郭靖大侠,资质便十分鲁钝,可是他武功修为震烁古今,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者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
这样的一个资质一般的人来学武,能够学到什么水平呢?《射雕英雄传》第五回“弯弓射雕”里说:“可是这些根基功夫也只能强身健体而已,毕竟不是克敌制胜的手段。”只能提高自身修为(强身健体),不能影响他人(克敌制胜)。看来,写作是一种提高自身、改变他人的行为。
所以,写作者的资质,或者说写作者对写作的天赋,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作为一个学习写作的人,资质好,若不浪费这种资质,进步就会很快,而若浪费了,可能就进步不大;资质不好,一般而言进展缓慢,若遇到名师,可能会进步较快。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资质很好,浪费了,便“泯然众人矣”。骆宾王七岁写出《鹅》,一直努力学习写作技能,成为“初唐四杰”之一。
明白这一点,我们应该对写作有自信,那就是不浪费自己的才华。
5
按郭靖的资质,他能够学到中等水平以上,也是可喜可贺的。但郭靖居然成为一代巨擘,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郭靖学艺时的表现。《射雕英雄传》第五回“弯弓射雕”里,有这样的句子:
郭靖天资颇为鲁钝,但有一般好处,知道将来报父亲大仇全仗这些功夫,因此咬紧牙关,埋头苦练。虽然朱聪、全金发、韩小莹的小巧腾挪之技他领悟甚少,但韩宝驹与南希仁所教的扎根基功夫,他一板一眼地照做,竟然练得甚是坚实。
看来,郭靖资质的确一般,“领悟甚少”。但他有两个优点:一是勤奋刻苦,“咬紧牙关,埋头苦练”;二是顺从听话,“一板一眼地照做”。这两点,可以称之为“一根筋”的学习态度。这样的结果是,“竟然练得甚是坚实”,也有一定的效果。
同样,若无“一根筋”的写作态度,不对写作下点死功夫,是学不好写作的。贾岛推敲的故事,李贺驴背锦囊乃至呕心沥血的故事,都说的是这个道理。
6
在第五回“弯弓射雕”里,有这样的一组对话:
郭靖道:“我日夜拼命苦练,可总是不行,说什么也不行……”道士道:“你要我指点你一条明路?”郭靖道:“正是!”
郭靖是“笨”,但因为“一根筋”想学好功夫,他反而有一种常人少有的能力——反思自我。这里的反思,不是怀疑,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多思多问。
在轩辕台,郭靖被杨康捆起来,躺在地上,看着北斗七星,想着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阵,融会贯通了许多之前不明白的《九阴真经》。
多思多问,多方想办法提高,何尝不是提高作文水平、突破写作障碍瓶颈的手段。
7
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学习者自身是关键因素,指导者也是重要因素。
真正对郭靖功夫有很大助力的,不是启蒙师父江南七怪,而是马钰和洪七公。
从学习者角度,我们刚才说过,郭靖“一根筋”。不仅勤奋刻苦,而且顺从听话。当然,刻苦勤奋需要方向;听话这种做法是好还是坏,也完全取决于他听的是谁的话,也就是取决于指导者。如果指导者平庸、不讲道理,那么这个孩子的听话就会使自己走向没有主见的平庸之路;但如果指导者是个明师,那么学生就会进步飞速。
马钰教给郭靖上乘内功后,“说也奇怪,那道人并未教他一手半脚武功,然而他日间练武之时,竟尔渐渐身轻足健。半年之后,本来劲力使不到的地方,现下一伸手就自然而然地用上了巧劲:原来拼了命也来不及做的招术,忽然做得又快又准。江南六怪只道他年纪长大了,勤练之后,终于豁然开窍,个个心中大乐。”(《射雕英雄传》第五回 弯弓射雕)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郭靖师父江南七怪和马钰的教学内容,以及郭靖的学习收获:
指导内容 学习收获
朱聪、全金发、韩小莹的小巧腾挪 领悟甚少
韩宝驹与南希仁所教的扎根基功夫 一板一眼地照做,竟然练得甚是坚实
道人并未教他一手半脚武功(教内功) (1)竟尔渐渐身轻足健;(2)忽然做得又快又准
姑且不论江南七怪功夫是高还是低,但有一点无可否认,他们几个人的武功风格各异。可是,如今他们却要将自己的绝学一股脑地全部传授给郭靖,这些武功有的轻盈、有的厚重,有的重形、有的重意。别说郭靖生来就悟性一般,纵然他天资过人,这样教授的话恐怕也得被教废了。
江南七怪是自己有几桶水,就教给郭靖几桶水,也不管郭靖的资质如何。这是填鸭式教学。填鸭式,就是有多少内容就教多少内容,因为指导者无法选择。
马钰“并未教他一手半脚武功”,而是教给郭靖上乘内功。他看到郭靖的资质,在郭靖资质基础上,因材施教,这是顶层设计教学。招式还是原来的那些招式,但是由于有了更高层次的内容在引领着,这些招式就运用得不一样了,原来做不到的,现在很容易就能做到了;原来不理解的,现在很容易就掌握了。
学生很难“知道”有哪些写作知识,所以写作指导老师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般老师,可能会教一些具体的写作技巧,比如怎么开头,怎么描写等等。这些当然有用,但不是顶层教学;作文指导老师应该教学增强学生内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面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有自己的发现、解释、判断等。
顶层的作文指导,首先是对“什么是作文”了然于胸,其次是对学生的资质和需求了然于胸。
而什么是作文,说法太多了。我在学习叶圣陶等前辈和外国一些写作理论,尤其是马正平先生的“非构思写作理论”基础上,提出如下一些观点:
——作文,就是写作者从无到有创造文本的活动。
——审题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框定立意的基本功能,二是帮助文本粗线条呈现的思维功能。
——立意是观点和材料的“指挥部”,整个写作活动都必须围绕立意的充分表现而起作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
——作为写作者,学生更应该具备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深入性,即常见的“想准”“想开”“想深”。
——不可训练和不可应用的思维方法就是无效的思维方法。
……
《论语》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要向一流的指导老师学习。
没有遇到一流指导老师时,阅读,也是一种学习作文的指导老师。当然,阅读的内容应该是一流的,也需要顶层设计,一是对阅读对象了然于胸,二是对自己的资质和需求了然于胸,用吴宓《文学与人生》里的话来说,就是“观其全,知其通,取其宜”。
8
在《射雕英雄传》里,《九阴真经》算是一本奇书,书中所记载的武学博大精深,威力无穷。所有上乘武学的原理几乎都不脱离《九阴真经》的内容,是学武者一流的阅读内容。
那么,我们一流的阅读文章吗?标准是怎样的呢?
文章入选教材最多的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提出“文章五诀”,认为历来好文章可分为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
“五诀”之中,形、事、情、理正好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四个内容,又是描写、叙述、抒发、议论四个基本手段。其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即典故,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以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例,文章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
有人抱怨现在好看的文章不多,原因之一就是只会用单一法。比如,论说文当然是以理为主,但不少文章也仅止于说理,而且还大多是车轱辘话,成了空洞说教。
对照“文章五诀”,思考自己的文章哪里可以改进到一流文章里。
9
回到《射雕英雄传》。
马钰要帮郭靖之前,曾和郭靖有过一番对话。郭靖对于自己这些年来进步缓慢,将原因都归咎到了自己的愚笨上。可這时马钰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淡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用其道。
江南七怪远赴大漠,含辛茹苦,精神可嘉,教育郭靖多年,但是所获得的成果和艰苦付出完全不成正比。
马钰因材施教,对脑袋不很灵活的郭靖不讲原理,只教内功心法。并告诉他习武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郭靖毫无压力,兴趣盎然,反而内功突飞猛进。
是的,教者须明作文之法,学者须通作文之道。
10
说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后来的学习之路。
在桃花岛上,郭靖仅仅用一天时间就把左右互搏术入了门(这门功夫是绝顶聪明的黄蓉一辈子也没有学会的),然后用了七天时间学了左右互搏术和周伯通的空明拳。
学《九阴真经》,郭靖也只是几天工夫而已。这么博大精深的武学,即使是绝顶聪明的人,没有个一年半载,恐怕也是难以入门的吧。
为什么学得如此迅捷?郭靖不是很笨的吗?当然郭靖刻苦,郭靖听话,郭靖“一根筋”。
—— 书里提及的原因是:“融会贯通”。原来学习到一定层次,所学到的东西会融会贯通,而一旦融会贯通,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有了融会贯通,我们会发现《藤野先生》和《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居然采用了起承转合的思维手段。
有了融会贯通,我们发现张爱玲待在自己家里看月亮,也能写出名篇。
有了融会贯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与那些名家会如此接近。
对我来说,有了融会贯通,发现郭靖学功夫与我们学作文之间真的很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