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大浪淘沙优者生
2018-12-12李琳
李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作为汽车产业的新“风口”,不少企业都希望搭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顺风车,一时间,各种新兴造车公司层出不穷,仿佛全国都进入了-一个全民造电动车的阶段。
伴随着市场的火爆,新能源车企发展良莠不齐、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由多向优、由弱变强成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为了促进新能源市场健康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禁止新建独立燃油汽车整车企业,防范盲目布点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纯电动汽车企业。新政策的发布将重心放在发展潜力更大、资质更优越的企业上,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此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新阶段。
大浪淘沙优者生
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至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41.3万辆和41.2万辆,同比去年分别增长94.9%和111.5%。在这样大的产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许多鱼目混珠的现象。真正有技术的高水平车辆越来越少,而多的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一些不具备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也一拥而上,这使得新能源汽车还没有发展起来,产能就过剩了。
新发布的“规定”对纯电动汽车项目的投资企业和建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如此一来,小而弱的新能源车企将会被兼并或淘汰,而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企业会脱颖而出。
“规定”指出,新造车企业必须保证所有股东在项目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前,不撤出股本。企业必须拥有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并得到授权或确认。投资上两个年度累积研发投入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并且具备产品售后服务保障,承诺对项目建成投产后5年内销售的产品质量投保或由相关企业提供保障。
这项要求的提出提高了新能源车的入局门槛,并且入了局就得从一而终,不能中途退出。如此一来,一些不具备相关经验和足够资源储备的企业就被挡在了门外,同时也断了很多靠新能源车投机圈钱的人的念想。
在建廠方面,“规定”对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行为进行了禁止。新能源车企建厂必须具备纯电动汽车持续开发能力,并且建设规模必须达到纯电动乘用车不低于10万辆,纯电动商用车不低于5000辆。国内的僵尸企业和僵尸资质清理工作也有了更为细化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明确指出“三禁止”:禁止新建独立燃油汽车整车企业,禁止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燃油汽车生产能力,禁止燃油汽车僵尸企业股权变更。
从“规定”严格控制燃油车产能的行为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依然没有改变,然而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方面,通过各个政策杠杆调整,对企业提出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甚至是加速进步的要求。
“规定”的发布让乘用车龙头企业的产能扩张更为顺畅,鼓励了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同时强力推动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新能源车企路在何方?
纵观近期颁布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可以发现,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充分发挥了新能源车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挑战也在随之增长。面对着补贴退坡、外资涌入以及本轮新能源投资门槛提升这一波波大浪,想要生存下去,新能源车企必然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推}H具备全面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未来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和补贴都会相应下降,甚至归零。想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定位就不应再单纯地根据国家的补贴政策来测算。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新能源车企需要提前布局,不断推出、优化新产品,在汽车的设计、品质、科技的全维度上突破市场,发挥产业链优势。
第二,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在政府扶持力度变小的背景下,想要不失去原有的消费群体,维持新能源汽车“有补贴时的低价”,就需要企业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其中电池的自主研发是关键。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技术的突破将会为企业大幅降低成本,从长久发展看来,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显现。
第三,加强技术领域的强强联合,营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环境。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决定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核心要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车企不应再单独作战,而应该同研发机构、零部件公司甚至同行企业共同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共赢环境。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出台,能够大幅度削减旁枝末节,并催生出一批优秀的新能源造车企业。2018年到2020年期间,国家政策每一次的调整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更需要企业对于市场、产业,甚至关联产业政策整体趋势进行判断,选择有效的产品策略、盈利策略。
在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下,有实力的新能源车企才能生存下来,这将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地成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