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综合医院口腔科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

2018-12-12郑娟许建强卓朗苗春霞董甜甜

当代医学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口腔科诊室

郑娟,许建强,卓朗,苗春霞,董甜甜

(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易发高发的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1-2]。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科室的诊疗器械、设备等都极易受到患者血液、唾液等体液的污染,因此,加强口腔科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就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为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济南市某综合医院从2013年2月开始每月不定期地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指标进行测量,以期尽早发现交叉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山东省济南市某综合医院口腔科诊室,该院为了控制口腔科诊室的交叉感染,每个月都会对相关的诊疗设备、器械、医护人员的卫生状况以及科室空气质量进行不定期的监测分析,为的是能及时发现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从而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1.2 方法

1.2.1 常用医疗器械的采样 常用医疗器械污染的定量评价采用传统的细菌培养计数法:①一般用洗脱液浸没可完整放进无菌试管的器材,振荡超过30 s,然后取1 ml洗脱液来接种平皿,培养后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②无法完整放进无菌试管的器材,一般用棉拭子在器材表面涂抹进行采样,棉拭子要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面积如果<100 cm2,则取器材的所有表面;如果≥100 cm2,则取100 cm2表面,然后取1 ml洗脱液接种平皿,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1.2.2 物体表面卫生学检测 采用棉拭子法:①规则物体表面,通常用5 cm×5 cm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测的物体表面,选用棉拭子(浸有0.9%无菌氯化钠)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共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最后将棉拭子(浸入装有10 ml的采样液中)送交检测;②对于不规则小型物体(如门把手、玻璃等)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进行采样。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以CFU/件表示。

1.2.3 空气卫生学检测 ①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以平板暴露法采集对室内环境的空气卫生学状况进行评价,平板暴露法的菌落报告为CFU/(暴露时间·平皿);②通常采用静态空气采样法对洁净区域空气的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计算方法为:空气中菌落总数(

1.2.4 医护人员手卫生采样 ①细菌总数检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0.9%氯化钠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者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两次,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②致病菌检测: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及对沙门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检测。致病菌的分离培养依赖于选择性培养基,同时,通过革兰氏染色及相应的生化鉴定试验对分离菌群的型别进行鉴定。医护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总数(

2 结果

本研究共抽检样本159份,总合格率为74.2%,其中进行检测的医疗器械共26份,合格率达到了88.5%;采集的物体表面共有样本58份,合格率达到77.6%;各诊室空气卫生检测样本为40份,合格率为65.0%;医护人员手卫生检测样本为35份,合格率为68.6%,见表1。

表1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检测结果

3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通过对某综合医院口腔科感染各项指标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口腔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医疗器械污染、环境卫生污染(包括物体表面卫生学检测和空气卫生学检测等)、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不规范等几个方面。

3.1 医疗器械污染 口腔器械与患者口腔接触,极易受到污染。口腔科诊疗器械多种多样,外形及其复杂,容易受到体液或各种分泌物的污染,并且对其进行消毒灭菌比较困难。另外,一部分器械由医生自行保管,如钢丝、牙钻等,保存不当,消毒不彻底,都将增加患者院内感染概率[3]。此外,在医疗器械清洗过程中如果对消毒剂的使用不规范,也容易造成消毒剂污染。因此,对口腔科器械、设备的消毒灭菌工作非常重要。

3.2 环境卫生污染 口腔门诊的患者比较集中,患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以及治疗使用的气溶胶、打磨的粉尘等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四处飞溅,悬浮于空气中,是常见的感染来源。并且,很多医院的口腔科室布局不合理,通风不畅,这些都极易导致口腔诊室的交叉感染。有研究指出,口腔诊室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仅有61.4%[4],本研究中测得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也只有65%。因此,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刻不容缓。

3.3 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手卫生不合格。医护人员的手是口腔诊室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如果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不重视消毒,将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如果未按照正确的方法洗手,就容易造成接触后污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健康危害。有文献报道,口腔医师诊疗后手HbsAg污染率为9.38%[5]。本研究中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检测发现合格率仅为68.6%,这说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亟待提高。

3.4 其他危险因素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危险因素外,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医疗废物处理不当;诊疗用水污染严重等方面也能够导致口腔科医院感染。因此,要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就必须从各方面抓起,彻底切断感染途径。

4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

4.1 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 按照“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对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管理。可以设立专门的消毒室,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此外,对于器械的消毒、灭菌流程也要加以规范,使之标准化。也可以把相关器械设备送到医院的消毒中心进行消毒处理,消除感染隐患。消毒后,可以使用光源放大镜进行检查,如果不合格要重新进行消毒,直至符合标准。消毒灭菌的一般流程,见图1。

图1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一般流程

4.2 加强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 制定清洁卫生常规,保持口腔科诊室的清洁。①对物体表面的清洗、消毒、灭菌。每次工作前要用清水擦拭一下物体表面,工作完成后再用消毒液(500 mg/L含氯)进行浸泡灭菌。每天都要对口腔科室进行至少两次的清洁和消毒,包括治疗椅、桌面和地面等。每个星期都要口腔诊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清洁和消毒。②对空气状况的消毒,提高空气质量。要保持口腔诊室通风顺畅,坚持每天用电子灭菌灯照射消毒一次,每次0.5~1小时。当口腔诊室无人时,可以使用高浓度臭氧发生装置进行灭菌和消毒,消毒后一般需要通风半个小时以上。除此之外,还要通过空气培养使得空气细菌总数达到2 500 CFU/m3以下的标准。

4.3 通过消毒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 医护人员的手总要的接触感染源,因此,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①洗手,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前后,都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使用抗菌肥皂液和流水彻底清洗双手。洗手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要按照卫生部颁发相关规章制度,在工作之后严格洗手、消毒程序;②佩戴口罩、穿防护服。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养成戴口罩、穿防护服的习惯。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飞沫、气溶胶等,因此需要带口罩和穿防护服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接触和扩散。

4.4 其他控制措施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措施外,医院还应该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并对口腔科供水装置进行常规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等。

总之,医院工作者应该加强对口腔科医院感染因素的学习和了解,针对感染源、感染因素加强管理和控制,提高消毒隔离意识,有效减少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口腔科诊室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午后的诊室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眼病门诊医师诊室安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折痕
崔老师诊室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