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会阴超声诊断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2018-12-12邢彩云
邢彩云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功能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女性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在近年来的临床中高发,已然成为当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疾病[1]。女性盆底解剖结构具有复杂性、多层次、相互联系等特点,主要包括阴道前壁、尿道、膀胱等组织,其障碍性疾病类型涉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前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2]。由于早期疾病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此如何快捷、准确诊断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热点。超声在诊断疾病中具有特异性优势,包括无创、快捷、可反复检查等,但就其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是否具有突出效果,尚需临床研究证实[3]。本文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已被确诊)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诊断中却可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60.25±10.25)岁,体质量48~75 kg,平均体质量(61.02±6.03)kg;孕次 1~8次,平均孕次(4.03±1.31)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2.12±0.12)次;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本组对象均为前盆腔功能正常者,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1.35±9.52)岁,体质量48~75 kg,平均体质量(60.79±5.98)kg;孕次1~6次,平均孕次(3.93±1.28)岁,产次1~3次,平均产次(2.06±0.25)次;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本组病例入院均行相关检查获得确诊,符合临床对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盆腔手术史者;②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急性炎症者;④盆腔包块者;⑤对本次研究内容不知情者;⑥无法独立完成本次研究者,或中途因各种因素退出研究内容者。
1.2 方法 选择美国Philips公司提供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调整探头频率5.0~7.0 MHz;指导受检者取仰卧截石位,检测前对受检者给予适当膀胱充盈,调整二维模式下稳定探头,缓慢置入会阴部阴道外口与尿道外口间,采用正中矢状面扫描,依次观察耻骨、膀胱、尿道、阴道、直肠、肛管等部位;受检过程中应指导患者保持体位,尽量保持探头中轴与水平线的平衡与测量参数准确性。并在超声实时监测期间指导患者执行准确、最大力气与安静状态下Valsalva动作,以3次为准,取其最大值、获得图像质量最佳的图像。并在监测期间观察受检者膀胱颈、膀胱后壁、尿道部位变化情况,期间应尽量避免此类指标的假阴性检查结果。本次超声检查与后期图像处理均由本科室2~3名专业影像学医师在对本次研究内容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
1.3 观察指标 以超声图像正中矢状切面经过耻骨与内下缘联合水平线处作为参考线,评价受检者的最大力气与安静状态下Valsalva动作测量指标,包括膀胱尿道后角(膀胱后壁与近端尿道间的夹角)、膀胱颈下降度(最大力气与安静状态下Valsalva动作指标水平差值)、膀胱颈旋转角度(最大力气与安静状态下Valsalva动作耻骨联合下缘到尿道内口与耻骨中轴线夹脚间的差值);膀胱脱垂诊断标准为:膀胱低于正中矢状切面经过耻骨与其下缘水平线,或最大力气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低于参考线[5]。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内产生的数据,均输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超声检查表现 实验组膀胱颈下降度(BND)、膀胱颈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表现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合并膀胱脱垂患者在超声下表现 在实验组内合并膀胱脱垂患者BND、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均明显高于非合并膀胱脱垂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也表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超声检查表现(±s)Table 1 Ultrasound findings in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超声检查表现(±s)Table 1 Ultrasound findings in two groups(±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 BND(mm)16.32±3.52 17.46±3.49 1.455>0.05膀胱颈旋转角度(°)41.36±10.36 46.59±10.03 2.294>0.05尿道旋转角度(°)30.35±12.06 35.63±13.31 1.859>0.05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123.61±7.92 90.25±4.03 23.743<0.05最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139.56±10.52 108.97±11.13 12.645<0.05
表2 合并膀胱脱垂患者在超声下表现Table 2 Ultrasound findings of patients with bladder prolapse
3 讨论
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导致女性盆底部位支持结构损伤、缺陷,进而形成盆底功能异常、结构紊乱的疾病类型。上述我们已提及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在早期并无典型临床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未获得规范性治疗者可见其围绝经期出现明显症状表现,包括尿失禁(压力性、急迫性、混合型、充溢性)、排尿困难、脱垂、疼痛、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女性生殖器官正常位置的维持,需借助于盆底多层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解剖和功能的正常下完成。在患者盆底症状退化、创伤、先天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盆底症状损伤、张力减低后,可继发导致生殖器支持功能逐渐减弱,引起女性生殖器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表现。在既往研究中也已相继证实了,盆腔脏器脱垂危险因素有妊娠、阴道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加(肥胖、咳嗽)、先天缺陷及盆底肌肉退化薄弱等因素。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6]。因此,对于此类疾病早期的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同时可获得更加理想的疗效收益,有助于纠正患者临床症状。
既往对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在诊断主要依据临床检查完成,如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棉签试验、POP-Q等方式。在近年来的报道中,临床也已证实了超声应用于人体盆腔检查中,对于该部位层次软组织具有较高显像分辨率,具有较好效果,加上无创、经济、便捷、可反复检查等优势逐渐被临床与患者认可。现阶段对于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仍表现困难与繁琐,经会阴超声在诊断中实现了动态观察患者盆腔器官的作用,并可通过超声特有的声像图,以呈现出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资料,实现对靶向部位、组织、血液、结构等具体表现的有效评价[7]。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盆腔器官最低点至耻骨与内下缘的距离测量,有效评估出患者盆腔器官有无脱垂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经会阴超声诊断,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具体使用价值。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BND、尿道旋转角度、尿道旋转角度略低于对照组,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安静状态膀胱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动作膀胱尿道后角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参数在合并膀胱脱垂中表现正好相反。由此提示经会阴超声检查可对患者尿道、膀胱解剖位置与其功能改变情况予以直观了解,而BND、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等测量值可作为膀胱脱垂分型的重要指标,以期为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这与褚莉莉等[8]人的报道表现一致。
综上所述,在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准确等优势,利于临床明确患者前盆腔解剖位置、功能改变等情况,为女性前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后续治疗、预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证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