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即墨柳腔的艺术特色

2018-12-12李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鼓子小调剧团

李杨(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它以歌舞演故事的方式,汇集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1]柳腔艺术以演出剧目为根基,以地方性语言为贯穿,以完整的曲式结构为基础,剧情的穿插,融汇了大多的民俗的音乐成分,灵活的结合了旋律,剧情,人物,以及语言来刻画出这一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音乐艺术方式。并且随着民族乐器的伴奏之下,旋律的起承转合使得柳腔的音乐感贯入人心,带给我们充足的视觉与听觉以及感官的审美满足感。

1 柳腔的产生及演变

乾隆十三年,自然灾害频发,人们生活困苦。即墨县以西的人离开家乡,流浪到各地,有的来到即墨。他们沿路乞讨:边演唱家乡小调遍乞讨。本地人称他们乞讨时所唱的小调为“肘鼓子”。这种小调受当地群众的欢迎,逐渐传唱开来,形成了一股潮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肘鼓子受即墨当地的民间花鼓秧歌,小调的影响,不断吸收精华,不仅声调更加生动形象,而形成一种新的样式板腔体。最初肘鼓子的演出形式简单,伴奏乐器只有两样,一个手鼓一个快板。演员极少,一个剧目中一般都是一人多角儿。到了20世纪前后,四弦胡琴加入到伴奏当中去了,并配以唢呐配合伴奏。由于刚采用四胡伴奏,没有乐谱固定旋律,每次演奏都不同,伴奏和演唱者不能很好的配合,他们便相互配合往上“溜”,因此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被称为“溜腔”,而“溜”字难登大雅之堂,艺人们就找了“溜”的同音字“柳”字作为替代,正式将肘鼓子“溜腔”定名为“柳腔”。

柳腔在即墨地区广泛的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艺人也被吸引到此,人们便将即墨叫做“柳腔之乡”,自然而然柳腔也就称为“即墨柳腔”了。

2 柳腔的艺术特色

2.1 唱词的艺术特色

腔艺术是在胶东地区形成,因此柳腔的语言特点充分带有胶东地区方言的特征,使得柳腔在风格上大放异彩。

即墨方言有四个音调,分别是阴平(例字非、边),阳平(盘、男),上声(本、米),去声(去、固)通过下面的表格做一个对比:

方言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固(去声)涌(去声) 蠕动 约(阴平)么(去声) 大约瞎(去声)黑(阴平) 晚上 歪(阴平)快(去声) 半趟

此外,很多俗语在表达情感或心情时有独特的优势,如“你好比蝈蝈腚上一根毛”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意思,表明怜爱珍惜之情。这些语言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贴近生活,对于外来人群,就是生动幽默,自然很受人们欢迎。

2.2 伴奏乐器

在柳腔艺人对伴奏乐器的不断探讨和变革中,1900年前后,柳腔受莱阳一带“四弦小调”用四胡伴奏的影响,柳腔开始采用四弦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唢呐帮腔,并由郭凤鸣进行改进,使得它更适合为柳腔伴奏。

《即墨柳腔剧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书》中曾记载,“四胡有四根弦,一、三弦(内弦)和二、四弦(外弦)各为一组,每一组音高相同。马尾毛分成两段,分别加在一、二弦和三、四弦之间。四胡被确立为主要伴奏乐器后,柳腔在唱腔、过门以及伴奏音乐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地方剧种。由于四胡和柳腔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人称四胡为“柳腔胡琴。”

柳腔和其他唱腔一样也有武场和文场之分。武场是表演武戏的,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文场伴奏多丝弦乐器,并根据主要人物的不同,每一场主奏的丝弦乐器也会有所改变,以更好的突出人物特点、音乐特色。弦乐中除四胡还有琵琶、三弦、一类的伴奏乐器,管类乐器有唢呐、笛子等。

2.3 柳腔的唱腔特点及类型

柳腔的唱腔类型分为两类:基本腔和曲牌腔。不过曲牌腔应用的很少,基本腔的运用相对广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

就柳腔的基本腔具体分类来说,“悲调”是柳腔中非常特别的一种类型,俗称“哭腔”,在柳腔角色中是小生,旦角的专有唱腔。一般是一板一眼,整个节奏是起在眼上在落到板上。另一种是“花调”,俗称“花腔”。它截然相反,十分欢快,有快有慢,整个音乐的律动性很强。从唱腔的节奏上来看,节奏是从眼或者闪板上起,最终还是落在板上。在柳腔主要的类型基本腔之中,“悲调”与“花调”的应用是十分丰富的,这也代表了柳腔演绎的主要类型。

3 柳腔的现状及保护

3.1 柳腔的现状

1949年后,柳腔艺术蓬勃发展,在胶东地区出现很多柳腔剧团,1950年,青岛地区在人民政府的协助下成立了“金星柳腔剧团”,四年后,由著名的刘作连老师带队组成了“即墨民艺柳腔剧团”。艺术是具有反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功能的,并有形无形的给予社会和人们一定的影响,传播新的思想。同时艺术也会带来经济效应,比如通过商业演出获取利润,带动着经济的发展。然而任何事物都会面临着更新换代,柳腔也处于一种不断兴衰存亡的过程之中。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现场观众开始慢慢流失。由于这种戏曲类的艺术属于现场艺术,因为观众的减少,演出就会变少,剧团的收入也变少,就导致柳腔艺人慢慢流失,整个艺术行业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

3.2 柳腔的保护及传承

我国的大多数地方戏曲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在不断发展,但更多的地方剧种的保护是有所不足的。[2]柳腔艺术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柳腔艺术进行一定的保护及传承是必要的。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成度提高,即墨柳腔也被国家列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开始投资,通过电视台、通过组织一些现场的活动或者是通过媒体将柳腔不断推广。柳腔有着深厚而又丰富的群众基础,政府应该把握好这个有力的资源,大力推广柳腔艺术,并定时组织一些演出,并鼓励私营的演出剧团。让柳腔艺术进社区,进校园。平时开设柳腔班,教社区的百姓演唱柳腔,这样一来,柳腔艺术不但不会销声匿迹,反而会让感兴趣的人加入到其中,保护了柳腔的传承。

柳腔艺术从肘鼓子慢慢的、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一路坎坷大起大落经历了很多风雨,柳腔艺术想要更好的发展下去少不了我们后代人对柳腔的保护和传承。今天的柳腔艺术仍然用其淳朴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演给大家带来视听盛宴,为人们增添了丰富的元素。

综上所述,地方性语言特点的使用,使得柳腔唱腔的传播更具与地方性色彩。柳腔的现状和传承发展问题还是需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的。所谓变则通,在传承的基础上,应当对柳腔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之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地方性艺术文化的审美情趣。这也是在柳腔的传承和发展中值得我们更多人思考的问题之一。

猜你喜欢

鼓子小调剧团
兰州鼓子传习所调研报告
兰州鼓子:一鼓一曲中的沧桑情怀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鼓子
五河小调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