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跨境克木族群及其语言研究
2018-12-12刘希瑞
刘希瑞
(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一、引言
跨境族群(cross-borderethnicgroup)是当今人类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学科中的一个术语,指“历史上形成的,现跨居于两个或以上国家并在相关国家交界地区毗邻而居,并拥有文化相似性和群体共享的祖先神话”的民族集合体[1]。克木人(khmus)自称“格木”(k,意为“人、人民”),他称“克木”或“克慕”(kh),是一个分布于中南半岛诸国的跨境族群,包括中国及东南亚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他们具有共同祖先、相同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其和谐往来有助于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安全和边疆巩固。本文以笔者多次深入国内外克木村寨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梳理,来探讨我国及东南亚跨境克木族群的起源、变迁与现状及其在主体国家的语言。
二、跨境克木族群的起源、变迁与现状
创世纪传说认为,克木族群与布朗、佤、哈尼等民族源于同一个葫芦(sk),从葫芦中出来时沾上了火烧木棍的灰,所以皮肤是黑色的[2]。民族史界的学者一般认为克木族群发源于我国南方地区,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陆续迁至滇西南和中南半岛地区,在当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一个独立族群,之后因生存、气候、战乱等原因常有局部迁徙,但分布区域并无太大变化。在史料记载克木族群是古代濮人的一支之前,他们已经是今天分布于这些地区的土著了[3]。
目前世界上克木族群的总人口约为90万。其中老挝约有74.3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1%,是仅次于老族的第二大民族;越南、泰国、中国分别有8.5万、3.5万、0.33万克木人;缅甸、柬埔寨等国的克木人数据不详。此外,1975年后有部分克木人迁居美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美国和法国分别有0.88万、0.05万人[4]。以下分别介绍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克木人的基本情况。
(一)中国境内的跨境克木人
在我国,克木人世代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和景洪市的热带雨林地区,共有17个寨子,包括老挝回迁的克木乌、西双版纳原住的克木仂及越南迁来的克木交等三个支系,其中克木乌占绝大多数。关于民族身份,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民族识别时,由于克木人数量较少、不了解境外克木人的分布情况等,其民族身份一度未定,曾被划入傣族。2009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依据其族源(与布朗族同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体质特征(如眼眶下陷、眉额骨突起、嘴唇肥厚、肤色深黑、个子矮小等)、语言(与布朗语同属孟高语,在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同源关系和相似之处)、民族心理素质、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等,最终划归为布朗族-克木人[5]。
从历史起源看,据考证,我国克木人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历史上曾有过繁荣强盛的时期,建立过自己的都城,拥有强大的军队,方圆百里受其统辖。此外,历史上克木人曾与傣族多次交战,相传因傣族土司设鸿门宴而败,被迫外迁或沦为奴隶。值得一提的是,传说克木人发现并开采磨歇盐井,盐井由傣族土司经营,但必须请克木人当主祭并享用祭品[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克木人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属于“直过民族”,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为了改善克木人贫穷落后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政府于2008年启动了专门扶持克木人发展的一系列措施。目前,克木人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当地中等以上。
在语言使用方面,我国克木人主要使用克木语东部方言,少数还通汉语及傣语等周边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上,克木人主要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7]。但由于受邻近民族的影响,一些克木人也信奉小乘佛教、基督教等。文化习俗方面,克木人有很多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为“玛格乐节”(mahɡr h),又称丰收节,也即克木人的新年,现由每个克木寨子轮流主办年度庆典。节日期间,各寨子克木人聚集在一起,身着克木传统服饰,敲击“铜鼓”(ja:n),弹奏“叨叨”(da:v),载歌载舞,用竹制吸管畅饮自酿米酒“杯洒”(bu:sa),品尝传统美食,祭祀祖先,相互祝福。
(二)东南亚的跨境克木人
当今世界上克木人的主要聚居地分布在东南亚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的交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过去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生,现在逐渐转向发展现代农业和养殖业、种植橡胶等经济作物、开发克木特色旅游业等为主。关于民族身份,克木人在主体国家多为一个独立民族——克木族。以下分国别逐一简要介绍老挝、泰国、越南等国克木族的基本情况。由于缅甸和柬埔寨的克木人数量较少,笔者尚未进行实地调查,缺乏第一手资料,本文暂不论及。
在老挝,克木族是老族以外的第二大民族,也是老挝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老挝是全世界克木人最集中的国家,由中国南方地区迁移而来,居住在老挝北部的广大地区,包括丰沙里、琅勃拉邦、华潘、川圹、波里坎赛、乌多姆赛、万象省、万象市、琅南塔、波乔、沙耶武里等11个省市。各地的克木族有不同的支系,如克木媛(Khmu Yuan)、克木仂(Khmu Lue)、克木乌(Khmu Uu)等,克木乌是最大一个支系。在语言使用方面,老挝克木族除使用克木语东部和西部方言外,40岁以下的人还通老语、泰语等周边民族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与中国克木人相似,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小乘佛教和基督教。玛格乐节是其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全世界各地的克木人都选派代表到老挝共同庆祝这一盛大节日。
在泰国,克木族主要分布在北部泰-老边境地区的清莱府和难府,乌泰他尼、南邦、干乍那武里和廊开等府的山区也有少部分克木族[8]。其中,清莱的克木族多为50多年前由老挝沿湄公河迁移而来,而难府的克木族则由中国南方或老挝的琅勃拉邦等地区几百年前迁徙过来[9],还有一小部分克木族来自越南。在语言使用方面,泰国克木族除使用克木语东部和西部方言外,多数还通泰语和老挝语。宗教信仰方面,多数既信小乘佛教也信原始宗教,也有小部分基督教徒。文化习俗方面与中国、老挝的克木人类似。
越南克木族的人口数量仅次于老挝,越南是第二大克木人聚居国。越南克木族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越南-老边境的莱州、山罗、老街、安沛、清化和义安等省,一部分为老挝迁入人口,但大多数是历史上从中国南方迁徙过来后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当地的世居民族。主要使用克木语东部方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语中、老、泰等国克木人并无大异。
三、跨境克木族群的语言文字
(一)跨境克木族群的语言
克木语是跨境克木族群共同的母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语支 (the Khmuic Branch of Monkhmer Group of Austroasiatic Family)[10]。 克木语内部有方言的区分,不同学者划分方法略有不同。Suwilai将克木语划分为克木语西部和东部两大方言 (见图1)。其中,克木语西部方言的浊声母清化发展出了不同层次的声调系统,一些地区的克木语处于声调产生的早期,仅有平调的对立(register contrast);一些地区的克木语的声调系统较为成熟,存在声调的对立(tone contrast)[11]。克木语东部方言处于克木语发展的保守阶段,无声调对立,但辅音库藏丰富,且有清浊对立的区分。Svantesson&House划分了三种主要的克木语方言(见图2),即克木语东部、北部和西部方言,各方言内部又细分为不同土话。克木语北部方言包括克木媛(Yuan)、克木兖(Kw n)、克木立(Lii)等,克木语西部方言包括克木楼(R k)、克木孔(Kr )等,克木语东部方言主要为克木乌(Uu)等。克木语东部方言中无声调对立,保留了声母清浊的对立。克木语北部和西部方言中,原来清浊对立的声母清化并分别发展出了高、低调,且北部方言的清塞音不送气,西部方言的塞音不仅被清化而且送气。例如:“蜥蜴”在克木东部、北部和西部方言中发音分别为 da: 、ta:33和 tha:33[12]。此外 ,各方言的词汇也略有差异,但彼此间均可相互通话。
图1 克木语方言二分法
图2 克木语方言三分法
简言之,以上两种方言区的划分大同小异,后者更为详细。两者中克木语东部方言特征相同,Suwilai的克木语西部方言与Svantesson&House北部方言对应。不同方言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声调的产生及有声调两种方言中对应的清塞音是否送气。本文采用Suwilai的克木语东部、西部方言两分的方法,并分别以克木语曼蚌索话与老挝琅南塔克木仂话为例概述两种方言的基本特征。
1.克木语曼蚌索话的语言特点
克木语曼蚌索话辅音共有56个,其中单辅音32个。辅音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塞音、塞擦音有清浊对立,清音中又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第二,鼻音/m/、/n/、//、//、边音/l/和颤音/r/有对应的清化音,清化音在听感上带有/h/的音感,语图上也显示为较淡的乱纹样。第三,喉塞音+鼻音、边音、半元音/j/构成的复辅音与对应不带//的音,分布上呈对立分布,听感上也有明显差异。第四,辅音/w/可自由变读作/v/,本文中依据发音人的实际发音记作/v/。第五,以上所有辅音均可出现在声母位置, 只有/p/、/t/、/k/、 /c/、/m/、/n/、 //、//、//、/h/、/l/、/r/等12个辅音可以用作韵尾。韵尾/k/还分化出//,出现在一部分例词中,如 loi(完)、hui(凉)等,-韵尾前的元音根据发音人的实际发音记作双元音而非长元音,即上述两例不记作lo:(完)、hu:(凉)。第六,//作为声母仅出现在极个别例词中,不具区分意义之用,故不将其归纳为一个音位,如 a(黑色的)。克木语曼蚌索话的单元音有9个,复合元音16个,其中双元音14个,三合元音两个。单元音区分长短,但长短对立只出现在带辅音韵尾的韵母中。复合元音无长短区分,单独念时都长,处在具体词汇中时可长可短,其长短不具有区分意义的作用,故具体词中一律不标长音符号[13]。
克木语曼蚌索话的音节结构具有以下三大特点:第一,克木语曼蚌索话中有丰富的一个半音节(sesquisyllable),由一个弱化的前加音节(pre-syllable)和主音节(primary syllable)构成。前加音节又称半音节或次要音节(minor syllable 或 secondary syllable),单独出现时没有意义,通常与主音节间空一个字符隔开。前加音节通常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弱化元音//,或两个辅音中间加上一个弱化元音//”,如 h jiar(鸡)、p r j:(龙);另一类是“成音节鼻音,主要有/m/、/n/、//、//等,位于主音节之前并与主音节声母的调音部位相同”,如 m brok(狼)、n t ar(蝙蝠)、d (瘦的)、 ka:m(糠)。第二,克木语曼蚌索话的音节结构共有9种类型[14],可将其概括为。第三,克木语曼蚌索话基本词汇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也有少量三音节及四音节等多音节词汇。从词类的角度看,名词以双音节和多音节词为主,动词和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从构词的角度看,单纯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多音节词主要通过复合和重叠等方法构成。
克木语曼蚌索话为无声调语言,但每个音节都有固定音高。一般地说,“促韵尾音节(-p、-t、-k、- 、- )和-h韵尾音节读 55 调,舒韵尾音节(-m、-n、- 、- 、-l、-r)和开音节读53调,双音节或多音节的首音节(含前弱化音节)读33调”。
克木语曼蚌索话在形态类型上属于孤立语,主要通过复合法构词,少量派生构词表达使动或名词化含义,无屈折构词形式。基本语序为SVO,中心语位于修饰语之前,疑问词原位生成(无移位操作)。
2.老挝琅南塔克木仂话的语言特点
老挝琅南塔克木仂话的主要特点是产生了声调,但声调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是高低调的对立,高调因韵尾的舒促而分为55调和53调。高低调的对立是声母清浊对立走向消失的伴随现象,前者来源于清声母,后者来源于浊声母。声母与克木语曼蚌索话相比,数量较少,共34个;塞音、塞擦音在固有词中主要是清音,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浊音只在个别词上出现;颤音有清化和非清化音的对立;鼻音和边音只有非清化一套[15]。元音、一个半音节现象、音节结构、构词及句法特征与克木语曼蚌索话基本相同。
(二)跨境克木族群的文字
克木语是一种无文字语言,但有使用烟叶、槟榔、树皮等实物传情达意的传统。在记录该语言时,多数学者使用国际音标(IPA),一些学者采用拉丁语的书写系统(Latin script-based orthography),一些传教士还使用基于罗马字母的书写系统 (Roman-based Khmu’s orthography)。老挝克木族聚居的南部地区曾推行过基于老挝文的克木语书写系统 (Lao script-based orthography),以老挝文为基础制定了表示克木语音位、词和书写规范的文字系统[16]。此外,关于克木语没有文字的原因,流传着如下的传说:起初,神给各民族都分了文字,汉族和傣族的文字写在纸上,克木、哈尼和拉祜族的刻在牛皮上,大家分得文字后,回家途中趟过一条河时,克木人担心牛皮被河水冲走,就把牛皮烧了吃掉,故而无文字传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