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2018-12-12黄忠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虎杖卡韦乙肝

黄忠武

(江西省黎川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西 黎川 3446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所致;传播途径为体液、血液,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发展成肝硬化与慢性肝炎,少数还会进展为原发性肝细胞癌[1]。由于乙肝在我国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典型疾病。现阶段,在乙肝治疗方法上,仍无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与特效药。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分组对照方式,探讨单纯西药恩替卡韦片与其联合乙肝方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5.6±7.1) 岁。观察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7.0) 岁。2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均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共同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相符[2];临床症状:乏力、纳差、黄疸、恶心等;HBV感染依据: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谷丙转氨酶(ALT)≥2U/N,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阳性,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105拷贝/mL。1.3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5岁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肾疾病;存在意识障碍;患有精神疾病;药物性肝损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恩替卡韦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237) 口服治疗,1次/d,0.5 mg/d;加服维生素C、肝泰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乙肝方治疗,组方:糯稻根9 g,蚕砂9 g,布渣叶15 g,贯众10 g,旱莲草10 g,葫芦茶5 g,虎杖10 g,桑椹10 g,女贞子10 g。依据《病毒性肝炎中医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论治,基于主药方加减:(1)脾肾阳虚证:加减茯苓10 g,山药10 g,黄芪15 g,太子参5 g,菟丝子10 g,白术10 g等;(2)瘀血阻络证:加减郁金10 g,丹参10 g,桃仁10 g,田七10 g等;(3)肝肾阴虚证:加减五味子9 g,麦冬10 g,熟地黄10 g,生地黄5 g及枸杞子10 g等;(4)肝郁脾虚证:加减延胡索10 g,枳壳10 g,素馨花5 g,柴胡10 g及白芍5 g等;(5) 肝胆湿热证:加减金银花10 g,板蓝根10 g,全瓜蒌10 g,白花蛇舌草5 g等。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阴转、谷丙转氨酶(ALT)复常、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血清转换、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情况。疗效性检测时间为0、3、6、9、12个月。依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制定疗效评定标准[3]:若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血清HBV-DNA<500拷贝/mL,即显效;若ALT复常,血清HBV-DNA<500拷贝/mL,HBeAg仍为阳性,即有效;若上述指标均未达成,即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若经比较有显著差异,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2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0.49,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治疗前后HBeAg、ALT、HBsAg及HBV-DNA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4.15、4.26、5.37,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HBeAg、ALT、HBsAg及HBV-DNA对比 (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多用抗病毒、增强免疫力药物治疗乙肝,诸如泛昔洛韦、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片等药物,均为具有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在乙肝治疗中,多针对致病病原体HBV而实施抗感染治疗;在当前临床中,恩替卡韦片在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方面,已经明确,效果显著。但因西药易出现不良反应,如若瞬间停药,会引发复阳反应,效果也不佳。现代中医指出,乙肝属瘀积、胁痛、黄疸范畴,针对其病机而言,多由湿热之邪久存难消,造成正气损伤,从实变虚,形成虚实夹杂的病理表现,如脉络瘀阻、肝郁脾虚等[4]。在临床中,诸多学者多采用清热祛湿、疏肝解郁方法治疗乙肝,但此方法忽略了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肝血与肾精互化,肝病久存,势必会对肾之本造成损伤;在治疗方法上,需做到肝肾兼顾,强化临床疗效。因此,笔者指出,在采用中医方法治疗乙肝时,除了要调肝之外,还需补肾。采用中医药对慢性乙肝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不管是防止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能,调整免疫机能,还是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而针对乙肝采用中西医联合方法,除了能够缩短西药疗程之外,还能一定程度减少西药用量,消除或减轻不良反应。针对本文所用乙肝方而言,方中旱莲草、女贞子具有补肝肾阴血及补肾养肝的作用:虎杖、葫芦茶则具有祛湿退黄、清热解毒的效果;糯稻根、蚕砂、布渣叶、桑寄生、虎杖,除了具有益肝肾的作用外,还具有祛湿之功效。全方共奏清热祛湿、滋肝补肾的作用。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表明,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可显著降低停药后复阳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虎杖卡韦乙肝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恩替卡韦联合舒肝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虎杖叶胶囊中2种成分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建立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