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观察
2018-12-12郝志梅
郝志梅
(天津市人民医院,天津 300240)
脑梗死在临床上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病情迅速恶化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同时患病者病情严重,随时会有恶化表现,要求医院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身体指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以此提高患者疾病预后效果[1]。而营养支持则是提高患者机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方法,而在给予肠内营养时的护理也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断为脑梗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51-79岁,平均年龄为(63.5 3.2)岁,病程为1-11d,平均病程为(7.8 1.2)d,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52-80岁,平均年龄为(63.4 3.1)岁,病程为1-12d,平均病程为(7.9 0.9)d,对比其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社会支持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肠内营养给予集束化护理:(1)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并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护理措施。(2)能量供给,由于患者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导致对能量的需求也有所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因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口味,给予患者合理的膳食食谱以及营养补充,以达到控制患者体重为宜。而对于患有营养不良且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可适当增加营养的供给;对肥胖的患者则应适当减少。(2)脂肪供给,由于老年患者消化道功能的降低,再加上该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因此在脂肪消耗方面也有所减弱。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脂肪的摄入量控制在20~25%左右,从而可避免由于患者胆固醇升高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3)维生素的补充,对于术后的患者,维生素应作为重点的补充对象,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使用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起到促进患者铁、钙吸收的作用,同时还需增加术前2倍左右的水溶性维生素,从而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2]。叶酸辅助治疗H型高血压可降低患者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3]。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4]:康复评价等级共10 个,痊愈为9-10分,显效为6-8分,好转为3-5分,无效为1-2分。康复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好转)/总人数*100.0%。(2)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评分量表(QOL)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适应性维度三个维度,共42个问题18个领域,分值在42-2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上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其中计数和计量资料采用%和(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或者x2检验,若组间差异性显著,则P<0.05。
2 结 果
2.1 康复效果
两组患者康复总有效率显著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比较[n(%)]
2.2 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理维度为(96.8 8.0)分,心理维度(99.2 0.5)分,社会适应性维度(96.2 6.9)分,对照组患者生理维度为(78.2 8.1)分,心理维度(79.5 6.7)分,社会适应性维度(79.9 6.2)分,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脑供血、供氧异常,导致大脑组织在缺血状态下发生组织坏死情况,给患者生命造成了极大威胁。临床上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补充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减少感染对患者其他脏器的损伤,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5]。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来说,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尽早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防止患者因为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疾病的进展或者加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除了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性的护理之外,还会对患者的心理情绪进行详细评估、护理,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使分散性的护理措施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促进患者护理更加科学性[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生存质量,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肠内营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广泛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