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2-11朱慧婷王业皇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0期

朱慧婷 王业皇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6例,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评分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能够有效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肛门括约肌功能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在患者肛门括约肌深部以上出现多个瘘管,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以男性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大部分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因脓肿溃破及肠道溃疡造成,患者临床表现为肛门流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活不便。临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一般采用挂线手术方式,但一旦患者瘘管过多、病情较重,常规挂线手术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难以保障。通过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7.2±6.4)岁。采用奇偶法分为试验组(n=38)与参照组(n=38)。上述患者均符合《肛瘘临床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研究对象排除肛门手术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哺乳期患者、结肠炎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方式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参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取患者俯卧位,消毒患者肛门周边区域,并切开患者肛瘘位置,搔刮患者瘘管管腔,将患者肛瘘病灶处清除。将球型探针置于患者低位面,于内口刺过患者瘘管,并在球型探针上系一橡皮筋,拉出探针与橡皮筋,确保橡皮筋通过瘘管,将橡皮筋用细线结扎紧实。②试验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清洁并消毒患者肛周区域,切开患者肛瘘位置,搔刮患者瘘管管腔并扩大创面。同样用橡皮筋进行挂线,橡皮筋高度与瘘管一致。切除患者创面外口结缔组织,并实施引流。在开展结扎术时,需保证挂线状态呈松弛状,以免影响引流效果。术后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需在每次便后清洗肛门。

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调查两组患者社会功能(SF)、心理状态(MH)、身体机能(PF)及认知能力(CA),每一量表均为100分制,得分越多,对应的能力及质量越高。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治疗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效果据《临床疾病诊断疗效标准》予以判定,共分为有效、一般、较差3级,其中,有效为患者大便功能恢复正常,无肛门漏气、漏液现象;一般为患者大便功能正常,偶见肛门漏气、漏液;较差为患者无法正常控制大便,肛门漏液、漏气严重。总有效=有效+一般。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社会功能、心理状态、身体机能及认知能力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试验组肛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肛瘘患者初期临床表現为肛门红肿、排便不畅等,随着病情的严重,患者瘘管数量增多,逐渐出现肛门流脓等问题。治疗肛瘘可采取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一般多为止痛消肿,难以从根本上治疗患者肛瘘症状。因此,只有通过手术根治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挂线术手术能够保全患者肛门功能,并降低患者复发率。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是当前最为先进的肛瘘治疗措施,这一治疗模式不破坏患者的肛管结构,缩短患者的恢复期,患者痊愈后能够基本恢复其肛门括约肌功能,是临床中高危复杂性肛瘘首选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比、分析传统挂线术与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高危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的试验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强,瘘管中的脓液、组织能够通过引流管排出,从而改善患者肛门流脓、红肿、排便不畅等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