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疗效观察
2018-12-11李若蒙王悦常冬梅
李若蒙 王悦 常冬梅
摘要目的:探讨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疗效。方法:收治小儿风热咳嗽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消炎、止咳化痰、退热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菊饮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祛痰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桑菊饮加味;小儿;风热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风热咳嗽较为多发,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较差,加上感受外邪后易从热化,致肺失清肃而发咳嗽。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及对症止咳祛痰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影响小儿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采用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小儿风热咳嗽患者9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7.5±2.1)岁;病程2~5 d。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13岁,平均(7.3±2.2)岁;病程2~7 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沈晓明主编的《儿科学》中有关小儿风热咳嗽的诊断标准:①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病;②咳嗽咯痰,或伴有发热的症状;③体征:咽部充血、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性啰音;④辅助检查: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深;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数量正常或稍微偏高。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风热咳嗽的中医辨证标准:①咳嗽不爽,痰黄黏稠,不易咯出;②咽红肿痛;③伴有明显的外感发热症状:发热,头痛,鼻塞流浊涕,微汗出;④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消炎、止咳化痰、退热药物等常规治疗,包括消炎给予阿莫西林分散片,50~100 mg/(kg·d),3次/d;配合盐酸氨溴索等止咳化痰类药物对症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桑菊饮加味治疗,药物组成为桑叶7.5 g,菊花3 g,桔梗6 g,;杏仁6 g,连翘5 g,芦根6 g,薄荷2.5 g,甘草3 g。咳嗽严重者加紫菀、炙百部、蜜枇杷叶;咽喉不适者加蝉蜕、射干;痰黄稠者加鱼腥草、黄芩;鼻塞流涕者加白芷;纳差者加鸡内金、神曲。1剂d,水煎煮,早晚温服,临床中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大小,病情轻重酌情增减。两组疗程均为7 d。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儿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正常,体温恢复正常;②显效:患儿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③有效:患儿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减轻,肺部体征改善,体温降至正常;④无效:患儿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未见改善甚至加重。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祛痰时间、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48例,痊愈26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48例,痊愈15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客观指标消失时间分析: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祛痰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48例中2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和腹泻,不良反应率0.04%;对照组48例中2例出现恶心和腹泻,3例出现头痛,不良反应率10.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作任何处理自行缓解。
讨论
小儿风热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多见于气候突变的寒冷季节或过度劳累之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多种变应原等因素引起的气管一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上先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伴有低或中度发热。治疗多采用控制感染、镇咳祛痰、退热等对症治疗,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对反复感染者效果欠佳。
近年来,笔者采用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咳嗽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祛痰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菊饮来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此方从“辛凉微苦”立法,采用轻清宣散之品以清头目和苦辛宣降之品以止咳。其药物组成为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芦根、薄荷、甘草。其中桑叶具有疏散上焦风热而止咳;菊花疏散風热,清利头目而肃肺;薄荷疏散风热以助桑叶、菊花解表之力;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开宣肺气,二药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止咳;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诸药共用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是治疗风热犯肺的常用方剂。
综上所述,桑菊饮加味治疗小儿风热咳嗽疗效显著,能较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易被患儿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