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8-12-11吴悠林小云胡光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1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

吴悠 林小云 胡光明

摘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从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达成以及课程学分设置等几个方面,综合系统地完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239-0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工程领域的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是快速高效地培养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石。《华盛顿协议》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协议之一,也是关于国际本科工程学历(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资格认证的协议,其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国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1,2]。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于1992年开始在部分专业领域开展试点,目前已经扩大到16个专业领域。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紧密联系产业界以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推动工程师制度改革并与注册工程师相衔接,同时促进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3]。由此可见,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以认证标准为指导进行评估,通过自评和专家评审,促进相关专业的改进工作,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北京石油勘探专科学校“石油地质勘查”专业。在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江汉石油学院本科院校和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下,1998年开始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招生[4,5]。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试行“拔尖培育计划”和“卓越计划”,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07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在当前面临的信息化、国际化时代和油气行业低迷的状况下,要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国际化知识体系和能力,提升人才竞争力,同时为推进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建设更合理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参与专业认证的工作势在必行。

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的实施

长江大学在2015年9月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申请,2015年11月协会发出受理认证申请的通知,开始长达一年多的专业认证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协调安排下,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积极配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同时学校领导邀请专家参与专业认证工作的指导,协调相关企业代表对我校近几年培养的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反馈工作。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于2016年8月初步完成,撰写自评报告是接受认证专业“自我举证”的过程,通过给出足以证明是否能够达成认证标准的相关材料(自评报告正文及附录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的要求: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

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通过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支持条件保证各类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运行模式下连续不断地改进计划,最终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在任课老师、教学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三方共同鉴定达到认证的各项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专业认证”的要求,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际情况,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在完善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根据企业家对该专业的人才需要以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每年对课程体系进行相应修订,以达到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保证毕业生获得进入该专业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的技能。

1.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基础建设的中心,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5,6]。专业认证标准要求課程设置必须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遵循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基于专业工程属性设计、突出油气勘探与开发专业特色、课序遵循循序渐进等原则。课程设置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类、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基于本专业重理论应用与实践操作的工程属性,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包括实验、野外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在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的设置中设置了大量与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的课程。课程体系设计遵循从通识类课程到专业类课程、从专业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安排,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心理过程。

2.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和达成。专业认证所提出的能力标准体系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达成度等方面能与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体系做出响应,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相关课程来构建知识结构,最终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能力。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开设了系列相关理论课程。专业能力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国际视野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开设了系列实践课程。每门课程与毕业要求、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具有对应支撑关系,为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中要求在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中明确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让学生和老师了解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方面,需要明确各章节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教师明白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懂得应该学什么。在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方面,教师在制作试卷或通过其他环节考核学生时,考核的知识模块都能与毕业要求对应,使得教师出题有据可依。最后通过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计算来定量检查毕业要求的落实情况,避免落实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变得抽象化、空洞化,并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3.课程学分设置安排。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69.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和限选课(含通识教育限选课)106.5学分,集中实践课和独立实验课(含物理化学实验)46学分,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公选课17学分。课外完成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对理论和实践学分的分配较为合理,同时通过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表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不同类别课程的学分比例均达到了专业认证的要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达35.5学分,占总学分的20.9%;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课程54学分,占总学分的31.8%;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37学分,占总学分的21.8%;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43学分,占总学分的25.4%(表2)。

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及思考

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历时一年半,在准备认证相关材料和撰写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过程中,通过与专业认证标准相对比,我們认识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1.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际工程教育界对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同时,行业专家和企业以生产实践和行业发展需求共同参与制订,有利于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落实在培养方案的具体环节,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要根据社会需求、学校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状况等,明确和科学地给出相应定位。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学校和教师以培养目标为追求,并在毕业生身上体现知识、素质、能力的目标实现。

2.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的具体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环节中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制订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大纲,清楚认识到所担任课程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在授课小结、期末考核以及试卷分析中,针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要求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

3.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学校需要密切与企业合作,加强企业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的参与度。同时,需要将企业界、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和所培养工程师的质量反馈给学校,进一步引导学校推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改革和发展。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需要从企业界、工业界得到毕业生的相应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校,使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进一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目前学校已经与多家重点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召开联谊会和座谈会,共同商议人才培养的大计。

5.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以评促进、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方针与原则指导下,学校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认证工作,成立专业认证工作小组保证认证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加大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建设和实施,完善教学实验条件以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总之,在资源勘查专业认证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认识到工程教育认证的根本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最终考核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资源勘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改进,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促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4.

[2]张文雪,刘俊霞,彭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28):60-64.

[3]刘丽,顾雪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及改革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5,(4):83-85.

[4]林小云,龚文平,何幼斌,等.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历程及成效[J].中国地质教育,2011,(1):25-29.

[5]何幼斌,林小云,王振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9):74-76.

[6]林小云,何幼斌,龚文平,王振奇,王雪梅.全面实施综合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精品课程[J].科教导刊,2018,(17).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