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诚信考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12-11杨金枝许映杰
杨金枝 许映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对高校诚信考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以高校教学工作管理者和高校专任教师的角度,从高校诚信考试管理及考试模式改革入手,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考试诚信度和降低考试的作弊率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希望以下对策研究能为构建高校诚信考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诚信考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94-03
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了解教学效果、测试学生知识与能力、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而诚信考试是大学生诚信的底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大学生的考试不诚信度呈上升趋势[1]。对此,国内外也有很多有关诚信考试方面的研究报道[2-5],并对目前高校考试诚信缺失的原因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
1.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原因研究。一些学者分别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维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剖析[6-9]。主要原因有:(1)学生个人因素。学习能力差;功利思想严重;感觉义气用事,从众心理较重;虚荣心理较强;道德自律意识较差。从道德成本角度而言,作弊是违背诚信准则的,然而作弊行为受到的道德谴责力度不够,作弊成本低而收益高。有学者借助演化博弈理论这一前沿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诚信考试中各种因素影响进行了演化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不诚信考试中获得的收益过高。(2)家庭教育环境因素。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今的大学生在思想上还不成熟,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三观。有的父母自身道德意识不健全,怕孩子“吃亏”,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灌输给孩子。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过于强烈,导致唯分数至上,疏于对孩子诚信观的教育等。(3)社会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社会上的各种“假”现象,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其次,用人单位唯证书论、唯成绩论,导致考试制度所担负的职能也越发重要并逐渐发展成人们获得身份、等级、社会地位的重要通行证。(4)学校教育因素。主要有高校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不科学,难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育评价体系和考试模式不完善,导致很多学生铤而走险;高校的诚信教育不够,诚信环境不健全;部分老师怕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等。
2.大学生考试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主要可归结为:(1)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建设。马克思哲学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学生应加强考试自律,能否做到考试诚信,主要依靠考生的心理认知。其一要端正考试态度,对分数和评价有正确的认知。其二要加强意志品质锻炼,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其三要做好应试心理的调适,以轻松心态应考。其四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充分做好复习工作等。(2)强化家庭教育,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俗语云:“见缝就钻是人的本性使然”,但能够做到有缝不钻则是一种文化。可见,学生成长生活的环境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也极其重要。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作用。有现象表明:把考试群体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4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试作弊愈演愈烈。这是因为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学段,受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诚信建设势在必行。社会各组织、各行业部门应深入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小商小贩的缺斤短两、假冒伪劣商品、豆腐渣工程、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另外,家长要言传身教,不贪小便宜,不给孩子灌输“老实人吃亏”等利己主义思想。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外,更应注重孩子的人格品质培养。(3)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电子诚信档案,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强化和创新诚信考试管理模式。各高校要积极开展诚信考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悬挂条幅、开展诚信教育讲座、开展“如何诚信考试”征文活动等加强学生们“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观念等。除了平时的宣传教育工作外,各高校职能部门要在考试前做好考风教育工作。考风考纪工作分校、院两个层面进行,学校层面分教学、学工和督导三条线进行。学院召开班主任会议,各班主任再向本班学生召开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会议议程可包括班主任宣讲、学生代表发言、每位考生簽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等。有效的考风教育必将有利于同学明辨是非、摆正位置、诚信考试、能使部分同学放弃考试作弊的企图,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更能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在考场管理方面,由于作弊工具不断出新,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用无线接收器、米粒耳机、利用手机查找、传递答案等现象。为此,各高校也纷纷建立了现代标准化考场。例如教室安装高清摄像、无线信号屏蔽器、配备金属探测器等,这些现代“盾”不仅起防御作用,关键是它能攻破人的心理。(4)高校要加强高等教育机制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高校课程设置,改革高校教育考核方式等。有学者指出推行弹性学分制,即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修满必备学分的前提下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这种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缓解了学生心理压力。也有学者提出要改革学业评定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破除“分数论英雄”的学习评价机制。另外,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虽然很多文献资料中对大学生诚信考试缺失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是,由于一些制度、体制及社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很多方案很难在实际行动上实施,很难收到实际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校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实践,同时借鉴国外高校诚信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从高校诚信考试管理及高校考试模式改革入手,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考试诚信度和降低考试的作弊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诚信考试管理制度建设。既要严惩作弊行为,起到强大的威慑力,又要加强考前宣传防范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关爱中培育诚信。国外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信用道德法规,使诚信道德教育有制度可依靠。国外在学术诚信(含诚信考试)方面普遍采用的是重典或直接写入法典。在国外很多国家,考试作弊的后果非常严重。比如,德国高校学生只要有一次作弊被抓,就会被劝退。学生抄袭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剥夺学位。而且甚至还会对个人职业生涯造成影响。因此,我国高校在制定违反诚信考试的惩罚机制时要有法可依,必须具有强大的震慑力,使作弊的风险成本大大高于作弊可能获得的风险收益,从而使作弊者望而生畏。目前各高校都有制定详细的学生考试违纪条例,对各种违纪行为都有对应的处罚措施,对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还开除学籍等,但是,还缺少对作弊学生长效地惩罚措施。比如作弊行为记录终身相伴的个人诚信档案,成为用人单位用人、量人、选人的依据,成为社会舆论评价人的依据。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舆论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然这种长效惩罚措施有点残酷,但是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更会深思而后行。
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说是诚信考试管理制度建设的保障,然而,教育的本质离不开人文关怀。以本人多年的监考经验,发现高校监考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考前对各项监考流程走形式,没有让学生仔细阅读诚信考试承诺书内容就让学生草草在上面签字,考试开始前也没有很严肃地向考生强调各种注意违规事项,在考试过程中发现学生作弊,又不敢抓,因为怕影响学生毕业或就业等。此种做法只会让投机取巧的学生越陷越深,而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自律意识,遏制一切想要作弊的想法。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及管理者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诚信教育及宣传工作。比如在美国,各大学会围绕着“荣誉制度”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并且很多大学会在开学初让学生自愿签署道德荣誉准则,这份准则对学生诚信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的表述,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我国很多高校也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只归学工部管,而且理论灌输太多,缺少实践体验。比如,在上大学的前两年学生都修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四门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思政课根本不感兴趣,学校也没达到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
我校为了对思政课程进行改革,采取了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等方案,并且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采取六大举措,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改革,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德育,教师人人讲育人”。此项改革使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渗透诚信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基本规范,增强诚信公德,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将诚信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生考试前的诚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考后对作弊学生的心理辅导及跟踪也必不可少。目前,各个高校都有专门的部门来处理学生作弊事件,而处理学生作弊事件基本上都是收齐作弊证据,然后按考试违纪处分条例做出相应的处分就了事了。可是,从育人的角度讲,惩罚作弊学生并不是目的,而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能够承担责任,重树积极的心态。所以,高校应该设有专门的部门对这些作弊学生进行跟踪并持续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一方面,可以减轻作弊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作弊学生真正端正学习态度,防止再次作弊。其次,高校还应该与作弊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家长重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又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一起对作弊学生进行教育。
2.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有效防止学生作弊。例如我校抽取部分教材较稳定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行教考分离的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方式依托高质量及不断更新的试题库,避免传统的课程考核基本上由任课教师自己教学、自己验收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考试舞弊现象也明显减少了,因为个别想作弊的学生不能再寄希望于教师考前复习的“透明度”。
国外对诚信考试管理的研究较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课程考核模式灵活多样,作弊对学生来说没多少用武之地。国外高校考试中需要死记硬背的题目很少,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之外,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知识考察较多。虽然,国内的高校教师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开卷、口试、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但是这些形式各异的考核方式如何公平公正地评价出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高校都要求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对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较少。如何使一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既可以避免学生作弊的机会,又可以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并受学生欢迎,是当今各高校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怀宇,杨恒山,任军.以诚信考试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5(2):33-36.
[2]张能云.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研究——基于对某高校调查问卷的分析[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3]郑晓波,牟献友,梁文,王力.以“诚信考试”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5):101-103.
[4]刘婷.当代大学生诚信考试研究[J].法制博览,2016,(4):297+288.
[5]王娜,蔡明媛,孫发贵.高校大学生诚信考试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4,(17):2-3.
[6]高乐田.诚信考试:一个文化生态学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2005,32(5):538-540.
[7]冯军.诚信考试的经济伦理原理[J].湖北大学学报,2005,32(5):543-544.
[8]宋慧.诚信考试呼唤诚信教育[J].湖北招生考试,2007,8(188):55-57.
[9]彭顺克.谈高校考试作弊的特点与原因——兼论诚信考试[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6(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