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化工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8-12-11侯影飞王琳娜陈璟窦运来李洵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9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侯影飞 王琳娜 陈璟 窦运来 李洵

摘要:专业群建设已成为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瓶颈问题的主要举措,本文从国家重大战略、新疆化工行业发展规划、区域支柱产业需要和行业人才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在北疆地区进行化工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说明了化工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改革举措,指出了专业群建设需要的组织方式和保障机制,为化工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关键词:职业教育;化工专业群;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26-03

高职院校“专业群”概念的提出,受到迈克尔·波特在《企业群落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产业集群理论的影响,是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拓展和应用,专业群实际上是通过密切相关专业聚集发展,发挥聚集效应进行专业建设[1,2]。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而专业群概念[4]的提出正满足了国家政策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专业群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具有多重意义,“专业群”已成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常用名称,它试图以专业群变革传统的专业发展方式和教学组织,突破当前教育资源过于分散、产学合作难以深入、就业质量难以提升等发展瓶颈[5]。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将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化工装备技术五个高职专业和化学工艺、精细化工两个中职专业综合构建为化工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化工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化工专业群的建设符合国家重大战略

国内能源化工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一批项目已经落实并初显成效。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在“一带一路”能源互通中哈油气开发合作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区内企业已逐步形成以LNG、煤炭为核心产品,能源物流为支撑的天然气液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源全产业链。化工专业群的建设就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二)化工行业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工人

2015年,石化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乙烯、合成材料等大部分行业生产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2015年,全行业效益总体下滑,主营业务收入12.74万亿元,下降6.1%;利润总额6265.2亿元,下降18.3%。因此,我国石化产业必须转型升级,到2025年实现由石化行业大国向强国跨越。石化行业规划,“十三五”期间预计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7%左右,到2020年达到19.8万亿元。石油化工行业则着力从优化产业布局和原料结构,促进产品高端化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传统化工的最大任务是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些转变和任务都需要大量的符合要求的职业技术人才。

(三)化工专业群具有广阔的区域发展空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完善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打造最具竞争力的能源化工材料产业基地。发挥石油石化、煤炭等产业基础性作用,推进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

2016年1—2月,新疆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自己规划出六大发展产业——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等优势,致力于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石化行业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四)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紧缺

新疆奎屯—独山子—乌苏金三角地区化工类人才缺口较大,特别是会操作化工生产设备、了解化工生产工艺、懂得一定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新疆产业发展规划,将陆续建设大型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提升。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和输送一批素质高、技术精、用得上、能操作、留得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行业和区域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给化工专业群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化工专业群建设的内容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学做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做一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创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条件,学生在虚拟的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产教融合”是指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好地融为一体。

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为原则,改革传统模式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依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从化工行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将“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的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培养模块、岗位技能培养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以能力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模块化设置,不仅顺应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在应对频繁变化的就业市场方面别具优势。

从相近专业资源集聚到培养模式改革,最终体现在群内专业间相互关联的课程。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构建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层,方向互选”课程资源体系。将现有的基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群内资源共享型平台,能够为群内所有专业服务。将群内专业的核心课程,按照具體专业和中、高职差别,进行分层设计,打造更科学的模块化课程。方向互选是指职业拓展能力模块,群内不同专业选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实现相互选择。

(二)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挂职锻炼、技术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培养院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担当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标准制定和修改、课程教学计划制定与修订、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改革、精品课程的申请与建设、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新进主讲教师的培养与考评。

通过选派专任教师到石油化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补充“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依据化工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以及满足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改革需要,完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设备装配维护实训中心、工业分析检测实训中心和化工生产DCS仿真实训中心四个实训中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初步形成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实行实习企业协议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校企双方共同制订监控与考核办法,探索双导师指导制,严格顶岗实习的管理与考核,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

1.培养目标的衔接。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各行各业基层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保障生产,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根据二者的培养目标,使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有机地衔接起来,根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将教育目标层层分解,确定课程结构、设置、各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根据其内在联系顺序以有效的方式组成合适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衔接。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是课程的衔接[9]。课程的衔接不仅包括课程的种类,也包括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衔接需要做到课程标准的衔接和教学单元的衔接。通过走访企业确定化工類专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能力。开发与岗位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将对应的课程按照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标准确定哪些适合中职范畴、哪些适合高职范畴,并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将核心课程按教学单元进行一一划分,分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四个模块。将四个模块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确定6个级别,1—3个级别为中职适用,4—6个级别为高职适用。所学内容按不同的学期进行授课,避免中职学生重复学习。

3.评价机制衔接。在“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等技能鉴定中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既符合职业技术院校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涵盖中、高级工标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做到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把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作为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倡导多主体参与,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根据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化工专业群建设组织与保障机制

专业群是一种组织形态,课程是专业群内部组织的基础,相邻专业群和区域产业是专业群的外部生态[5]。专业群的成长除了需要专业群自身具有的内在联系与组织结构,还必须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

为充分发挥教学基层单位的职能作用,明确三级单位的职责,理顺各类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工作任务,加强学生实验实训环节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化工专业群进行组织机构改革,以理论和实践为主线,设立理论课程教学中心和实验实训中心。完善专业群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并实施专业群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专业群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专业群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和专业群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制度。

(二)校企合作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的技术权威、专家、企业领导对专业建设进行指导,聘请专家举办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兼职授课、培训教师等,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举办企业冠名班,由企业和化工团队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教学工作更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了教学针对性,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共同实施技能质量控制,实行“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双循环互动教学模式。

(三)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通过积极探索有效的专业群建设机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逐步形成服务方向明确、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培养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类型和紧缺型人才的需求。专业群建设的最终意义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市场需求和就业质量是专业群建设的风向标。通过对专业群的主要指标进行连续跟踪和分析比较,找出区域化工行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对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定量和定性的研判,然后对专业结构、专业方向设置做出动态调整,推动群内专业的资源集聚和结构优化。

四、结束语

化工专业群建设可以提升专业的特色、竞争力,可以依托北疆区位优势,顺应职业岗位和现代职教体系要求,在不断适应、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化工专业群的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毅颖.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问题解析田[J].中国大学教学,2011,(1):36-38.

[2]刘霞基.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40.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4]张睿.关于高职化工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31(2):69-72.

[5]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