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省属高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18-12-11蔡敦波熊凡
蔡敦波 熊凡
摘要: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应在师资配置和人才培养定位上进行系统性筹划。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为目标,通过分析该专业师资的来源和人才的社会需求,探讨了省属高校开设该专业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好前景。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智能科技;智能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204-02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较新的专业。北京大学为第一所创办该专业的高校,发起于2003年。随后,一些国家级重点高校、省属高校和民办高校开始申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截止2016年,开办该专业的院校有36所。欣喜的是,伴随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院校在2019年新增了19所,发展到50多所[1]。在这些高校中,省属高校所占比例最高。普遍认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运用数学模型实现对智能的模拟[2]。因此,专业师资的起点能力较高,人才就业的口径也相对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或软件工程专业较窄。所以,省属高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吸引教师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专业师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原则上,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应从事过系统深入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究,在理论上或工程上有一定的成果。这类师资的重要来源为国内外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省属高校在吸引这类师资方面具有较大的机遇,但在培养和发展师资方面也存在着深刻的挑战。
1.师资建设的机遇。国际和国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培养了较大数量的、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才。如,理论计算机科学方向,信息科学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方向。这部分人才有相当比例希望在高校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以继续自己的学术理想。此外,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从事产业创业的人员比例。再者,随着中国经济相对国际的较好环境,归国博士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立足高校、面向产业的科研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重要发展路径。因此,省属院校若能提供合适的科研环境,将能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吸引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师资建设的挑战。招得人才是首要,用好人才更重要。然而,省属院校的科研和教学的发展定位对师资队伍的发展或存在着限制。如,某些高校可能因为师资不足而过分增加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比例,延缓或阻碍教学科学研究的效率与质量。再如,省属高校或许在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缺少有团结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不能形成高效的学术研究团队,不能有效引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松散、无计划的学术研究氛围,对学术研究型教师的发展也是一大障碍。此外,多数省属高校在科研资金的来源和投入上也存在困难,影响教师的科研效率。综合而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师资来源较广泛。随着我国国家战略的号召、智能产业发展的吸引、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特点,相信多数教师能在高等学校实现有特色的发展,从而有力支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二、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建立在多专业领域交叉之上的专业。因而,它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相当广泛,实现智能的形式也相当多样性[3]。在领域上,某些知识可实现经济领域的智能,某些知识可实现控制领域的智能。领域跨度较大,实现智能的思想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具体表现上,某些技术可实现智能化软件,而某些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硬件本体。智能化的功能特点不同,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也不同。因而,对专业建设者而言,本校的专业应培养怎样的一个相对较小领域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是机遇选择问题。下面结合我国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规划简要分析若干人才培养方向。
1.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方向。这个方向主要运用数学方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图像中的知识,模拟人类理解图像的能力[4]。本方向的人才在智能化工业设备制造、医疗图像智能分析、智能交通调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2.智能决策方向。本方向应区别于自动化控制方向,重点在于对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智能化行为决策方法[5]。如,大规模无人机集群的任务合作方法,机器人自主进行的行为规划的方法,多源信息融合为知识的方法。本方向人才在自动化机器[6]提升为智能化机器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
3.智能化数据分析方向。能开发智能化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悉其中暗藏的性质、模式等类型的知识,是本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7]。随着电子化产品的广泛使用和数据采集的便利,数据的海量生成已成为众多领域的普遍现象。如何运用这些数据,实现对用户更优的服务、对设施更高效的利用、对环境的绿色环保,是相关产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有望运用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更佳的方案。
然而,对于省属高校,在智能科學与技术的人才培养上也存在着诸多挑战。(1)相关专业的就业优势带来的挑战。从我国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看,该专业开办的立足点主要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气信息专业,自动化控制专业,信息科学专业。相对于这些发展历史较长的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发展方向和就业定位上容易迷失。特别是在其他专业的就业机遇较多的背景下,学生对智能专业的学习动力易减弱。(2)知识体系难度带来的挑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几乎所有的具体方向都涉及数学模型与数学方法,更有必要了解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成果。良好地完成这一知识体系的训练,不仅需要学生会手工运用数学,而且要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数学,相对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深度。
综合来看,随着我国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巨大社会需求,选择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志愿将大幅增加[8]。经历高水平的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的起点,也将成为有志青年迈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想选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高中毕业生在知识、素质、能力的潜力也可由省属高校进一步培育而显现。
三、结语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肩负着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输送人才的使命。希望更多的高校、教师和青年加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发扬优势,发扬奋斗精神,推动我国科技的更大创新。
参考文献:
[1]智能科学与技术[EB/OL].[2018-05-0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8%83%BD%E7%A7%91%E5%AD%A6%E4%B8%8E%E6%8A%80%E6%9C%AF/5068669?fr=aladdin
[2]陈白帆,刘丽珏,蔡自兴,唐琎.智能科学与技术课程群建设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10):22-24.
[3]曹耀钦,秦旗,余文革.应用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7,(10):75-77+80.
[4]蒋斌,张俊松,孟颍辉,等.数字图像处理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7,(9):91-93,97.
[5]李晓东,肖腾飞.智能控制课程在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7,(10):57-59.
[6]曾祥进,王海晖,王子维,等.“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87-88.
[7]张敬伟,林煜明,张会兵,杨青,何倩.大数据驱动与专业导师引导双引擎助力的智能专业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7,(10):94-96.
[8]蔡自兴,王万森.把握智能科学技术学科及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J].计算机教育,2016,(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