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2018-12-11周淑文陈培媛周楠梁忠超
周淑文 陈培媛 周楠 梁忠超
摘要:车辆工程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基础类、专业方向类、实践类等。根据“优化结构、精简学分、融合知识、重建课程”的改革原则,同时参考国内外多所对标高校的相关培养计划,对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优化。加强通识教育,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明确每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从而达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培养要求。
关键词: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计划;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165-02
一、前言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车辆工程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类等课程。本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1-3]。
本次培养计划改革的原则主要包括:优化结构、精简学分、融合知识、重建课程。加强通识教育,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养成、价值塑造”的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要求。
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进一步明确每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从而达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说明,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2-3]。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结合车辆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实践条件等支撑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参见车辆工程培养计划2018版)。
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能够达到的能力做了具体说明,包括5个方面。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做了具体要求,包括12大点39小点。经过大学4年的学习与实践,毕业生将能够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基础等相关课程的比重。在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方面,实践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20.9%以上(部分选修课包含有课程内实验,如果选修了这部分课程,占比将更高)。这种课程设置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课程改革方面,新增了1门《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在通识选修类里面增加了《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分析》等课程作为有效的选修课,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四、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围绕“掌握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及汽车制造的基本原理、方法、工业和设备的专业知识、能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设置。工程教育认证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要求“车辆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等知识领域。此外,汽车方向还应包含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与实验学等知识领域”,这些知识都开设有相对应的课程。
由于总学分的限制,车辆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如《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学时被一再压缩,由最早的48学时减为40学时,到目前的32学时。主干课《汽车构造》理论授课32学时,增加了一个独立实验8学时,共40学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参考国内其他知名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新版的培养计划课程与学时设置相对均衡。
五、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共开设有34.5学分的各类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工程训练”、“机械工程创新训练”、“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通识必修课《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分析》分别开设有8学时实验,在部分选修课程中还开设有课程实验,由于是选修课程,故没有单独设立实践课,例如《公路交通与驾驶技术》开设有16学时课程内实验。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学院每年都举办和组织参与大量的创新、竞赛类实践活动。这些实践课程可以支撑培养目标中的“受到较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訓练”,能够有效保障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程内实践学时要求是8的倍数,所以之前部分实践学时少的实验合并到8学时的综合实验。如《汽车电子技术》之前2学时的课程内实验内容合并到《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验》和《汽车技术综合实验》里面,这样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要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创新教学的要求[4]。在已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实验》和《汽车技术综合实验》还需要增加实验内容、增添实验设备。
六、课程安排与进度安排
根据课程知识前后衔接的要求,新版的培养计划将总学分165学分的课程安排在11个学期。将其中的各类实践教学安排在夏季学期,每学期4学分左右。其他学期的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全部高于20学分,相对均衡。
七、结论
基于“优化结构、精简学分、融合知识、重建课程”的原则,车辆工程专业总学分由184.5缩减到165学分。同时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将部分之前课程类型为必修的学位课调整为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只保留《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等4门主干课。对实践环节的部分实践课程进行了调整,新增了部分综合实验课程。根据对毕业要求的相关性与支撑作用,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等进行了调整。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
menuID=01010702,2017-11-01/2018-03-08.
[3]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EB/OL].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
4Simple.action?menuID=01010702&ID;=100000615,2017-11-01/2018-03-08.
[4]周淑文,张思奇,周楠.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09-110.